1949年1月31日中午12时30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2月3日上午10时,入城仪式正式开始,入城部队从永定门进入,悬挂毛主席、朱总司令肖像的装甲汽车,沿永定门大街、前门大街浩浩荡荡、威武庄严地向前开进。这是北平有史以来最光荣的一天,也是值得全国人民骄傲的日子。

油画《和平解放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平和平解放是对三大战役的总结,也是对全国人民的极大鼓舞。和平解放使得闻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也为后来解放湖南、四川等地创造了成功的示例。

当时,在我党的耐心争取和许多社会名流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而在这场和平解放中,有一位老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傅作义将军的智囊、老师,也被世人称为“和平老人”的刘后同。

“攘外便可安内”

刘后同是一位元老级别的民主革命前辈,1882年他生于山西解县,名文垕,字后同,号醸叔,别号半醉老农。他于少时就立志报国,在光绪29年,考入甘肃创设武备学堂。毕业后由陕甘总督出面,保送到湖北武师范学堂深造。

在湖北武师范学堂时,刘后同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投身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期间,他曾任独立甘肃军政府陆军总长兼总招讨使,后返回山西,任山西学生军总教练、军士学校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沦陷,日本人请他出任热河省主席,刘后同隐姓埋名,闭门不见。而刘后同除了军事方面的才能,还十分擅长书画文学,躲避日本人期间,他就靠卖字为生。

刘后同的著作有《互爱主义》、《草定书法》和《孙子释证》等,其中蒋介石拜读了他的《孙子释证》后,称赞不已,邀请他就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他却婉言谢绝。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曾多次作书信,提出了“攘外便可安内”主张,并从战略战术上提出了一整套策略,建议蒋介石与日本人打“持久消耗战”,却未能被采纳。

“吴化文是投降将军,傅作义是杀头将军”

1948年秋,刘后同应傅作义之邀来到了北平。作为傅作义的老师和心腹,刘后同深受其爱戴和尊敬。期间,共产党员杜任之找到了刘后同,希望他能说服傅作义,效仿吴化文,像解放济南那样解放北平。

刘后同虽然希望看到和平解放,但在这一点上却不认同,他说:“吴化文是投降将军,傅作义是杀头将军,以宜生(傅作义)的个性,恐怕不容易”。

诚然,傅作义在所有国民党起义将领中是实权最大的,说服他起义也是最为艰难的。傅作义在早期抗日战争中就喊出了“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在内战初期也勇猛非常,被国民党视为“中兴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蒋介石成立华北“剿总”,让傅作义掌华北军政大权,风光一时。但是,对于傅作义而言,战场和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更为重要。所以,到了1948年,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节节败退时,蒋介石下令撤军江南时,傅作义犹豫了。

蒋介石最看重嫡系,而傅作义却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将军,他深知自己无法成为蒋系,因此无论如何都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时,刘后同看准时机为他提出了“倡导和平,结束内战”的建议。

刘后同建议傅作义作出“囊弓之姿”,将部队撤退集中到长城以内,若蒋介石“识机主和”,则顺水推舟,反之若蒋无主和之意,就“首义北平,揭起和平大旗”。在这样的局势下,傅作义对此未置可否,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他对于起义并无抵触,就为日后的和平解放北平做了良好的铺垫。

其实自辽沈战役后,傅作义已经开始为华北军谋划后路,多次接受了刘后同有关和平的观点并与之商议和平方策。1948年11月20日,蒋介石电邀傅作义去南京,傅作义就询问刘后同意见,刘后同劝他应以和平大事为重,不可自投樊笼,又一针见血道:“倘留之于南不令归,试问子将如何?”最终傅作义多方考虑之下,遣他人代往。

而与此同时,我军抢占丰台,全歼了傅作义起家的根本——35军,并迅速攻下了天津。傅作义震惊之余终于明白,国民党已然无力抗衡,和平解放是眼下唯一可走的路,终于签下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

“今日眇一目,使北平果得和平无恙,有何所惜”

——《北平古城和平纪略》

北平解放后,刘后同低调返回天津,将和谈期间的经历整理成《北平古城和平纪略》,载入史册,《北平古城和平纪略》客观真实地展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曲折和艰辛,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

如今,《北平古城和平纪略》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珍藏在平津战役纪念馆,成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珍贵史料记录。记录中包括傅作义曾多次对身边人说,自己是冒着几个死来主和的,及身边人对于主和的不同态度等。

由于各方压力,傅作义在当时对于和平解放,也是顾虑重重,而刘后同一直在傅作义身边为他分析局势,消除顾虑,劝他以大局为重同时,刘后同还积极联络我军,接洽和平事宜,促进和谈。

天津战火燃起后,刘后同再次多方奔走,一方面请崔月犁帮忙致电我方请命,一方面安抚傅作义商谈“停止津战”。并呼吁和平,极力避免北平“重蹈天津前辙”,终于盼来了曙光。

这时的刘后同已是年近古稀,却丝毫不以自己为念,极力斡旋,在双方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被后世称为“和平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刘后同一直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最终,过度的劳累和焦急致使他右目失明,但他在《北平古城和平纪略》中写道:“今日眇一目,使北平果得和平无恙,有何所惜”。

如今,历经千百年风霜的北京城巍然伫立,城中文物古迹免受战火洗礼,生灵建筑免遭涂炭,这山河无恙将永远记得这位“和平老人”的付出。

参考文献:《刘后同与北平和平解放》

寒来暑往,看时间单行向前;潮汐潮落,观历史循环往复。我是@寒汐 一起读历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