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Chelsea

编 | Chelsea

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人类近代史首富洛克菲勒

科学家爱因斯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西方现代派文学奠基人卡夫卡、天才画家毕加索、无产阶级精神领袖马克思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俄国革命领导人托洛茨基、前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美国女演员玛丽莲·梦露、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

以上这些顶级富豪、科学巨匠、科技新贵、商业奇才、政治大咖和文艺大师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没错,他们都是犹太人

横跨金融、科学、政治、文学、科技、商业和娱乐界,随便一个人都是当今世界或人类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难怪犹太民族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

在国内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犹太人”,第四条关联词便是“为什么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搜索

同样在海外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平台上,早在10多年前关于犹太人智力的研究和报道就层出不穷。

犹太人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古往今来,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

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

《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占18名;

美国国会参议员中,犹太人占10名;

美国国会众议员中,犹太人占27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太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25%,是中国人口的1%,却摘走了自诺贝尔奖1892年设立以来的226座奖杯,横扫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诺奖得主

是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了犹太人的卓越?又是什么样的精神让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在饱经风霜后越战越勇?

今天,我们再次跟随战地记者周轶君的脚步走进以犹太民族为国家人口的以色列。

比北京还小却是地球最大移民吸收国,60年吸引了高达人口350倍数量的移民;

人均专利率最高国家之一,众多发明包括U盘、滴灌技术、语音信箱和小番茄;

全球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大学学位比例世界第一。

十年前,她在巴以冲突的现场亲眼目睹并记录战争的残酷;如今,她再次回到这里,眼前不再是枪林弹雨,而是在纳斯达克上仅次于美国的创业者乐园

创业,从孩子抓起

以色列阿克发·阿亚洛克高中有一个独立的Green Start学院,目前学院有13个活跃的创业公司,学院里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最年长的不超过17岁。

孩子们的创业公司都在做些什么呢?

平均年龄在15岁上下的机器人队组员在设计的是世上没有任何国家实现的东西——为机器人设计一个围绕它自转的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每一个人从零开始设计机器人,再亲手制作每一个零件,没有和工厂或者成年人合作,全部都是自己独立完成

机器人队组员阿米特坦言:“我只有14岁,但我已经在做我以前觉得在我的年纪不可能做到的事”。

和阿米特同岁的盖伊拿着的是一个他亲自设计上色的机器人,通上电后可以远程操作,和底盘大圆球一起移动。

16岁的德维尔已经是一家公司的CEO,可以通过图像捕捉和算法判断出司机是否疲劳驾驶。

另一家创业公司Leechy的CEO奥里也只有16岁半,从事概念验证,自制光谱仪可以实现仅通过指纹辨认出司机是否酒驾。

换到中国语境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

在这里的孩子们做工程、电子产品、机器人编程、项目公关、寻找赞助商,样样都亲力亲为,让周轶君惊呼:“你们自称是孩子,但是看上去已经非常成熟,不只是因为庞大的知识量,更是因为性格”。

正如Green Start学院创始人所言:“这个地方的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一群为自己人生做出正确决定的人,这是学校原本不会教给你的特殊技艺”。

但是这并不是说学校的学业就不重要了,孩子们还是需要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只是利用空余时间或是晚上做创业公司,并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分数。

创业不是取代学习,而是和上学一起进行的。

而孩子们之所以愿意在课余之外致力于创业正是出于对于以色列教育系统的反思,“教育应该告诉孩子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孩子们应该思考解决方案”。

发现现实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了这群孩子们创业的初衷。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年轻的创业公司最后都成功了吗?

其实不然,事实上96%这样的创新企业都会失败。

但是,“失败”在以色列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

不以成败论英雄

以色列的英雄是那些失败了很多次但是依然敢再去尝试的人,不会被失败的经历去定义自己,也不会因为失败了的结果而否定曾经所有的努力。

对以色列人民来说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才是刻骨铭心。

就像有三位以色列年轻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费登月失败,瞬间成为以色列人民心中的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精神在以色列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纳娃是最早进入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女性之一,她的女儿12岁生日派对是去参观创业公司,16岁的儿子在Green Start学院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

虽然儿子带领团队参加美国宇航员比赛进入了半决赛,在以色列全国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这样的好成绩,但是身为企业家的纳娃知道孩子们可能不会一直做这家公司,公司也可能在未来失败,但是只要他们学习到了这个过程,就足够了。

在以色列,“尽你所能”是很多人信奉的哲学,颇有中国“尽人事”之味,但是不同的是,后面紧跟的不是 “听天命”,而是意识到失败是多么宝贵的经验。

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应对失败,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

失败在很多语言中都具备消极的含义,在犹太民族语言希伯来语中却是指你在路上摔了一跤或是你犯错了或是你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你可以再试一次,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继续前进

换句话说,以色列文化并不把失败视为结局,当一个学生能够意识到犯错不是世界末日,就可以享受失败带来的喜悦。

什么?失败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是的,如果你在以色列第一次创业失败并开始第二次,筹集资金的时候,投资者会给你更多。

因为他们认为你已经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你变聪明了,不会再重复同样的错误或是重复犯错的概率很低,那我们现在就再试一次。

没有失败者标签的文化钦佩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以色列不乏连续失败的CEO,但是也正是因为对“失败”的独特见解,才会有企业家在第四次创业中取得了成功

或者更确切点说,以色列包容的不是失败,而是再次尝试,只是一次行不通的经验,何来失败之说呢?

质疑和辩论是犹太精神

从孩子抓起的创业精神和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国家哲学奠定了以色列被誉为新生代创业之国的基础,而为创业添砖加瓦的便是创新能力。

有能力在不同物体以及在人生不同选择之间建立联系,是所有对创造力解释的前提。

而建立联系很好的一个方式就是质疑和辩论

对犹太教稍有了解的一定听说过《塔木德》,这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也是一本以辩论展开的宗教典籍。

辩论是刻在犹太人基因里面的品质

“为什么这是树?为什么这是山丘?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女孩子要穿裙子?”

必须要有个观点,不是因为有正确或是错误的答案,而是要保有质疑的精神,这其中也包括权威质疑。

在以色列,没有强大的权威

所以才会有民主学校的诞生。

民主学校是建立在让孩子们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家长们如果不满意可以聚集在一起商量修改。

一开始民主学校并没有政府的拨款支持,但是一旦民众发现学校不是朝着所想的方向前进,就要行动起来改变,逐渐地越来越多的民主学校成立运行起来,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孩子们在民主学校什么都学,每个人可以自己选课,和大学一样,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

虽然期末考试是统一测试,但是孩子们可以选择必须参加还是不参加。

“每个人想法都是一样”是以色列教育想要避免的,即便是在以色列军队中,士兵也不是言听计从,可以告诉长官他们的想法

反过来,长官也会提供一个平台让最低军阶的士兵各抒己见,希望士兵能够提出疑虑和长官辩论,这样可以快速弥补发现的差距。

虎刺巴”是以色列一个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词语,大致意思是指大胆、诚实、直率,直截了当地说“我觉得这里有问题,让我们一起面对问题”

可能对于其他文化尤其是对于偏向委婉表达和包装想法的中国文化,会被吓到,但是彼此诚实,准确说出所思所想,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是以色列所推崇的。

官僚主义到哪里都一样,你需要对抗它”。正是以色列人民不畏权威,质疑问难的精神,才让改变得以实践。

深究质疑文化的背后是一段悲伤的历史。众所周知,犹太人民经历过巨大的苦难,至今以色列也不是一个和平安全的国家,幼儿园小朋友每三个星期就要进行一次防空演习。

这种惴惴不安的生活模式导致以色列人的思考方式就是生存模式,今天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对任何事都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才要质疑一切,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虽然以色列是风险投资、高科技、共享经济和创业者的天堂,但是国家体量尚小又喜欢试验和挑战权威注定了以色列擅长创业公司,却无法建造需要组织和纪律的大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当有人问该投以色列哪家公司的时候,特拉维夫大学管理学院主任乌迪会劝说:“别投,因为这些公司都活不久”。

以色列人很擅长从0到1,想出绝妙的点子,以此建立公司;而中国人很长扩大规模,将小的想法在结构庞大的公司里实施

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大公司在以色列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比如阿里巴巴多年前买过一家只有45个人的以色列小型创业公司。阿里巴巴买的不是这家公司,而是里面的人才,现在这家公司不断壮大到300多人。技术成果被带回了中国,但是以色列分部还是独立运营。

创业之国并不是创业成功之国,但是勇于尝试的精神带来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结语

莫迪因市市长透露政府在教育上的开支占整个政府支出的51%,教育系统是投入最多的部分,之后才是福利,文化,体育等等。

因为市长先生坚信把大部分预算投入教育可以保证当地的居民和孩子在所有层面上领先,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我们的孩子在开学第一天都有着巨大的动力和潜力, 但这些能力后来都被教育系统年复一年地带走了,以色列创业神话缔造者、《创业的国度》作者索尔·辛格建议:“让孩子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有更多控制权,这样才能帮助和触发孩子不断学习的动力”。

和中国妈妈一样,在犹太妈妈眼里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教育,教育,教育

对下一代寄予厚望,严格要求,望子成龙,是中国和以色列家庭的殷殷期待,但是不同的是,以色列妈妈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没有达成传统中的成功,但是只要成为自己就可以

中国家长对于成功和快乐有着约定俗成的理解,一个孩子一出生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还没上学就是铺天盖地的兴趣班,上学后又是排满周末的补习班,到了考试季无数标准化测试的结果定义着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而我们很少问过孩子:“你想成为什么?”,更不会问孩子:“你快乐吗?”。

当所有人都挤到了一个只能拼命往前跑的赛道上,内卷自然是不可避免。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逃离内卷呢?

犹太格言或许是个很好的启发:“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倾听内心向往些什么,然后用尽全力,追求此向往”。

国际化学校采购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阳刚之气”=厌女?这个锅教育部不背!

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进校园,你支持吗?

国际学校在线2021年度重点项目及活动推介

ISO菁英荟--中国国际化学校供应商联盟为您提供专业、优质的资源整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