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也是立春后的第一天,北方的天气又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忙碌着准备过年了。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春前交年谷满仓,春后交年有灾荒”,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的“小年”也被称为“交年”,在北方地区,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也就是今天。南方为腊月二十四,民间还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但不管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只是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而已。

所谓“春前交年谷满仓,春后交年有灾荒”,意思就是小年在立春之前,来年庄稼就会有好的收成,五谷丰登的意思。如果小年在立春之后,来年就容易出现灾荒。而以前的灾荒,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庄稼收成不好,人们吃不饱饭而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每年的小年都是固定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而立春是不固定的。但是一般情况下,立春都在小年之后。像今年立春在小年之前是很少见的,差不多十年才会出现一次。比如上一次就是2010年的腊月二十一立春,下一次小年在立春之后,就到了2029年了,因为那一年的立春是腊月二十。

如果立春在小年之前,也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前,这就说明春天来得比较早,也就意味着寒冷的天气早早就结束了。就比如今年的冬季,只有“二九”的时候,天气很冷,那一次降温,也让很多人感慨:说今年是六十年来最冷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三九、四九,甚至五九的时候,想象中超冷的天气并没有到来,而是一天比一天暖了起来。到了四九的时候,北方还下起了小雨。本该是下雪的天气,却下起了小雨,这就说明温度较高,如今五九已经结束了,天气依然温暖如春。

这样提前到来的温暖,往往会导致冬小麦过早地苏醒和返青,而地里的虫卵也会安全过冬。到了春季,地里的虫子也就多了。而冬季的温暖往往就意味着容易出现“倒春寒”,如果发生“倒春寒”,对庄稼的影响可是非常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立春在小年之前,也就意味着正月就会“九尽桃花开”了。因为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而冬至到立春的时间是三个节气,是固定的。所以立春不是在六九头,就是在五九尾,那么立春在小年之前,也就意味着小年就到六九了,所以正月也就“出九”了。

所谓“出九”就是九个九数完了,也就桃花开了。可以想象一下,桃花盛开的时候出现倒春寒,那会是什么情景呢?也就意味着果树会遭受冻害,导致减产。所以该冷的时候一定要冷,俗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说的就是冬天不冷容易出现“倒春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前的农耕社会,北方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相信一些老人还记得,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一年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都不容易,大多数是以玉米面、红薯、高粱等杂粮来充饥。一家人一年也分不到几斤食用油,所以过年的时候,都是用肥肉来炼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还是六七十年代,也就是近代,种地水平肯定比以前要强得多。这也说明了以前平常年景,人们都吃不饱饭,更何况是有倒春寒呢?所以就有了“春前交年谷满仓,春后交年有灾荒”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