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伊始,

我国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有序开展,

很多地区已经陆续接种第二针剂。

中国疫苗上市不仅为全球疫情注入信心,

同时也收获了国内外大量好评。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一款疫苗的成功,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除了科学家刻苦攻关外,

也离不开那些勇敢站出来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

今天起,民生周刊推出系列报道“了不起,新冠疫苗志愿者”,走近生而平凡,为阻击新冠肺炎甘冒风险的志愿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这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

侠肝义胆、古道热肠,这是周围朋友眼中的黄伟。

除了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外,他还有两个知名度更高的身份: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发起人、队长和商丘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的发起人、队长。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热爱公益的黄伟却未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在抗疫第一线,这是他心中的一大遗憾。

2020年5月17日上午,黄伟在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成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研究志愿者,也算是为全民抗疫作出一点贡献,有机会当然要报名参与。”谈及新冠疫苗接种,黄伟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成整个接种、观察过程

需要14个月的时间

2020年5月17日上午,黄伟在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射了第一剂新冠疫苗。此后,又注射了两针。 除了黄伟外,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李良清、队员丁红心和妻子赵红梅3人也同期接种了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后,还要定期抽血进行化验,完成整个接种、观察过程需要14个月的时间。”黄伟说。 接种疫苗当天,黄伟发布了微信朋友圈:“5月17日上午,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三名队员一名家属接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成为新冠病毒疫苗临床研究志愿者。”

家人、朋友担忧,女儿更是极力劝阻,

黄伟却很淡定

作为一名冬泳爱好者,黄伟在野外游泳训练中曾多次帮助营救溺水者。 这些救援经历让他意识到,个人营救的力量十分有限。2008年5月发起成立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目前已发展队员89人。 救援队成立以来的12年,他和队友始终坚守“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的承诺。 2014年9月28日,驻马店市新蔡县发生翻船事故,船上 8 人下落不明。 得知消息时,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23 天的黄伟带领12名队员全程参与了持续六天六夜的水上大搜救行动。 据了解,黄伟和队员们的救援足迹遍布鲁豫皖三省十多个地市,参与义务救援514次,挽救72人生命,打捞出溺水者遗体363具,打捞群众财产价值960余万元。 除参与组织水上救援外,黄伟还发起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并亲自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 2014年9月5日,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5月26日再次捐献了淋巴细胞,两次挽救了武汉女孩胡磊的生命。 2020年疫情期间,黄伟和队员们的水上救援行动始终没有间断,商丘发生的4起水上安全事故中都有他们参与救援的身影,一年来,共参加救援29次。 面对疫情肆虐,家人和朋友很是担忧黄伟的安全。 得知他报名成为新冠病毒疫苗临床研究志愿者时,女儿更是极力劝阻,但黄伟则比较淡定,“既然能在人身上做试验,说明安全性已经可控,对我国研发的疫苗的安全性有足够的信心。”

黄伟建议,“最好还是接种疫苗”

最近一段时间,黄伟陆续接到很多朋友打来的电话,主要是咨询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咨询情况的朋友有些是在铁路系统工作,有些是孩子在国外生活,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黄伟说。 这让黄伟想起自己接种疫苗时的情景。当时也是接到很多朋友的电话、微信信息,有点赞、有关心、有咨询,也有担心,朋友们发来的祝福让他深受感动。 对每个向自己征求疫苗接种意见的朋友,黄伟除了详细介绍自己接种疫苗前后的情况,还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有机会、有条件,最好还是接种疫苗,毕竟接种疫苗被公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原文标题:《试疫苗 救援队长勇争先》

刊载日期:2021年第1期 1月4日出版《民生周刊》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姜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