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经多次放出豪言壮语:“我们将成为第一个走出新冠阴影的国家”。

正当各国刚刚开始进行全民疫苗接种、欧洲国家因供货短缺彼此“针锋相对”时,以色列卫生部门却胸有成竹。

他们预计在3月底前,就能为所有16岁以上民众接种第一针疫苗试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套完整的新冠疫苗总共有两针

图源:Getty Images

以政府并不是在吹牛。自2020年12月19日起,一个半月的时间,已经有300多万人完成了第一针的注射,每百人平均疫苗接种率全球领先。

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统计,截至2月1日,每100名以色列人中,56人完成了第一针的注射。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排在第二名的阿联酋(每百人35名)和英(每百人14.4名)、美(每百人9.4名)等发达国家。

成就以色列“疫苗神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它相对较小的国土面积和较少的人口——这点其他国家确实难以复制。

但我们仍然能从该国的全民疫苗接种过程中借鉴些什么。

比如它的灵活性——为了避免浪费并提升效率,当地卫生部门建议,假设护士发现一天接种任务结束后,还有剩下没用过的疫苗,那么他可以随意在街上拉路人来打针。

当然,如果没有配合度高的民众、一个完备的医疗系统和超强的“锁定疫苗货源”能力,脑筋再灵活也无济于事。

学习以色列的“施打疫苗之道”,不是那么容易。

“疫苗神话”的背后

耶路撒冷佩斯体育馆外,陆续有人前来报道,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来接种由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佩斯体育馆Pais Arena

图源:网络

整个过程简单利索。接种者到达现场,先扫描自己的“医保卡”取号,被喊到号后,再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指定“隔间”。那里,身穿防护设备、举着针头的医生和护士正在翘首以盼。

三四厘米的针头扎进胳膊再拔出来,整个过程仅仅十多秒。之后,接种者需要等待15分钟,没有不适或异常便可离开。

同时,他们还自动获得了接种第二针的时间:21天后的同一时段、甚至是同一分钟。

佩斯体育馆只是一个缩影,可以说,以色列所有疫苗接种站点都是一派高效、有序的景象。世界最高的疫苗接种率不是吹出来的。

一位老人接种完疫苗后,冲镜头“点赞”

图源:《华尔街日报》

成就以色列“疫苗神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口少,仅有920万人;国土面积也不大,减少了疫苗的运输和分配难度。

抛去这些客观条件,不少专家一致认为,该国的医保系统才是最大“功臣”。

与中国、英国类似,以色列也是全民医保国家,所有人必须加入该国的HMOs(健康维护组织)并持有一张“医保卡”。这意味着,政府能够轻易触达符合优先接种条件的群体。

一旦安排好,接种人会收到注射疫苗的具体地点和时间——这个时间常常精确的诡异,比如上午11点37分。

此外,电子化档案还方便了医护人员及时更改接种人的“接种状态”,并记录下任何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

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一处接种点外,人们排起长龙

图源《华尔街日报》

提到犹太人,大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商人”的“刻板印象”。商人的特点是精明、脑子灵活,这在以色列的疫苗接种中也有所体现。

众所周知,新冠疫苗十分“娇贵”。以辉瑞家的为例,为保持活性,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存储在低于零下70摄氏度的环境中。

使用前,还需要在2至8摄氏度的条件下解冻。解冻一旦完成,其活性只能维持120个小时

这还不算完,在真正注射进体内前,解冻后的疫苗还需要进一步稀释。稀释后的疫苗活性更短了,只有6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冰是疫苗运输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图源:美联社

但为了保险起见,HMOs会提前准备出比实际接种人数更多的疫苗,因此在接种初期,每天都会扔掉不少。新冠病毒仍在肆虐,这种行为看起来十分浪费。

HMOs很快想出应对策略:假设护士发现一天工作结束后,还剩下没用过的疫苗,那么他可以找到陪接种者前来注射的家属、隔壁披萨店的外卖小哥,甚至是正在等公交车的路人,对他们喊,“嘿,打疫苗了解一下吗?”

由于完备的医保信息系统,就算是临时被拉来的人,也能安全锁定第二针。

图源:《华尔街日报》

目前,为了“捡漏”,不少网友自发建起了聊天群,分享各大接种站点的多余疫苗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接种效率大大提升了。

第一个走出新冠阴影的国家

除了人少、地小、医保系统效率高,一些“主观因素”也促成了以色列世界领先的高疫苗接种率。

首先,以色列把打疫苗当成了国家战略,还给这项任务起了个响亮的名称——“重返生活行动”。

其次,生活在一个被阿拉伯人包围着的犹太国家,以色列人本身就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危机感,就连他们自己的议员都自嘲道,“我承认我们不善于长期规划,但我们做事灵活,应变能力极佳。”

图源: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士气更甚,多次抛出豪言壮语,坚信“以色列会成为第一个走出新冠阴影的国家”。

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去年12月19日,71岁、满头白发的内塔尼亚胡,就当着全国电视观众直播了接种过程,并一举成为首个注射新冠疫苗的以色列人——至少该国官方媒体是这么报道的。

脱下黑色西装外套,露出白花花的手臂,1月9日,在镜头的见证下,内塔尼亚胡完成了第二针注射。

针头扎进胳膊前,他还特意摘掉黑色口罩,让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看到自己自信且坚定的微笑。

1月9日,内塔尼亚胡打第二针时的场景

图源:Getty Images

内塔尼亚胡的确有自信的资本,毕竟早在1月7日,以色列就锁定了足够全国人民接种的疫苗剂量。

这在当下看来十分具有前瞻性,尤其近期一家比利时的制药工厂产能发生问题,导致欧洲范围内疫苗供应短缺,各国为了抢货源险些撕破脸皮。

那么问题来了,以色列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又要提到“犹太人都是精明商人”的“刻板印象”了。

疫苗买卖,本质上也是生意。据外媒报道,以色列卫生部门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辉瑞公司购买疫苗的。买家愿出高价,卖家当然乐意。

此外,为了让自己的“买断”行为更具说服力,以色列还保证将利用自己高效的医保信息系统,向疫苗公司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接种者的健康数据。

能获得如此大规模,并且是实验室之外的临床数据,辉瑞不仅没有理由推脱,还会更加照顾以色列市场的供货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拉维夫街景

图源:网络

现在,全民接种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以色列也如约公布了相关数据。结果还是比较振奋人心的。

四家全民医保服务商之一的Clalit,将20万注射过疫苗的、60岁以上的老人和20万未注射过疫苗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的14至18天内,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下降了33%。

接种第二针后效果更佳。以色列卫生部发现,在42.8万已经接种过两剂疫苗的民众中,只有63人仍在一周后不幸感染,占总体的0.014%,且均为轻微症状。

耶路撒冷,一名护士正在准备疫苗

图源:网络

看到初步结果,一位以色列网友发出感慨,“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微光”。

切不可高兴太早

以色列并不能高兴太早。毕竟高疫苗接种率的背后,是将近一半的未注射人群,而在这个群体中,疫情仍在肆虐。

刚刚过去的一月份,以色列新增病例数就高达21.5万人,突破了该国纪录。

以色列新冠确诊总数,末尾一月份的部分有显著上升

1月7日,为应对第三波疫情,以色列政府决定开启为期两周的封锁措施,但由于检测到从英国和南非来的、传染性更高的新变种病毒,封锁效果并不明显。

1月25日,以政府“殊死一搏”,直接切断了所有国际客运航班。1月31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甘茨再次同意将封锁延长5天,直至2月5日。

此前,两家西方主要的疫苗生产商都表示,疫苗对新变种病毒的效果略有下降。

空旷的本-古里安机场

图源:美联社

“重返生活行动”和疫情赛跑,以色列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护士Elisheva Gasner就向新闻网站Vox表达了此刻的心情——“有点奇怪”:

一方面,看着破了纪录的新增病例数感到心痛,但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胜利感。

上周,在佩斯体育馆,Gasner刚刚为70岁的邻居接种了疫苗,她笑着说道,“那位邻居十分可爱,特意点名让我打针。”

不久前,Gasner还将疫苗注射进了一位100岁老奶奶的体内。“这些老人在过去的9个月里一直居家隔离,对于能出门看望自己的孩子、和外界有些交流,感到十分兴奋。”

一些人批评,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以色列控制区的巴勒斯坦人,并没有被纳入接种名单内

图源:PBS News

由于疫苗接种中存在一些变量,专家也建议目前不宜过早“得意忘形”。

比如,在第一波注射高峰积极“捡漏”打疫苗的人,本身就有较高的防护意识,会更自觉地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疫苗有效率要高于实验室数据的原因。

如果将所有以色列人都纳入统计,那么结果很有可能出现变化。

一位犹太教正统派“哈瑞迪”正在打疫苗

图源:Getty Images

另外专家还表示,由于变种病毒,现在的疫情变化形势极快,一天一个样。两周前的数据就像来自200年前,具有延迟性。

但以色列并没有减速疫苗接种的打算。内塔尼亚胡曾立下flag,要让全国16岁以上的民众在3月底前全部接种第一针。

以色列,仍然最有可能成为首个实现全民接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