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吃过了腊八粥,腌上了腊八蒜,这说话儿之间,就来到了年根儿底下。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这“年”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细心的小伙伴儿可能早就发现了,今年日历上面特意标注着两个“小年”:腊月二十三,写的是“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写的是“南方小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哎,这“小年”怎么南方和北方还不在同一天过呢?南方的“小年”为什么比北方晚过一天呢?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其实,在我国古代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祭灶过小年的,只是到了清代雍正皇帝这里发生了变化。

我们知道,清代的帝王一般都是比较勤勉的,特别是雍正皇帝,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他每天忙于工作,不肯在一些琐事上耽误时间。

按照惯例,皇帝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在皇后的坤宁宫祭祀神灵,把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情况向神灵报告一下。

然后,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四这天,皇帝还要到坤宁宫祭拜灶神,送灶王爷上天述职。

可是,雍正皇帝他忙啊,根本不舍得耽误工夫来回折腾,干脆,趁着祭祀神灵,就手把灶王爷也送走了算了。

于是,雍正皇帝就在腊月二十三那天把灶神也拜了。得,还别说,这办法又省事儿又省钱,雍正皇帝还真是个人才。

皇上腊月二十三拜灶神,那王公大臣们能不跟吗?于是,慢慢地皇宫、皇亲、官员们也都跟着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过小年了,民间从此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就是说,小年这个节日,官家在腊月二十三过,普通老百姓在腊月二十四过,而在水上讨生活的船家在腊月二十五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北方地区的人们大概是离皇城比较近,受官家风俗影响比较大,也开始改成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过小年了。而南方和水上的人家还沿袭着旧俗。

再后来,随着水上人家逐渐下船在水系发达的南方定居,腊月二十五这个小年也逐渐被淡忘了。这就是北方和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的来历。

那么,过小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又有什么禁忌呢?

传统习俗:

一、祭灶、粘糖瓜

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为了让他回到天上多说些好话,人们就用提前买来的糖瓜粘上灶神的嘴。等到拜祭完,就把在灶前烟熏火燎了一年的灶神像揭下来焚化,一同烧掉的还有用稻草给灶神扎的马匹。

二、发面蒸馒头

这个各地风俗不一样,南方小伙伴不蒸馒头,主要是北方人蒸馒头上供祭祖。手巧的主妇蒸出来的“花馒头”像艺术品一样,非常好看。现在很多人家都买现成的,自己不蒸了。

三、杀年猪

二十三一到,眼瞅着就来到大年了,城里人买肉,乡下人杀猪。养了一年的大肥猪,膘肥体壮,正好杀了过年。

一家杀猪,大半个村子跟着忙活儿。干完了活儿,就在主家吃杀猪菜。

那热气腾腾的杀猪菜,不仅美味,里面包含着的是朴实的庄稼人对好日子的向往、对亲情的重视。

四、包饺子、做米饼、吃年粽

不管什么节日,包饺子就对了。这成了大家对北方人过节的善意的调侃,北方人自己也常用这个梗来自嘲。

北方人确实喜欢吃饺子,可以从年头儿吃到年尾,百吃不厌。我自己就是一个爱吃饺子的北方人。

过小年的时候,我们喜欢用白菜包饺子,白菜做馅料没有“邪”味,好吃,寓意也好——百财,财,吃了白菜馅的饺子,来年挣大钱、发大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的朋友们过年不喜欢包饺子,他们会做米饼、吃年棕。米饼是圆形的,取团圆之意,用糯米粉制作而成,配有花生、芝麻、白砂糖,吃起来软糯香甜,很是美味。

年棕也是南方朋友过年必备的食品。年粽和北方端午节的粽子差不多,不过,南方过年的粽子一般都包馅料。

小年禁忌:

小年是大年的序幕,也是民间十分重视的节日。老辈子流传下来的“说项”也不少,年轻人很多都不了解。

在这里,我讲几个我知道的禁忌,您如果说这些老规矩跟不上新时代,那也没关系,您就当听故事、听新鲜事儿就得啦。其实,我也是从上了年纪的老人那里当故事听来的。

别借东西

这一天记住不要找别人借东西,最好也不要借给别人东西。传说在小年这一天借东西会被借走财运。

不要打骂小孩

过年的时候,事儿多、客人多,忙乱得很。大人未免会急躁,但是,要记住,小年这一天不要斥责、打骂孩子。不然,你的行为会被灶神看见,给上天。

汇报

不要走亲戚、串门子

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小年当天不要走亲访友,要一家人守在家里,这样才能守住财气。

不要捣蒜泥

据说捣蒜泥会越过越穷,您要实在想吃蒜,直接咬着吃就得啦。

灶台上别放菜刀

我想这个大概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吧,实在不知道原因。

女性不参与祭灶

民间一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所以,送灶神这个事儿女性就可以不参与啦,光等着吃饭就行了,不干活儿还不好?

以上就是南方和北方过“小年”的一些习俗和禁忌,您可以当它是传统,也可以嫌弃它,说它是瞎讲究、破规矩。

不过,想一想,过去的年味为什么浓?其实主要是这些习俗、规矩使本来平平无奇的日子变得特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