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问答平台,有网友提出:如果全国保留100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他本科院校一律改为职业技术学院。你赞成吗?

包含教育工作者在内的部分网友对此纷纷表达个人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表示这个提法很好,但是提出的学校分割数量不科学。

下面一起看大家的态度和具体理由。

赞同,大学铺的摊子过大,学生质量不高,浪费了大量资源,得不偿失。如果保留一部分重点大学,集中精力办好重点一流大学,培养高精尖人才。其他学校培养国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更适合我国国情。

这提议非常好,至于保留多少所研究型大学应该有比例。中国缺失就是生存教育,技术职业学校正是弥补这一教育。最好是有地方特色技术职业学校!

只留100所大学,其他全部改成职业学院现实吗?

其实单纯提出这个问题就有点不懂的教育了,国家早就开始向职业教育进行倾斜了,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占据大半壁江山。况且,工科类、综合类等普通高校也是培养各种不同的人才。

改动大学的各种比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国家教育是一项大工程,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100多所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国家是按照“双一流”来建设的。目前的高职院校比例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所占比例已经相当高。况且,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也是有很多职业培训,国家早就有发展规划的。

只要100所综合性研究性大学这样的提法很不科学,只是唯职业论的结果,尖端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人才及其后备力量,如果丢失了科学前沿,再多的就业也不能登上世界之巅。

目前,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已经相当多,中国欠缺的是高端科研人员,需要大量的后备队伍,领先了高端技术,才能使得国家复兴。

我不赞成。以后国力之争,必定是人才之争。

第一,100所综合性研究大学,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巨大的科技发展,也无法有力地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时代要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作为支撑。因为中国要想长期,甚至赶超国外,甚至位于世界的前端,必须要有顶尖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就源于我国的综合性研究大学。

第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综合性研究大学的地位不可动摇,要想使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屹立于世界的前端,必须要足够数量的综合性研究大学。

第三,把本科院校一律改为职业院校,此举不当,因为我国还存在有大批次的高职高专院校,那么这些院校才是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输出的重点院校。另外,一些民办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支撑,还源源不断的源于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所以不建议把本科院校一律改为职业院校。

我认为这只能说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加强扩大职业技术学院我同意,至于减少大学数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全国只保留100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可行吗?

一、不科学。全国大学的设置布局都是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通盘考虑的布局,多数大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如果只保留100所显然不符合大学的科学布局和发展规划。

二、不切实际。中国有1265所大学,其中仅公办就有822所,如果只保留100所,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保留的标准是什么?保留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这个想法传达到各高校不亚于一颗炸弹,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反应。再说,中国那么多大学庞大的体系,不是一二句话就办成的,这种想法真的有点不切实际,没有强大的巨额资金支持根本不可能达到只保留100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

三、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中国的大学大体分为研究性大学,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技术和技术型大学,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仅仅靠100所大学也培养不出所需要的巨量人才,何况上面的四种类型的大学是相互依赖的,缺一不可。

四、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的考生也是最多的,中国青年有上大学的理想,中国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国家也有义务尽可能的满足广大青年上大学的要求,所以只保留100所大学显然不符合14亿人口的中国国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我认为应该是逐步减少全国大学的数量,每年减少100所综合性大学,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减少500所综合性大学将其转为职业技术学院,最后全国保留600~700所综合性大学,我认为这个完全可能办到。

我的观点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不求数量求质量,另外要加强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我不赞成,原因很简单:这样会导致人才断层和科研应用断层。

我们先来了解中国大学的分类,中国大学的分类有四种,分别为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和特色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大学(区域研究型和区域特色研究型)、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等4种类型。

根据题主的想法,是想砍掉“应用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类,保留“研究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两类。有什么后果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缺少过度。

“缺少过度”会带来两个大问题:

一、人才的培养断层

要么你就只能去100所类似于清华、北大、上交这种级别的大学,要么你就只能去深职院、顺职院这类专注于技术的大学(没有歧视的意思)。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中间层次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恰恰是“消化”国内大部分大学生的关键的两类高校,直接砍掉,中间这几百万的大学生求上上不了清北,只能求次涌向“技术型大学”。

不是说这样不好,只不过这样的社会会变得有些畸形。将来的社会只能是更多的“蓝领”找不到工作,大量的“研究型大学”毕业生涌现各“技术型大学”当老师,而大量“白领”职位却无人问津。可是你别忘了,社会上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往往就是“白领”。

二、科研研究的应用断层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重视科研?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讲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应用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就是”科学技术“和”第一生产力“的桥梁,光有“研究型大学”搞“科学技术”,“技术型大学”搞“生产力”是远远不够的,中间必须要有桥梁,搞应用搞转化,高校的科研才真正有价值。

综上,只保留研究型大学搞科研,技术型大学搞应用是远远不够的,会出现人才断层和科研断层的情况,必须要有应用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必须要有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去实现“科学技术”和“第一生产力”的完美过渡和转化。

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加大素质培养力度才是重点。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同属高等教育序列,这不是白和黑的关系,关键是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问题所在。

削减普通大学数量增加职业学院?大学宽进严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问题,不重视培养质量,单纯讲减少或增加数量弊端显而易见,不是人才不够用就是大量人才被浪费。

科研和技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应该牢牢结合才对。有很多人建议高校应该宽进严出,我个人不敢苟同,不是宽进严出,而应该是严进严出,把大量不合标准的人招进来,花费国家财力占用教育资源后什么也没学到,那国家的损失谁来承担?弊端不言而喻。

国家教育部门已经看到这样的问题,着手开始改革了。

其实一直以来教育部都在酝酿启动部分高校转型的改革工作。中国的高等教育将发生结构性的调整,逐步将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做好现代职业教育,这些院校培养的重点是高级技工以及高级素质的劳动者和工程师。

我们国家日后的教育体系也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对目前现有的这种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以期解决就业结构中的矛盾核心问题。当然在短时间来说,这样的就业突出矛盾,还会继续在高校毕业生和企业用工市场上产生,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的矛盾暂时还不会有更大的缓解。但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机职业技术学院将能够培养出素养较高的职业学生,从而满足现在社会企业你的需求。毕竟职业教育的转型不能够太快太猛,更多的要集中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让实际操作技能更上一层,也就是明确在职业教育中将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

多手段多途径的解决这种教育改革,而不是一改了之。

一、向国外职业教育做的好的国家进行学习,世界上公认是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典型。德国的职业教育的特别之处就在其双元制的培养机制,也就是说德国今有2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其他的学生统一接受的就是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的先进之处还在于,学生在读书时就会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教学不光是在学校里进行,还会进入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在学习期间甚至可以不用交学费,每月还能得到实习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和各种保证,进而鼓励了更多的高中生愿意进入这种职业教育培训。正是这样优秀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保证了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同时从地位上给予了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平等的社会地位,也能够促使职业教育进入的发展轨道。

二、另外重要的一点,要从社会的就业观点上进行充分的宣传,改变人们普通观念里对于职业教育的歧视,为职业教育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其证明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政府应该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进行倾斜,在软硬件的投资以及师资力量上都要给予有力的政策以及资源支持。同时相对提高入学的门槛,这样可以保证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

同时鼓励那些优秀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国外的优秀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合作,同时增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再加上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这样的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要相辅相成,才能够改变我国就业市场上的矛盾,高等教育的改革转型不能简单的一改了之。

作为职业院校老师,您对此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注: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悟空问答”部分网友观点,在此仅为分享。不代表聚焦职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