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烧造历史悠久,它开创于五代时期,结束于清代。龙泉古代隶属处州府,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看来明朝早期龙泉窑还有一段烧造官窑瓷器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龙泉窑折枝花卉大盘

乡下15元收的龙泉窑大盘,30元卖无人收,最后鉴定为永乐龙泉官窑

山东的车先生,早年曾在乡下收过破烂,因此与一件瓷器结下了缘分。这件瓷器是他从农村15元收来的,之后又在旧货市场摆摊,打算把收的东西出手,当时标价60,但一天过去,基本可以说无人问津。于是车先生认为这应该不是重要的宝物,于是就打消了售卖的念头。

多年过去,这件瓷器已经被车先生遗忘。看到网上播出鉴宝节目,车先生终于想起了这件大盘,于是把这件大盘带到录制现场,想请专家帮忙掌掌眼。

明初龙泉官窑大盘 专家看后称,这件瓷器器型非常的硕大,直径达到了40㎝以上,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底坦平。这种器型流行于明朝早期永宣时期,传世的永宣青花器型和这件龙泉窑瓷器相同,可以确定是永乐时期龙泉窑的一件真品。

再看大盘底部,刮掉一圈釉,刮的非常规整,而且中间有一条很细的垫圈的垫痕,这种很细很窄的垫痕是当时官窑制作所特用的垫圈,比较容易打掉,留下的痕迹也规整纤细。而民窑的瓷器垫烧留下的痕迹粗糙、不规整。因此,这是一件明初龙泉官窑瓷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初龙泉官窑大盘

明初龙泉官窑器除了宫廷使用,大多用来“赏赐”

明朝早期龙泉官窑瓷器除了宫廷使用,还要满足朝廷对内对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明代早期对外赏赐瓷器的数量非常庞大。

明初龙泉官窑大盘 底

据《明史》记载,从洪武初期开始就有不少国家派使臣向明政府进贡地方特产等,明政府则给予其相应赏赐,其中瓷器就是一项重要赏赐物。洪武十六年明廷就曾遣官赐予占城、真腊、暹罗“瓷器万九千”,十九年又遣行人刘敏、中官唐敬偕赍瓷器往赐真腊。

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开展,使瓷器的外销空前繁荣起来。郑和远洋舰队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东非,而瓷器因此大量输出海外。

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据《星槎胜览》、《瀛涯胜览》及《西洋番国志》等书记载,当时我国的青瓷和青花瓷在国外很受欢迎。阿拉伯国家是多人共享一道菜和主食,所以进菜及进主食时须用大盘、大碗盛装食物上桌。永乐龙泉官窑中特别突出的大盘子,大部分是为郑和航海特制的,用于赏赐所到之处的各地统治者。

海外发现大量明代的龙泉青瓷,尤其以托普卡帕博物馆收藏数量多、质量精美。托普卡帕皇宫藏有超过 1350件的青瓷,大多是元代和明朝初期龙泉窑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明初龙泉官窑特点

明初龙泉官器的纹饰除了与景德镇官窑瓷器相似外,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性。许多明早期龙泉官窑器表面刻花或划花纹饰满身,十分美观。为了符合宫廷下发官样的要求。在景德镇以釉下绘画表现的图样,在龙泉窑以刻画来呈现。

明初龙泉官器追求的是细腻繁密,这显然是以纸本为画样的结果,规整有余灵动不足。如碗的内外满饰图样,花叶紧密衔接,可以说达到了龙泉窑刻划纹样的极致,让使用者能欣赏到内外辉映之趣。这种纹样繁密工整的双面刻划画作品,应当也是在“官样”需求下制作。

万历龙泉窑炉

明初龙泉官窑瓷器釉面大多玻璃化程度提高,器表的光感变强,失去了龙泉窑青瓷一直以来的玉质感,而被一种苍翠欲滴的透亮感所代替。然而,明中期之后的多数龙泉窑青瓷,又重新改回到以往的乳浊状釉面。

最后专家认为这件永乐时期龙泉官窑价值应该在30万左右,是车先生当初购买时的2万倍。车先生称自己感觉像做梦一样,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