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付海英原是临泽县新华镇亢寨村的贫困户,家中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曾有脱贫愿望却苦于致富无门的她,随着西街村扶贫车间的成立,成为服装加工线工人,端起稳定就业的“饭碗”,实现稳定脱贫。对此,付海英颇为感慨:“离家近先不说,关键是长期有活做、有事干,在国家扶贫好政策帮助下,靠自己双手挣钱脱贫,感觉生活更有盼头、更有劲。”

2020年,张掖市16479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输转就业,临泽县、山丹县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甘州区、高台县、民乐县、肃南县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就业扶贫工作圆满收官。成绩背后是我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就业”,推进就业扶贫举措“从输血到造血、从兜底到带动、从帮扶到致富”的探索实践。

——技能培训强化就业脱贫内生动力。我市把技能培训作为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途径,推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有效经验做法,坚持因需施训,落实培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适应疫情防控需要,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线开展技能培训。全市全年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69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68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3940人、700人的176.09%和266.86%,以技能培训促进稳定就业的质量不断提升。

——有序组织输转保障返岗复工。为应对疫情不利影响,采取超常规措施,力保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务工二维码”粘贴入户全覆盖,帮助和引导农村劳动力通过“就业直通车”线上平台精准求职。联合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开辟“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成规模、成批次外出的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依托市、县区、乡镇三级互联互通农村劳动力市场,举办线上“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和“就业扶贫日”专场招聘等活动120多场次。全市16479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输转就业,其中有组织输转1413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均年务工收入达21500元以上。

——扶贫车间拓宽稳定就业渠道。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农牧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设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开发工作岗位,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与扶贫、财政等行业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落实扶贫车间各项奖补政策,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9家,吸纳5576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民乐县鑫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负责人祁建溪脱贫致富典型事迹入选“全国100个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案例,高台县犇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西上村扶贫车间负责人张立海荣获2019年度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奋进奖。

——开发公益岗位实施托底安置。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按照各乡镇防疫工作需要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返岗滞留情况,摸排岗位设置需求,共开发防疫消杀等临时性岗位和爱心理发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585个,其中临时性乡村公益性岗位907人,每人每月给予500至1000元的岗位补贴,岗位开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严格执行人员选聘要求,对工作量不足的增加工作量或兼职转岗,对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按时出工或由家人顶替上岗的及时清退替换,确保公益性岗位发挥实效。

——落实奖补政策助力稳岗纾困。坚持把奖补政策落实作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鼓励贫困劳动力稳定输转就业的重要举措,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形成专门工作力量,采取摸底排查奖补对象、上门核实情况、跟踪落实资金等“不来即享”服务措施,一对一指导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交印证资料,加强与扶贫、财政部门沟通衔接,及时落实各项稳就业奖补政策。2020年,累计对符合条件的有组织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落实交通补贴、劳务奖补、生活费补贴805.31万元,对疫情期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落实吸纳就业奖补270.6万元,落实扶贫车间运输费补贴437.14万元。

此外,紧盯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各级人社部门与发改、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在高台县山水丽城小区安置点和民乐县圆梦园小区安置点分别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在搬迁群众800人以下的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窗口或就业信息宣传栏,通过就业信息整合、挖掘就业岗位等举措,切实消除搬迁户返贫风险。2020年,在全市4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6474名劳动力中,帮助6066名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务工就业,其中扶贫车间吸纳就业13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80人,有输转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应输尽输,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