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花颜金
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长恨歌》白居易

作为一种给中国古代女子容颜加分的时尚单品,步摇在中国传统女性心中的地位一直未曾降低过。不管在哪个朝代,女性的服装可能会因为习俗有较大改变,但是头上的步摇形制改变却并不多。中原文明的包容性和先进性,让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入住中原以后,很快就成为中原文明的仰慕者和实践者。于是,步摇这种传承了多年的饰品就被流传到了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摇是什么?

在东汉末年刘熙 的《释名·释首饰》有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也就是说,步摇早在两汉时期就有部分应用,而这个时候他是以一种礼服的配饰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其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多出现在家境良好或者出身尊贵的女性头上。由于两汉时期生产力的限制,这时候的步摇多依附于帽子之上,从形质上来看多以鸟兽龙凤之形出现。外观非常华丽,所以不太可能为普通平民家庭所有。

而步摇的材质多有金、银、玉、玛瑙等名贵物品制成,物件之间的连接使用胶水或金属环结,而小零件多以珍珠之类加工而成,在制作工艺上,相当柔美细腻。所以,直到汉朝灭亡以后,步摇才得以向平民阶层慢慢推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唐代,步摇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女性发饰。并且已经完全摒弃了和帽子结合的配饰方式,成为了日常女性的一种形式。

妆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摇的应用范围

在步摇和帽子脱离以后,它的形制越来越简单。在唐朝以后,步摇开始大范围进入民间。在形制上也更贴近于生活,外观造型脱去了华丽,也没有了必须在特定场合穿戴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新和纯美,以满足平民阶层女性对于这类精美头饰的需求。

簪以前叫笄,从周代开始,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如果已经许了人家,就得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笄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笄就是后来讲的簪。 后期的步摇在形制上和簪子有类似之处,但它们的作用有所不同。簪子主要用于束发,功能性更强,美观性次之。而步摇与其正好相反,美观性才是最重要的,功能性不重要。

步摇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化

在汉代女子以束发为主,所以最终从西域传入并改进的步摇在应用范围上是很狭窄的。汉朝曲裾,齐腰裙,在腰至膝盖处缠曲裾,行动不便,走时迈小步。所以注重美观性且造价昂贵的步摇并不适合一般的女子, 只能宫廷女性或者贵族之女才有佩戴的可能。所以这一阶段的步摇长度较短,但相当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文化兼容并包,女性观念更为开放,而且发型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发髻样式,也有西域和回鹘等少数民族的发型在长安流行。这些因素促进了步摇的大发展,宫廷女性的步摇异常华美,而且形制多样。步摇长度远超汉朝,而且形态夸张,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步摇开始渐渐走入民间。这是唐朝国力强盛在女性头饰上的一种体现,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种结果。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步摇的发展因为宋朝理学的推广反而有所收敛。这一时期的女子未婚前披发梳髻,婚后盘发。女性的地位不如前朝,而且由于女性行动较多,反而回归到了短步摇的形制上。步摇的配饰也加上了小珠子,和小动物装饰等。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满清政权入主中原的早期强制在中原地区推行剃发易服的行动,引起了汉民族的强烈反弹,满清政权使用武力强行镇压了下去。大明衣冠为代表的汉服形制,在这一时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步摇作为汉族女性的一种典型头饰,也被满清女性的装束所渐渐影响而发生改变。

在满清女性的旗头上,出现的流苏形制的装束,可能是步摇在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变种形态了。这种样子,在反映清宫的影视作品中,展示得非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世的今天,汉服的圈子渐渐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是汉族文化的一种觉醒。而步摇这种古代女性头上摇曳多姿的头饰,充斥着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汉服文化在健康积极的心态下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是没有什么害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