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津南区积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域不断拓宽、成效不断显现,展现了津南担当和津南形象,也涌现出众多贡献突出的企业和党员干部,天津港峰门窗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港峰门窗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咸水沽镇海河科技园区,业务服务范围覆盖全国70%的省市。多年来,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扶津南区对口的甘肃省灵台县,创造了“产业帮扶、劳务输转、利润转让、定期分红、社会资助”的港峰模式。

一、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推动当地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2018年12月,港峰积极响应津南区“万企帮万村”活动,与甘肃省灵台县贫困村姚家湾签订了《“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农户”产业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捐赠帮扶资金5万元,并扶持该村苹果产业发展,对200亩挂果树实施整形修剪、拉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规模化管理措施,带动贫困户增收。村支书特地送来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2019年底,港峰通过公司注资、村集体扶贫协作资金入股、县国有公司出资的方式,在甘肃省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成立分公司,这是甘肃省平凉市第一批将津南的产业搬迁至受援地区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公司引进年产10万平方米塑钢门窗、10万平方米断桥铝门窗、10万平米玻璃生产线各1条,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建设,具备生产能力,让我们见证了“港峰速度”。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到2000万元以上,为传统农业县注入了制造业的新鲜血液,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以上,吸纳本村及周边50名以上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平均务工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月均务工收入将达到3000元以上。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引进玻璃和钢化玻璃两条生产线,节约采购成本,增加就业岗位。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由于担心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运送物资到当地后被隔离、影响复工,公司决定将防疫和复工物资装车打包,紧急驱车前往灵台分公司。货车2020年3月2号早晨出发,经历两天一宿,于3号晚上抵达灵台。公司管理人员3月3号晚7出发, 经历14小时,于次日上午9点抵达。为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两批人员舟车劳顿,吃饭休息全在马路边。物资到达灵台后,公司一刻也不停歇,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迅速实现复工复产。

2020年5月,港峰投资6000万元建设“甘肃省灵台县4万吨/年矿泉水项目”,投产后日均产量180吨,让灵台的精优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21至2023年三年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个。最终规划产销可超20亿元,为灵台县实现利税4亿元/年。

2020年,位于灵台县中台镇坷台村从事食用菌智能生产的甘肃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疫情影响,遇到了种植原料采购断档的难题。港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参与投资种植原料工厂项目,补齐缺乏原料自产能力的短板。港峰负责人说,“这尽管是一个商机,却也冒着很大风险,所以,这一项目更重在精准解难和‘牵手’合作。”现在,年产8万吨菌菇培养料工厂化生产项目已经开工,全套引进荷兰工艺及设备,通过自动化生物发酵控制技术,将灵台县乃至周边地区秸秆及养殖业产生的禽畜粪便,转化为双孢菇、褐蘑菇等草腐种植的培养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化当地麦草秸秆可达60万吨,每年可提供4万吨基料,带动当地农户1000个大棚栽种约5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产量25公斤/平方米,农户基地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2500吨左右,可带动当地农业最低增加收入8750万元左右。利用有机菌肥改良土壤,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近80户贫困户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有机蔬菜,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双孢菇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冷链运输及包装等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该项目的产业链延伸基地,津南区可将每年产生的树木剪枝、稻田秸秆等绿色及农业废弃物垃圾,由该项目转化为蘑菇培养料。据测算,回收40吨农林废弃物,可转化6万吨蘑菇基料、5万吨有机肥料,这样一来,便可盘活相关绿化产业。同时,港峰还计划着将成熟后的菌菇培养技术“反哺”津南,带动老百姓利用闲置车间、温室、养殖小区等建立津南优质菌类培育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产业支撑,推动津南灵台两地实现绿色生态循环产业联动发展。

二、开启双向劳务输转,以技能培训为西部劳动力增值

鉴于灵台县许多劳动力缺少就业技能和机会的情况,港峰创新劳务输转模式,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铁杆庄稼”,让贫困户外出务工学技能,回乡就业有保障。把灵台籍困难家庭员工接到津南区港峰公司工作,教授理论知识,在车间实践操作。2019年有4人学业优秀,回乡成为‘蓝领师傅’。2020年复产复工以后,又来津6人。已累计培训灵台籍员工17人次。经董事会研究决定,除正常发放薪资外,为在港峰工作的每个灵台县工人家庭每年额外补助5000元。

在港峰生产车间,下料、切割、钻孔、组装……新一批来自灵台县的务工人员正忙碌在各自岗位上。48岁的贾会明已经是第三年来津务工,如今,他已经掌握了6项门窗核心加工技术。稳定的收入让他的脸上挂满笑容,他说:“我是2019年5月进入港峰的,最开始的工资3000多元。随着技术的提高,绩效也提高了,现在能挣到5000多块钱。感觉特别知足。因为技术熟练,我还可以选择回老家教学员,在灵台分公司发展。”

朝那镇后沟村建档立卡户杨金贵就是东西部协作劳务帮扶的一名受益者。2019年,他入职港峰灵台分公司,从学徒干到熟练的技术员,工资由最初的3000元涨到4000多元。他爱人也在港峰分公司上班,两口子每月能有6000多元收入。此外,他还带起了10多名本地学徒。现在厂里20多名工人中有四分之一都是从天津学成归来的,有了这些熟练的师傅传帮带,将培养、带动更多的本地工人就业。

港峰还提出了校企合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与山东大学、灵台县职业中专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学校开设专业教学,公司提供实训就业基地模式,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稳定就业。这样既解决了职业教育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的问题,又缩短了企业与新聘员工的磨合期,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最重要的是可实现贫困家庭学生真正学得实用技能,毕业即可实现就业。目前该工作步入实质性落实阶段,灵台县第一批门窗设计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已出现在港峰的各大生产车间里,实现稳定就业,这将对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分红+让利,让受援地群众享受更多实惠

2020年9月,港峰公司董事会商议,对灵台县胡家店、红崖沟等6个入股村,按照每村2万元的标准进行了前期分红。

“去年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村以村委会的名义入了股,这一次分红分到了2万元,而且我村上很多贫困户还在这里务工,不但解决了贫困户收入,每年还能根据公司效益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好得很。”参加灵台县港峰股东分红仪式的胡家店村支书张卫灵高兴地说。

曾经的贫困户何立峰现在已经是灵台分公司的老员工了,之前就在港峰上班。如今,工厂开到了家门口,他现在不但能照顾家里,还能上班挣钱。“现在加上绩效工资,一个月能挣5000多块钱,效益好得很,这一次分红还给我村上分了2万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同时,港峰股份将转让20%的净利润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6个贫困村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以上,吸纳200多名劳动力实现务工增收360多万元,其中,至少带动65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平均务工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月均务工收入将达到 3000 元以上。

四、加大社会资助力度,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多年来,港峰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坚持扶贫助学助残、社区志愿服务,累计捐赠2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的资助,让善良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远行的道路会更加宽广明亮”,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位受资助的高中学生在感谢信中这样写到,而资助他的正是港峰公司。这些年,像他这样受公司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港峰的慈善行为也展现了新时代优秀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十一”期间,公司走访、慰问了甘肃省灵台县部分困难职工家庭,捐赠公益助学金4000元。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港峰第一时间采买6000余支一次性口罩支援灵台等贫困地区,后又出资2.4万元,购买医用防护口罩4000个、N95口罩200个,及时邮寄到灵台。公司领导还向津南慈善协会捐赠两万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了企业大爱与担当。

港峰总经理李洋表示,将继续带领港峰人坚持慈善公益,承担社会责任,助推灵台发展再上新水平,谱写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

来源:津南首善咸水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