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撑起"鲜"字的半壁江山,更是凭一己之力让大江南北人民达成了共识:秋季是吃羊肉的最好季节。

放眼全国,论起对羊肉的喜爱程度,内蒙人若是排第二,没人敢出头当老大。在内蒙古,每个人都信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内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风起,草木黄,单纯的羊已经囤好了过冬的沁香脂肪。

此时不贴秋膘,何时贴?!

羊大为美,这是肉食者的金科玉律,也是他们心里唯一的政治正确。

甚至羊肉凭借不俗的表现成了作家张佳玮心中卓尔不群的斯文君子肉。

这条肉类鄙视链可谓源远流长,甚至宋朝皇室还官方认证过:"饮食不贵异味,御厨只用羊肉。"意思是别去搜寻奇珍异兽,羊肉就very good。

吃到现在,羊,已经被内蒙人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头一种,煮。

支口大锅,清水下肉,撒把食盐,待肉皮断生但还有些许血水渗出即可出锅。

这种豪迈的吃法在内蒙被称为"手把肉",是招待宾朋的至味。一手拿肉,一手握刀,蘸上韭菜花,味道用汪曾祺的话来形容就是:无与伦比!

冰煮羊是进阶版的煮羊。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羊肉在极冷极热间激出极致的口感,一口下去恨不得连舌头都一并吞了。

煮羊的口感,用两个关键词形容,那就是爽和纯。

羊肉被水完全驯服,牙齿通过瘦肉的紧致获得撕咬咀嚼的快感,舌头则靠油脂的丰腴来回味肉的原始味道,韭花酱的搭配则更衬出肉质至臻醇正的鲜美。

第二招,便是烧烤。

对于烤羊,从老祖宗学会用火以后,内蒙人的热情就从未消减过。

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赐,内蒙人烤羊只要小的当属羊肉串儿,这绝对是内蒙人下酒的最佳拍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串串儿,上烤架,翻个面,刷层油,孜然面与辣椒面齐飞,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但只有等到牙齿和舌头真的跟肉亲密接触上了,才能明白内蒙人为什么会对羊肉串儿爱得深沉。

滋滋的油润过口腔,调料浓郁的味道被更浓厚的焦香与肉香取代,不仅毫无腥膻味,咽下后唇齿间还会漫上独属于内蒙羊的奶香。

一口羊肉一口酒,朋友一生一起走。这就是内蒙古羊肉串的最高成就。

更大更豪迈的吃法,那还得看烤全羊。

如果没有亲眼见过,外地人很难想象一只浴火而出的羊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表现:羊肉的表皮已经金黄焦脆。撕开紧实的外皮,调料的馥郁馨香全部浸入肉的纤维里,这种肉味和调味融合的美好,是天然食材和悉心加工绝妙的搭配,吃得人幸福洋溢。

刀起肉落,飞扬肆意;吃肉喝酒,酣畅淋漓。

吃过这满是江湖气息的肉,再看盘里精致的简餐,就不免觉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不过倒是总算明白了套马的汉子他为什么就能威武雄壮了。

再一种,是涮。

入秋后,天一日冷过一日,脚步匆匆的内蒙人,不是在吃涮肉,就是在去涮肉的路上。

羊肉片成纸似的薄片,红白相间,码得整整齐齐,是桌上最靓丽的风景线。重庆火锅那一套在这儿施展不开,内蒙人的锅底只用清水和葱姜,水沸腾之后抓紧动筷子将那鲜美吞吃入腹就完事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澜说,"羊肉这东西,只有极喜和厌恶,没有中间地带。"

而内蒙人不太认同。明确不喜欢羊肉的人,一定是还没吃到过击中过内心的那一坨。

毕竟,内蒙那么大,草原那么多,羊羊那么多。

毕竟,没有一只羊能挺过内蒙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