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戴口罩成为我们的日常。由于冬季温度较低,人体呼出气体温度相对较高,较大的温差往往会让口罩内部产生水珠,不少市民都曾遇见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觉口罩湿湿的,透不出来气,所以想把口罩取一下,用纸巾擦一下。”市民魏女士说。

“在暖气房里面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点不舒服,有时候想把口罩拆下来。”市民邓先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口罩内部因为呼气变得潮湿,这种情况下仍然继续佩戴口罩,口罩的防护效果会受到影响吗?

“我觉得这个应该不存在。”市民魏女士认为。

“我们不是专业的,不清楚,但是我勤换口罩,一天带一个。”市民张先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记者采访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生,医生介绍,以老百姓较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它实际上是三层。外层具有防飞沫设计(纺粘无纺布)+中层过滤(熔喷无纺布)+内层吸湿(纺粘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隔绝病菌的关键层,根据医药行业标准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要求口罩对细菌的过滤率大于等于95%,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大于等于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通常不会用是否里面内层打湿了,来判断口罩的有效性,因为真正起过滤作用、对病原体产生阻隔的是中间层。”绵阳市中心医院院感科主任马春华介绍,医用外科口罩内层潮湿并不会影响到中间层的防护效果,是否需要更换口罩是以使用时间以及污染情况为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持续使用的时间来判断,一般4~6个小时我们会要求更换口罩;如果外表面有明确的污染,也需要更换口罩,通常一天更换一个是可以的。”马春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邓尧
责编:王跃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