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相在于:让人记住好,可能需要一辈子的付出,而翻脸只需要两句言语挑拨。

游击战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挥兵南下,入侵了其西南部的邻居——阿富汗。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正如当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波兰的骑兵被德军的坦克无情地碾在履带下。

苏军同样以极小的代价,仅仅用了一周左右时间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境。对于这个结果,苏联的死对头美国并不以为意。因为随后,苏军就尝到了10年前的在越南的美军一样的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年,中国军队对阿富汗军队的战术同样有着极高的修养,这种战术叫做——游击战。

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杀伤性有限,骚扰性极强。

战争一度进入了僵持,这场战争的双方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对于苏联而言,此次战争成为了压垮这只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为苏联的解体做出卓越“贡献”。

对于阿富汗而言,虽说打出了“帝国坟场”的凶名,但却真真实实改变了阿富汗的国运。某种意义上 讲,我们熟知的阿富汗是在这场战争后才陷入万劫不复。

前景回顾:

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在意大利疗养时,意外收到了兄弟达乌德的信件。 信的大致内容是告诉前任国王查希尔,阿富汗已经不再是他的阿富汗。

自此,查希尔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被迫休假,与此同时。阿富汗国内的动荡才刚刚开始,达乌德的思想得到国内大部分激进者的支持。这些激进者从原国王(查希尔)的新式学堂中脱颖而出,迅速地进入了国家机构的每一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地改革、提高妇女地位、实行税收改革......社会进步的同时,新旧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达乌德的改革深深地触犯了王室、部落、宗教等传统势力的利益。

传统势力表示对这个原王室子弟很不满,与此同时维新派也纷纷对达乌德表示不满。平民和贵族之间总有点隔阂,更何况这个统治者也不怎么平易近人。

与此同时,在苏联和美国双向渗透下,阿富汗内部亲苏派和亲美派之间大打出手。阿富汗政坛的微微震荡,对于阿富汗的国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水温的一点点增加,对锅里的青蛙而言很难察觉。

当然,这一切达乌德并不以为然,每一个野心家都对自己有着绝对自信。这种自信会在很大程度上 遮住他的眼睛。让他失去对其他野心家的警觉,就比如哈菲佐拉·阿明,未来阿富汗的主角。

“帝国坟场场主”是怎样炼成的

1929年8月1日,一个婴儿在阿富汗喀布尔省帕格曼县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出生了。正如所有父母期盼的,孩子很聪明,顺利地考上了阿富汗最好的师范学院。

毕业后,他又进入喀布尔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专业 ,1951年获学士学位。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若干年后不知道多少岁的阿明会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师。

1957年,阿明远赴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在哥大学的校园生活中,阿明找到了信仰。从半封闭的阿富汗走出的阿明,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数年后(1965年),在国内小有名气的阿明被选为阿富汗留美学生联合会主席。

不过这厮没干多久就被美国驱逐出境,理由是参加政治活动。不得不说,美国外交工作人员的嗅觉 还是挺敏锐的,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教育家绝非是一个善茬。

回国后,阿明回到了老本行,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然后参加了刚成立不久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这个党派的一号角色叫做塔拉基,是个狠角色。

眼光一流的塔拉基迅速地地发掘到了阿明,1967年,人民民主党分裂为“人民派”和“旗帜派”,阿明属塔拉基领导的“人民派”,并成为该派系的领导人之一。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动荡初始

短短数年间,阿富汗的政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查希尔和达乌德的权力之争被摆上了明面,以查希尔流放国外告终,这是阿富汗黄金时代后第一次政变。

达乌德专制而不容置疑,与此同时国内崩溃的经济却还远远得不到缓解。为什么阿富汗的经济会 迅速崩溃呢?这要从一个有钱人联盟的成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9月OPEC成立,Organization(组织) of the Petroleum(石油) Exporting(输出) Countries(国家),敲敲黑板开始上英语课啦。

把我提供的中文穿起来,即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根筷子折得断,一捆筷子不易折。”各个石油输出国深知,仅仅凭借自己一家很难很一些大国平等对话。于是那年,地表最壕联盟成立了。

这个组织成立与否对阿富汗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直接影响。阿富汗全境基本上都是山地,开车着实不方便。开不起汽车,大不了用马车,大不了骑驴子,都不是什么大事。

问题就在于,想拉拢阿富汗的两位老大哥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石油供应乏力的影响。又过了几年,伴随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各个石油输出国纷纷提高了石油的价格。

石油价格提高,供给降低,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都挨了当头一棒,其中自然也包括美国。在美国, 工业受挫,失业率狂飙,国家强行对石油资源进行了管控,但是效果并不好。

一直顺风顺水的白头鹰尝到了挫败的感觉,脱毛严重的白头鹰决定先抛弃摇摆不定的阿富汗 ,而这对于阿富汗来说,是始料未及的。

靠山山倒,靠人人走,这个道理朝鲜明白,巴基斯坦明白,但阿富汗却还不懂。

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经济状况继续恶化。查希尔政府首次受到质疑,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但是王国政府却迟迟无动于衷。

于是,阿富汗人民愤怒了,抗议和游行示威频频发生,甚至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暴力行为。知识分子和年轻军官们开始相信,只有推翻封建君主制才能使阿富汗拥有更好的明天。

红色亲王

1973年7月初,查希尔赴意大利疗养,王储艾哈迈德摄政。由于国王任人唯亲遭人不满,以及达乌德同志的无私宣传。国王一系的命令在军队中并不怎么好使,换言之这个所谓的王储根本没有调动部队的能力。

得知查希尔出国的消息后,达乌德心中大喜。“好家伙,我的机会终于来了。对付不了查希尔,对付对付你这个毛头小子还不容易。”于是改变阿富汗国运的三场政变中的首场开幕了!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一看情况不对,立即向达乌德表示:以前是我没得选,从现在起我想做个好人。塔拉基的入伙大大地增强了达乌德的实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73年7月16日晚,谢里夫丁·奥马拉尼将军指挥的首都装甲师和伞兵部队收到了秘密调动的指令,由于是傍晚时分,王国守备军大多已经休息。这场政变来得太过突然,政变部队几乎未遇到任何阻拦,径直进入首都。

此次政变,达乌德一举推翻了查希尔政府并废除了君主制,阿富汗共和国成立。达乌德任国家主席兼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彻底把持了朝政。

国家是不是君主制又有什么重要呢,反正政变后,国家本质上也没有发生变化。

这场政变最主要的意义在于:阿富汗逐渐断绝了与美国的联系,转投苏联的怀抱。而这个决定的 好处在于,大量苏式的武器装备、资源、技术源源不断地进入阿富汗。

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自然也会失去什么,比如自由与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不论是国王查希尔,还是“红色亲王”达乌德,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不过这一点,阿富汗国民乃至其管理者本人都无法察觉的。

国民们再一次寄希望于这个新政府,新政府又再一次寄希望于新主人。而此时身居高位的阿明却愈发的厌恶这个失去自由的阿富汗,作为最高议员的他屡屡地抨击着这个他自认为无比腐朽的“朝廷”,愈发的不留情面。

与此同时任人民民主党军事委员的阿明,在塔拉基的指挥下,不断在达乌德政府武装部队渗透布置,发展大批年轻军官,往军队发展力量意欲何为,我们不言而喻。

“这个国家将会在我的手中脱离苦海,走向自由”,身居高位的阿明意气风发。在他的手中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臣服,要么放手一搏,他选择了后者。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必须节省,我要节省我的眼泪,毕竟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有。”这里是“帝国坟场”,而坟场中埋葬的大多是他的主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