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追毛主席时,乡野老汉为何说,毛主席到我们这保证平安无事

1947年3月,在南京黄埔路的总统府官邸。蒋介石兴奋地对陈诚和白崇禧说:“……三中大会就在这个月中开幕,我们无论如何要在这次会议开幕前,拿下延安……”

同时,在延安王家湾这边。中央机关告急,胡宗南的七个旅已经合围了王家湾,中央被迫向靖边县地区转移。

从清晨开始,飞机就顺着双羊河从南飞向王家湾,绕着红色山壁飞到王家湾庄子的上空,轰鸣声连窑洞的窗户纸都震得“哗啦啦”响。突然,几颗炸弹落在河滩下,爆炸声震破了窗户纸。

这样的轰炸已持续了好多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毛泽东正伫立在窑洞里,一只手倒插在腰际,一只手挟着香烟,透过窗户望着从河滩上冲起来的沙石。这时,周恩来跑进窑洞,后面还跟着任弼时,他们着急地说:“刘戡的四个半旅扑过来了。”

“哦,他们到了什么位置?”毛泽东急忙走到地图跟前,看过地图,他说,“胡宗南想赶我去陇东……也好,二万五千里长征,大河、草地、雪山我们都经过了,就是没走过沙漠,正好,我们去看看大漠风情,看看边墙。”他说得很轻松。

这时陆定一又进来了,他说,“董钊的人马马上就要过来了。”显然他是来找任弼时商议转移事宜的。“王家湾待不住了。”周恩来说。

毛泽东听说董钊也到了,他明白这就说明胡宗南的六七个整编旅从东边、南边压了过来,他问道,“离这里多远?”

“距这里30里地。”周恩来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敌人是来捉我的,我们快走。”毛泽东笑道。

天黑了,毛泽东走出窑洞,接过警卫战士送来的一根柳木棍子,忽然又拐进窑洞,借着还没吹熄的油灯,写了张便条交给一名战士说:“把这便条递给汪参谋长。”他在便条里嘱咐汪东兴要小心谨慎,不能有负伤的,更不能出现牺牲。交代完毕,他回过身来问:“恩来,我们将往哪里走?”

周恩来说:“只能边走边看了,现在我们先向靖边方向走”。毛泽东没说什么。因为现在只能这样。敌人力量太强大了,形势太险恶,吉凶难卜,谁也无法估量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当时,天公不作美。毛泽东等人刚上路,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毛泽东此时已年过半百,风雨中行军已是体力不济,加上又是在夜间,不方便骑马前行,警卫战士让他坐担架,他又不肯。战士们担心雨水把主席淋得生了病,就用一床油布当雨布给他罩在了头上。

走到天色微明时,队伍终于踏上一条平坦的公路,毛泽东诧异地问周恩来现在在什么位置?周恩来说:“我们上了绥德通靖边的公路。”

毛泽东看看天说:“我们不能走了,我也不想走了,找个地方避避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他们走进了靠近公路的小河村。此时打开收音机,里面正在播送着东北野战军解放四平的消息。毛泽东听完后,刚刚准备上炕休息,忽然又传来一阵飞机低空飞行的轰鸣声,他急忙跳下炕来,只见周恩来也一路小跑赶来,他打趣地说:“看来我毛泽东真像一块臭肉,总能逗得苍蝇乱嗡嗡。”

周恩来却没有跟着笑,他说:“已经有一股敌人窜过王家湾,朝咱们这边扑过来了。”“噢,这真是盯上了。”毛泽东却还是继续说着笑话。“小河不能呆了?不能呆,我们就走!”毛泽东好像有点生气,似乎打扰他休息的不是胡宗南,而是他周恩来。“准备还往哪个方向走?”

“东边去不得,南边去不得,北边不能去,胡宗南现在网开一面﹐我们只能往西走。”周恩来无奈地说。毛泽东面有难色,“胡宗南真要逼我们走沙漠看边墙了。”

“刘辉山带领一个排去东山阻击敌人去了,我们立刻出发。”显然,周恩来非常为毛泽东的安危着急。

又是一夜的冒雨行军,部队又来到了天赐湾。因为是白天进村,所以,天赐湾都被惊动了,乡亲们拖儿带女地迎到村口,接着又簇拥着他们到了各个窑院。他们感到这支部队很特别,一是电话线多,二是骡马多,三是婆姨娃娃多,四是上了年纪的人多。

毛主席在与村中的老乡谈起近况时局时,有一个老汉说:“胡宗南要消灭我们党中央,真武洞祝捷大会上,周副主席说毛主席、党中央还在陕北,眼下不知走到哪儿,要是到了我们天赐湾,保证平安无事。”“那为什么?”毛泽东问。“天赐湾是皇上到过的地方,是真龙天子封过的,我们毛主席也是真龙天子嘛。”“果真那样的话,他就不会叫胡宗南撵得到处跑了。”毛泽东自嘲地说。

闲谈过后,任弼时几次进窑来向毛泽东汇报说:“敌人也向这个方向出动了,估计有20来里地,估计他们还没发现我们。”

毛泽东看了一下地图:“也可能他们是到保安方面去的。”果然,这路部队是去保安的。可是到午后两点,周恩来又来报告,说刘戡的四个半旅,从王家湾走山路,到大理河川,正由西往东推进,朝天赐湾来。“这里离靖边太近,北边的敌人也在宁条梁一带蠢蠢欲动,我们现在是腹背受敌。”

“赶快离开天赐湾。”毛泽东本来有点不快,但看到周恩来脸上那急切的神情,忙从墙根拿起那根柳木棍,走出了窑洞。

可是出村不远,翩翩跑来两骑,跑到队伍跟前两人便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说:“过不去了,敌人在前面就像堵了一面墙。”

周恩来说:“先回天赐湾再说,队伍在这里太暴露。”毛泽东坐在他原先住的窑洞里,柳木棍子还拄在手里,一副随时准备启程的样子。

侦察员随时回来报告,公路上全是刘戡的部队。这就是说他们处在董钊、刘戡的包围圈内,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去。毛泽东建议,到小河去。万一不行可朝绥德、米脂方向跑,这两地靠近黄河,靠近河东的晋绥边区,看来毛泽东在走投无路时,只有东渡黄河一个办法了。

“事不宜迟,走!”毛泽东站起身,向斜倚在炕上的江青招招手,江青已疲惫不堪了,眼窝青紫,脸上沾满了风尘。

不敢走大路,他们翻山越岭,黄昏时分,第二次来到小河村。这里的百姓并不知道住在这里部队领导人就是毛泽东,平时都称呼他为“李家”。江青无事时,也常和村里的婆姨们一起唠嗑、说长论短,危难之间竟也和她们处得比较融洽。有个叫卜学忠的人的女儿兰兰,当时十六七岁,长得水灵,人也聪明,江青很喜欢她,来往多了,江青就有意收养她,她便管江青叫“干妈”。江青也常跟兰兰娘学针线活。一次兰兰娘在和江青一同纳鞋底时,兰兰娘问:“李家是你甚人?”这是困扰在小河村人们心头的一个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头子呗。”江青答得很干脆。陕北的婆姨们不大懂“老头子”是什么意思,她痴痴地望着江青发愣。江青向她作了简单的介绍。于是,她便以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的身份,探索起了首长的家庭生活,她问:“你们吵架吗?”

江青没有想到她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抿着嘴摇摇头,兰兰娘见她摇头,理解地说:“倒也是,你们不像我们庄户人家,吃不愁,穿不愁,哪有吵架的心情。”江青只是摇着头笑,没有再说什么。

就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蛰伏于小河村时,各个战场的捷报逐渐纷至沓来,在毛泽东的心中,晋冀鲁豫华东两大野战军联手大举出击敌人薄弱环节的构想已日臻成熟。不久后,得意的胡宗南,怎么也无法理解自己在一片告捷声中,竟然距离最后失败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