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696年12月,正当整个俄国都在庆祝亚速海战取得胜利之时,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却突然宣布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他要组织一个使团出访欧洲。而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彼德将以一个陆军下士的身份随团出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shutterstock

消息一惊传出,整个俄国宫廷一片哗然,因为彼得此举显然违背了老沙皇阿列克谢在1672年颁布的俄国人不得离开俄罗斯国土的诏令。况且,以陆军下士的身份出访西欧,实在有损沙皇的尊严和俄罗斯的国际形象。

在彼得的坚持之下,沙皇的权威最终战胜了守旧的反对者,一个有着250多人的庞大使团组建完成。

此次出访,使团肩负着多重任务:第一,游说欧洲各国支持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二,在对瑞典开战之时希望各国保持中立;第三,为加强俄罗斯海军的建设,希望从欧洲各国招贤纳士,为自己所用;第四,宣扬亚速海海战的战绩,希望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第五,向欧洲各国派遣留学生。因此,这次访问活动充满了极大的挑战性。

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离开了莫斯科,向瑞典控制下的里加进发。

彼得之所以选择里加作为出访的第一站,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里加是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军事要塞,到达里加便可以刺探瑞典驻军的布防情况,这就可以为接下来的对瑞典的战争提供情报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加港,来自shutterstock

两个星期后,访问团乘船经波罗的海抵达里加。一抵达里加,彼得便试图以近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陆军下士的身份参观瑞典军队的军事要塞。但是,里加总督达里伯格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的请求。达里伯格深知,瑞典同俄国的关系已经日益紧张,向潜在的敌人开放重兵把守的军事要塞是不可想象的愚蠢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加,来自shutterstock

但是,执着的彼得依然没有放弃,他在里加停留了近一个月,寄希望于达里伯格可以改变主意,让人失望的是达里伯格最终还坚持己见。参观受阻的彼得气愤的称里加为“被诅咒的地方”,最后,彼得不得不选择离开里加。

1697年4月8日,彼得率访问团抵达库尔兰公国。虽然彼得在库尔兰公国被盛誉为土耳其人的征服者和亚速的征服者,但是彼得却对这样的虚名不以为意。库尔兰公国小国寡民,又是英国的附属,这在彼得看来是无足轻重的存在,他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盟友是日渐强盛的普鲁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shutterstoc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尔兰公国首都米塔乌 (今拉脱维亚叶尔加瓦),来自shutterstock

1697年5月7日,彼得乘船抵达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后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热情的接待了彼得。但是当彼得提出两国结盟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时,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却予以回避。因为,在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看来,普鲁士最大的威胁是近在咫尺的瑞典、法国和波兰,而不是远离普鲁士本土的奥斯曼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来自shutterstoc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乘兴而来的彼得大失所望,外交的失利使彼得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而普鲁士的火炮渐渐引起了彼得的兴趣。彼得清楚地知道,要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就必须有强大的炮兵。而俄国的火炮此时却落后于西欧的主流水平,为了解普鲁士的火炮,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师从普鲁士陆军中校斯坦福德,开始学习火炮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来自shutterstock

彼得经过一个星期的认真学习,最终掌握了火炮的使用,在最后的实弹射击中,每一发炮弹都精确命中目标。在彼得的结业证书中,斯坦福德中校评价道: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是一位勤劳,细心,熟练,勇敢,无畏的射击大师和艺术家。

彼得在普鲁士结束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和学习后,最终离开了普鲁士,出发奔赴荷兰。长期以来,荷兰一直吸引着俄国沙皇的注意:在阿列克谢沙皇时期,莫斯科便有大量的荷兰工匠;俄国对外通商的货物大部分也是经由荷兰商人运抵欧洲各国;彼得的海洋事务老师也是荷兰人……因此,彼得对荷兰有着极大的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兰,来自shutterstock

1697年8月7日,彼得沿莱茵河乘船抵达阿姆斯特丹,但是彼得并没有公开自己的沙皇身份,而是在不久之后再次以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同其他俄国留学生一起加入了荷兰东印度造船厂,成为了一名木工。彼得深知俄国海军的落后,第一次远征亚速的失败更是让彼得坚信海军的重要性,而要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就要了解欧洲最先进的造船工艺,彼得静下心来,开始了认真的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姆斯特丹,来自shutterstock

3个月后,由俄国留学生独立建造的一艘木制护卫舰“彼得帕维尔”号完工,使团为此特地举行了盛大的下水仪式。在三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东印度造船厂的工人给予彼得高度的评价: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工作勤恳,谦虚好学,他提出的问题,大大超出造船厂工人的认知水平。他细微观察的能力和敏捷的理解能力,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许多人对他工作时的熟练程度更是赞叹不已,他的技术甚至超过了师傅,彼得也由此成为了所有俄国留学生中最优秀的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兰巴达维亚船厂,来自shutterstock

在此之后,彼得并没有放弃参观和学习的脚步:他进入荷兰的工厂车间,登上捕鲸船,访问荷兰的医院,甚至还研究了雕刻工艺。就这样,他在荷兰足足呆了四个半月,除了参观和学习之外,访问团还招募了几百名熟练工匠,并购买了大批新式武器,这让彼得感到荷兰之旅不虚此行。

1698年初,彼得受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邀请,离开了荷兰,开始了访问英国。此时的英国刚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且正处在工业革命的前夜,整个社会的剧烈变革吸引着彼得的目光。彼得简化了繁琐的外交礼仪,进入了伦敦的造船厂开始学习造船的理论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后,伦敦的军械库、码头、工厂、博物馆、大学等地便经常可以看到彼得的身影,他如同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先进的工业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大英博物馆,来自shutterstock

三个月后,彼得结束了在伦敦的访问,再次回到荷兰。这一次,彼得公开了自己的沙皇身份,并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荷兰支持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但是,就如同在普鲁士的遭遇一样,荷兰方面对此也是予以拒绝,远离奥斯曼帝国的荷兰实在没有意愿去涉足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争。

大失所望的彼得对荷兰的好感一扫而光,愤懑不平之下,他离开荷兰,踏上了返程之路。1698年7月初,回国途中的彼得抵达奥地利维也纳,在途中却传来奥地利准备与奥斯曼帝国议和的消息,彼得大感意外,如果奥地利同奥斯曼帝国议和,那么对抗奥斯曼帝国的同盟中将缺少一个重要的盟友,可想而知,俄国将面对极大的外交和军事压力。在这种形势之下,彼得不得不谋求暂时同奥斯曼帝国的休战,最后双方达成两年的停战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地利维也纳,来自shutterstock

1698年7月31日,彼得抵达波兰,在与波兰国王会晤的过程中,双方最终达成了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彼得大喜过望,这是他自从出使西欧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外交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兰华沙,来自shutterstock

1698年8月25日,彼得终于率领使团回到莫斯科,在一年半的访问过程中,彼得的外交活动无疑是失败的,荷兰、普鲁士都拒绝同俄国结盟以对抗奥斯曼帝国。但是彼得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在访问过程中,俄国政府招募了海军、陆军、科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共计640人,这其中甚至包括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安德鲁弗哈森,著名的水利专家约翰比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西欧先进国家的的比较,彼得发现了俄国人在思想上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西欧国家皆以工业和商业立国,特别是重视海外贸易。而俄国此时还停留农业时代,生产效率低下,这就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彼得堡造船厂,来自shutterstock

访问西欧,无疑加快了彼得推行改革的步伐,由此开始,彼得一世开创了俄国新的时代,他最终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使俄国成为了欧洲的军事和政治强国。○ 潘文肖撰稿 傲慢的上校制图 大尾巴熊配图

彼得大帝游学欧洲路线

从俄罗斯莫斯科出发,先到达拉脱维亚里加,

再到达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再经过德国柏林,

到达荷兰阿姆斯特丹,最后去了英国伦敦。之后经过

奥地利维也纳、波兰华沙,返回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