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话剧《茶馆》中有这样经典的一幕,算命先生唐铁嘴在茶馆里向茶馆掌柜王利发炫耀:“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有人说这也算是关于海淘的最早描写了。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有封建百科全书之称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有多处情节提到各种洋货、舶来品,可称是古典小说中体现全球化的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如果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几百年前的贾府已经用事实努力做到各国之物皆备于我。
凤姐在治理宁国府时强调守时的重要性时便曾说过,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
可见西洋怀表那时在上流社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甚至贾府里有头有脸的下人们也都人手一只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便在凤姐房里见到过西洋座钟。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在食品方面,进口食品已经成为公子小姐们日常餐饮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平时常喝西洋葡萄酒,就连屋里的小丫环都知道这事儿。
芳官拿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亮照看,里面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
宝玉房里常备着西洋鼻烟,随用随取。就像现今我们家中常备薄荷膏、风油精一样。
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晴雯只顾看画儿。
晴雯生病时宝玉让麝月找王熙凤要西洋膏药。
便命麝月:“和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
王熙凤送宝玉的生日礼物里面也有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关于这些海淘货相关的记录还有不少,以至于历史学家方豪专门写了一本《红楼梦西洋名物考》,考据分析《红楼梦》一书中所提到的西洋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府主子们如此国际化的日常,得益于清代时海外贸易的盛行,更得益于当时的全球化。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熙凤就曾表示过,
“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可见当时海外贸易的发达程度。
2
台湾历史学者姜公韬在其所著《中国通史·明清史》中说: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董平在《番薯造就盛世,盛世开发番薯》一文中总结过,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还主要归因于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大力推广。

这些对土地品质要求低,方便大量种植的高产农作物引入后,大大提高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率,老百姓们能勉强吃上一口饱饭了,人口数量也随之有了大幅增长。明代人口最高峰时为1.6亿,到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时,全国总人口数已经超过3亿。所以,康乾盛世又被人们称之番薯盛世。而我们从番薯的番字上,也能看出它是舶来品。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
物质不断丰富,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贵族们的生活也益发精致。
所以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看到无数细致无比的贵族日用品,看到普普通通的茄子要经过那许多复杂的做法才能被端上夫人小姐们的餐桌。
有不少红学家或评论家都说过,《红楼梦》呈现了中国古代贵族精致生活的顶峰状态。
贾府主子们能过着如此精致豪奢的生活,当然更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社会繁华、物质丰富,所以他们能享受到许多从前贵族见都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那许许多多西洋物品,就是明证。可以说,如果不是全球化,《红楼梦》的精彩也要失色不少。

3
全球化并非只存在于宏观层面,而是深入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去。无论是当代人餐桌上的进口车厘子、进口牛排,还是终日不离手,由世界多地原料组装起来的苹果手机,甚至是几百年前贾宝玉日常所喝万里之外的西洋葡萄酒,都是全球化造成的人与商品的到处流动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将视线放的更远一点,那么,从某种角度说,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流动史。
一群原始人走出非洲后,走向了世界各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这番局面。
在这几千年中,以商人、传教士、冒险家、武士这四类人为代表,在他们与他们携带的物品和思想的不断流动下,这些最初的冒险家,一代接一代地不断流动、迁移,在占据了地球上的宜居地区后,又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发,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再次走上征途和其他分散的社群重建关系。
人类历史也在不断的流动中被重建,被改写。
在全球化这个大话题上,印度学者纳扬 • 昌达的代表作《大流动》中对于全球化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精彩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流动》一书的副标题是How Traders, Preachers, Adventurers, and Warriors Shaped Globalization,直译成中文便是: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和武士是如何塑造全球化的。
书如其名,我们在这本讲述全球化前世今生的书中看到的是一整部世界物质文化交流史。作者从人类的共同祖先--一位非洲老祖母说起,由人类走出非洲开始,讲述全球化的历史,以商人、传教士、冒险家、武夫在全球的奋斗历程为代表,描绘了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客观的解读了许多人对于全球化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
可以说,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基本与人类发展进程同步,在纳扬 • 昌达的讲述下,我们看到咖啡、棉花的发展史,看到这些现在被大家习以为常的日用品当年是怎样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咖啡豆价格的起落是怎样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

看到棉花的加工基地又是如何从印度到英国,英国纺织业发达又是如何造成了无数印度人的失业。
就职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的经历让纳扬 • 昌达在讲起全球化问题时有一种如数家珍的熟稔,作者通过大量历史事实和他本人的精彩描述,告诉读者,全球化古以有之,未来也将会随时代前进继续发展下去。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便曾说过:对于想要了解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
如果我们想全面客观了解一下全球化,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物质文化交流史,以及这些物质、文化的沟通、流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改变,这本书是一个绝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