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让网络学习成为习惯,线上教学也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应时而生的各类网络自习平台随之涌现,人们对其学习属性与社交属性的占比争持不下,却忽视潜藏其中的安全隐患。

1月26日,有媒体调查发现社交软件QQ下的直播平台“自习室”中存在涉黄言论、污秽视频导流等问题,本是一个监督学习、交流互助的平台,如今却给不良用户进行黄色交易的可乘之机。该起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平台方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的监管职责缺失等问题。

网络自习平台的准入门槛设定不高,网络用户仅凭借虚拟ID就可进入,难以保证平台社群构成良好。QQ自习室在用户进入建立房间前只要求填写学校、年级等信息,这些信息存在虚构的空间,所谓的身份认证并不能保证用户属性的真实性。

202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提及近年来网络犯罪呈高发多发态势。2019年1至6月,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8万起,同比上升3.0%。电信网络诈骗多利用虚拟ID进行操作,而网络自习平台在准入门槛低下的前提下,又如何能够保证不良分子不会利用该平台进行不良活动呢?

事实上,相关平台确实存在一定的监管措施,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相对于平台的准入门槛限制,平台运行中监管条例设置与实施更加重要。在QQ自习室的自习房间中会设置学委一职,类似于超管,起到监督作用,但实际上该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个自律标志,即给房间内的自习生以一种有人在监督学习的感觉,重点并非放在自习房间的监管上。

此外,调查发现在同一时间段,点进不同的自习房间,设置的学委是一样的,同一个ID与头像,那么在这个头像背后的究竟是人工还是机器?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吗?在腾讯方对相关事件的回应中提及,该平台利用技术风控手段和人工巡查方式进行约束,也提供举报入口。但媒体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多次举报不良言论后,相关用户仍能继续在评论区活动,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平台监管的有效性。

网络自习此前已经成为热门,而QQ自习室会出现当下的不良事件除了在封禁不良用户方面存在不足之外,很大程度在于对其他普通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不够到位。进入QQ自习室中,用户可以选择入座与上麦,入座即表示进入学习状态,会在房间中展示头像,而上麦则是用户会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状态。直播形式本身就很容易暴露用户现实生活空间,存在泄露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

该平台对自身的定位是以青少年为主,主打多人陪伴和监督的学习社区,其用户群体主要为青少年。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意识尚不健全,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不强。在这样的状态下,青少年却可以简单地通过平台审核,直播自己的学习状态,一旦不慎泄露个人现实信息,很容易出现危险。

目前,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已经有该平台的用户在抱怨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到恶意骚扰。如何加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特别是在用户本身安全意识并不是那么强的前提下,这是网络自习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

1月26日,媒体曝光QQ自习室存在的问题之后,第二天腾讯方作出了回应,称已关闭深夜自习室(23:00-8:00)的评论功能,并进一步收紧评论尺度标准,同时提升用户加好友门槛。27日晚间,再次进入该平台时,出现需要进行实名身份认证的提示,自习室内部的评论功能也已经被关闭。QQ自习室整改方案是否奏效,当下未明,但网络自习平台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却已经走到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