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图来源:网络

来源:东方网 记者:王永娟、双一流高校

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上海的高校资源依然不够丰富?

在即将开幕的上海两会上,安琦、钱世超、邹云增、朱乃楣、乔国强五位政协委员计划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应该尽快增办若干所新大学”。

提案认为,上海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上海必须构建人才高地,而构建人才高地的根本是要有质量和规模一流的高等教育。 近几年来,上海的高校数量增长不快,应采取措施,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能够支撑上海的进一步发展。

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研讨,制定相关措施提升高校规模和质量,并确定具体发展目标,尽快为上海增加若干所高质量的新大学。

提案认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城市,在新建大学方面,可以参照广东模式,按照高起点的方式来进行。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源,通过办分校,或者是合作办学的方式,建设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流的新大学。

“新增的大学一定要缜密规划,要结合上海的实际特点、优势和城市发展方向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布局,要瞄准新技术革命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上海的建设目标。”

提案还建议,上海可以继续整合上海的高等教育资源,创办新的高起点大学。

“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已经在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上处于国内较为前列的位置,应该优先重点扶持这两所大学,使其早日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同时对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大学,或者是这些大学的某些学科,也要采取措施扶持,使其快速发展,尽快发展为国际一流水准。”

除了建议增加新大学,提案还对高校建设提出建议,认为高校应该搞好内涵建设和提升,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革,改进目前存在的行政化办学、指标化办学和形式主义办学问题,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就目前“双一流”建设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仍停留在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资源筹集机制等领域的突破性改革尚显不足。部分教师对“四个回归”认识不足,学校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缺少系统谋划。

此外,在人事管理方面,高校岗位设置不够清晰,存在难以按照岗位职责进行严格考核的局面。缺少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学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双肩挑”领导对行政管理不熟悉、重视不够,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导致高校在评估管理中尚未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价办法,“双一流”建设缺乏具体评估体系指导。

“‘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应再走‘资源依赖’的路径,而要在涉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上大胆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产生资源投入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钱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为此,钱锋建议,尽快建立“双一流”建设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案。评估体系设计要注重“点”“面”结合。

“点”的考察,围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突破性举措,包括是否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首要位置,是否在学科、学科群、交叉学科建设方面有开创性举措,是否在原创性突破性研究、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方面有突出贡献。“面”的考察,要通过一般性定量化指标的实现,考察任务进展和成效,着重关注建设期内的增量、质量。最终要形成评估管理操作手册,以便实现精细化管理,让评估组织方、评估人员、被评估方都能清楚每年评估的重点和时间表,提高评估效率。

在人事管理方面,他提出,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合理配备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职责设岗,根据岗位选人,特别是要配备熟悉人财物管理规律和足够经验的人进入领导班子。适时开展高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落实政治家、教育家办学要求,打造高素质的高校领导班子。

在人才培养方面,钱锋建议,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将保障教学投入作为资源配置的第一原则,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