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成年人,无论上网时间多长,内容选择如何,都涉嫌“沉迷电子产品”,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再看这篇文章的我们,也是在上网,和用信息流洗脑取乐没有区别。

而且现在很多价值都是通过电子产品和互联网赚来的。即使是我刚拿的外卖,外卖员也在胳膊上绑了个手机,用来接订单,导航,交流。

既然互联网已经从娱乐工具变成了生产工具,那强行建立一个“青少年行为模式”的意义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听说比尔盖茨有一段成功的历史。他13岁开始玩电脑,设计了一款象棋游戏。如果比尔盖茨被“青少年行为模式”拦下,能不能让他的父母少一点“父母的压力”?

所以说到底,很多成年人,尤其是父母,把互联网定义为洪水猛兽,其实是在捍卫自己的统治权威。

没错,就是维护自己的执政权威。和所谓的上瘾,所谓的积极引导,所谓的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都没有关系。

权威有几种来源,要么是传统权威,要么是法理权威,要么是Kalisma权威。

大多数父母选择传统型,就是“我是你爸爸,你要听我的。”不幸的是,互联网正在摧毁传统权威。

首先,信息流的涌入让父母很没面子。说白了,“父亲是英雄”的梦想很容易幻灭。

这并不是否定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也不是否定父母养育之恩,而是给青少年另一个观察家庭的视角,父母做的是对的,父母做的也有错的。

传统父母则挑衅“你翅膀硬了吗”“你犟嘴了”。

其次,互联网赋予年轻人更多社会上的关注,让很多年轻人在很小的年纪就能获得很大的影响力,甚至经济收入。

我记得小学班上最好的,不是学习最好的,价值最高的,就是会弹钢琴能进校乐队的。剩下的都是成年人眼中的路人。

互联网时代不一样。小侄子经常让我目瞪口呆,聊天的逻辑都很有根据。

但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面对现实,互联网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太多了。以前老老实实读书,考个好大学,进个好单位,混十几年,当个小领导。

现在,赚到父母30岁以前没赚过的钱的人太多了。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收入比父母高不是幻想。

在这方面,其实父母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只好把互联网当成罪魁祸首来处死。但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看到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家庭受到了挑战,传统的权威不确定,Kalisma权威太稀有,所以我们选择赋权父母的法律权威。

当然,没有办法立法规定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话,所以从父母最大的挑战出发。他们一会绿坝,一会护航,一会防沉迷。虽然未成年人获得影响力甚至赚钱是极端情况,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导致家庭毁灭也是极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体不能代表整体,幸存者偏差太大。

但有一点我相信大家都认为是共识,那就是上层建筑想维持高考制度。在现行体制下,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也是上下级阶层“爬行”的唯一渠道。

虽然高考结束后,大部分人其实无法使用高考的内容,相反,大部分人靠“网瘾”养活自己和家人。

但是在高考之前,互联网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灾难。所以上层建筑要枪毙,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