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的交通地图正在不断刷新。

2020年,中山在交通方面,实际完成投资约258亿元,超过“十二五”投资总量,同比增速106%。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市,希望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的机遇,通过“交通大会战”推动中山走上珠西“C位”,成为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枢纽。

打通路网快速主动融入湾区建设

1月15日,深中通道陆域引桥现浇箱梁施工画上了句号;1月16日,南中高速中山段动工仪式举行,这条高速建成后,中山至南沙的车程有望缩短半小时以上……东西联通,南北承接,中山的交通建设犹如搭上了一列顶速行驶的高铁。

“2020年,是中山交通建设史上思想认识最统一、工作力度最有力、在建项目最多、完成投资量最大、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克用五个“最”,形容刚刚过去的一年。

一组数据能直观体现中山交通大会战的战绩:去年完成投资额258.02亿元,超过“十二五”交通建设投资总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约占全省完成投资总额的八分之一。目前中山在建高速公路数8个、干线公路项目20个,创历史新高。东承西接、内通外达,一张密织的交通网络已经越来越清晰:

高速公路方面,2020年完成投资179.74亿元,广中江高速三期(公铁合建段外)通车,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环高速、香海大桥、东部外环高速加快推进,“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已全部落地开工。

干线公路方面,2020年完成投资59.68亿元,黄圃快线、岭栏路、北二环(沙港公路)主线等项目建成通车;坦神北路、古镇快线、大南路(南区段)等项目动工建设;G105南线、南朗快线、坦洲快线等项目抓紧推进。

轨道交通方面,2020年完成投资8.22亿元,南沙港铁路加快建设;深茂铁路成功争取中山北站、中山西站(横栏站)站房面积扩容;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成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山站、中山北站纳入珠西地区“三主四辅”枢纽布局;广中珠澳高铁加快前期研究工作。

“与珠江东岸相比,珠江西岸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从产业层次、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梁立农在202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种巨大的差距会产生明显的级差梯度,并将加快经济发展从珠江东岸向珠江西岸传导、转移,从而产生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互动与人员来往,形成大量的交通需求。

交通路网的联通是物理上的,而高密度的路网建设,则能促使不断增长的人流、物流高效流转,推动中山与周边城市形成化学反应。

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深中、黄茅海、莲花山、狮子洋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设。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要素的聚集能力未来将得到持续提升。

从全局看,中山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在交通建设方面全速冲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部分。从中山市的视角来看,外联内通,主动融入湾区建设是近年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中山市千载难逢的机遇。

外联内通也有偿还历史欠账的的需要

广东省委赋予了中山“三个定位”,其中之一是“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中山要主动对接珠江东岸,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合”是关键词,交通则是实现融合的基础设施。中山市交通建设全力冲刺有看到机遇积极融入的大背景,也有偿还自身历史欠账的需要。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去年一次与政府组成人员座谈会上指出,中山综合交通体系尚未成熟,各交通线尚未充分衔接完整畅通,各交通方式之间有机配合不够,还难以支撑区域发展格局。

梳理中山的交通地图能发现,在深中通道开建之前,高速公路只有4条,“两纵两横”分别为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与周边城市联系不够紧密。轨道交通方面,目前中山仅有广珠城际一条,缺乏与大湾区东岸城市中长距离轨道交通直连,辐射纵深不足。

再进行横向比较,深中通道2016年12月开建后,珠江东西两岸的过江通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10月,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联通粤港澳三地,打通“9+2”;2019年4月,南沙大桥(虎门二桥)建成通车,连接广州南沙与东莞沙田,打通“深莞惠”经济圈。此外,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都纳入规划或即将开建。轨道交通方面,还有莞佛城际、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等一系列布局。

一方面,深中通道建成的时间越来越近,留给中山的窗口期不多;另一方面,深莞惠、广佛肇等都市圈融合加速,周边南沙、前海、横琴、滨海湾新区等建设如火如荼,留给中山奋力赶超的时间紧迫。

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山交通建设按下加速键:一年前,2020年1月19日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赖泽华提出,2020是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随即,2020年中山打了一场交通硬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2万多名建筑工人昼夜奋战,施工工地机器轰鸣;在打赢交通翻身仗工作群里,交流信息日夜闪烁。

机遇面前,中山要在区域竞合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下好交通“先手棋”,为高端要素高效流动创造条件,为再造产业新中山,打造大湾区制造业一线城市夯实基础;而只有中山真正融入大湾区都市圈发展,实现与大湾区小伙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代表湾区“国家队”参与未来全球竞争。

继续高位求进将“铁球”滚起来

世纪工程深中通道,东侧直达深圳宝安区,辐射南山、福田,这些经济强区是深圳发展的排头兵,面临着土地开发强度大、要素成本高等瓶颈问题,从地缘上看,相较于“东进”,这些地区“西拓”的动力更强。中山一侧,则提前布局,把做实深圳产业拓展走廊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黄金资源”,中山接下来考虑的是如何打造“黄金饭碗”进行承接。在交通攻坚提出9个月后,2020年10月20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把“3+4”重大平台建设作为2021年全市的“头号工程”。这是中山破解“四个之困”( 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做出的统揽全局的改革举措。

进入2021年,从元月第一个工作日开始,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就陆续带队到7重大产业平台开展专题调研。而要跨镇街统筹重大产业平台,打通“瓶颈路”、综合考虑交通规划建设,是平台内部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调研中,赖泽华指出:中山北部产业平台紧邻南沙自贸区,要争当中山对接广州、深圳等湾区中心城市的重要门户;西部片区镇街之间不能再走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老路,要加快突破交通瓶颈,对内加快打通“瓶颈路”;南部片区要全力配合完成香海高速、西环高速、坦洲快线等省市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打通一批市际、镇际“瓶颈路”。

在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即将进入之时,中山市内的交通基础网络准备好了吗?有一则新闻耐人寻味,去年12月3日,小榄镇绩东二社区与东升镇同乐社区的经六路钢桥建成通车,这座桥只有12米长、6米宽,但是通车却用了15年的时间。小榄镇党委书记在通车仪式上表示,“通车仪式是一次深刻的现场教育,教育我们党员干部要对标先进,勇于担当,鞭策着我们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心上”。

很多工作千难万难,难就难在心到了没有。中山交通攻坚能够首战告捷,说明上下已经形成空前的凝聚力、战斗力。2021年,中山继续高位求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定下目标:保投资增长15%以上。正如赖泽华所说,发展如同滚铁球,起步艰难,但一旦动起来,就势不可当。中山交通攻坚,今年还要再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文/南都记者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