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上德若谷,不弃不休。

中国人寿集团是近两年最受关注的大型金融保险集团。

2019年前夕的中国人寿受到质疑,一方面是来自市场份额的下滑;另一方面则是拘于“体制内”的无奈,市场化改革的不畅难以跟上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之程度。

随后伴随王滨空降中国人寿任董事长,一场涉及中国人寿全系统各子公司的改革疾风登陆。

多个公开媒体活动中,这位保险巨擘均孜孜不倦的输送着改革的宏大蓝图,即重振国寿战略。

一曲重振,浩荡四方,似焕新生。历经近600天的“重振”后,中国人寿再度交出了一份硬核业绩:

2020年,集团合并营业收入近1万亿元,合并保费收入超7500亿元,合并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合并管理第三方资产1.8万亿元,持续保持历史高位。

与全行业深受疫情影响、多家公司业务大幅下滑的对比中,可知这份超越行业领跑头部企业的业绩之不易。

捍卫市场地位之余,这份业绩亦可称之为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增速转正的压舱石,这或许也是行业大哥、金融央企双重“维稳”行业的责任体现,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即将到来的牛年士气。

殊为难得的尚有系列非数字可描述之更见功夫的软实力:

如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服务“六稳”“六保”、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超万亿投资,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助力全面脱贫下的央企服务大局担当;

再如组织体系改革的“2551”工程、全面实施的科技创新机制、协同发展“三大工程”的综合化经营、先后设立的大健康大养老基金等产业链延伸下的强劲改革动力。

走过重振第一年的“开局起势”,这勾勒了中国人寿2020年的“攻坚突破”全貌。软硬实力的全面花开,随之迎来全球排名的大幅上升。

还是这一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作为保险业“老大哥”中国人寿排行第45位,相较上一年上升6位。

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人寿名列第5,品牌价值高达4158.6亿元,持续领跑中国金融保险企业。

这意味着,中国人寿距离2019年初王滨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实施“两步走”战略部署,力求三到五年实现转型突破”的“重振国寿”战略目标更进一步。

从被市场质疑到全新的精气神,看到业绩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应透过这场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的改革,及背后人事、战略的新潮迭起,捕捉到巨头的勇气与对未来的思考。

重振第一幕

这是一场必须赢的战役,万亿营收下的士气之战

大象起舞,效果如何?

从2019年的“开局起势”,到2020年的“攻坚突破”,纵观“重振国寿”战略实施600天,最直接的改变就是业绩的全面翻红。

这也是最迫切的战役,士气之战。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营收,继2019年的高光表现后,2020年中国人寿总营收再劲增千亿。

各大板块无论是保费,还是总资产均实现了历史新高:

“重振国寿”主阵地——寿险公司保费突破6100亿元,市场领先优势稳中有增。同比增速近8个百分点,领跑寿险第一军团。同期的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保费增速均为负增长。加之跟进的鼎新工程、破万亿的内涵价值、超4万亿的总资产,和一度雄踞全球上市寿险公司榜首的市值,2020年的寿险板块,锋芒尽显。

另一保险阵地——财险板块成绩也颇为不错,财险公司保费收入超860亿元,非车险占比提升到29%。不但以12.4个百分点保费增速领跑财险第一梯队,还实现了历史性的千亿总资产规模,成为行业第四家资产规模超千亿的财险公司,打出了“国寿财险”速度。

产寿险之外的投资、银行、养老和海外板块也呈现全面推进、再上新台阶的良好局势。

资产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行业引领地位进一步巩固;海外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率超过20%;养老险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3万亿元;广发银行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存贷款增速均居股份制同业前列……

带兵打仗,士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集团层面,还是各子公司先后在系列硬核业绩之下,迸发了新的精气神。

换个词语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过去两年中国人寿留给市场最深刻的印象。

重振第二幕

重振国寿的另一面,以综合化科技化数字化打通进化壁垒

回想前几年的国寿,市场遇挫,受到一些质疑。但重振600天后,这艘综合金融的巨轮再度展现出新征程的波澜壮阔。

除了苍劲可视的业绩肌肉,还有什么造就了国寿之重振?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重振国寿”的本质是扎根行业土壤,紧扣时代的脉搏。把握住了时代与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

那么当前中国保险行业最大的矛盾是什么,中国人寿最大的矛盾又是什么?

表面看是机制体制问题、是市场化不畅、是人员组织架构老化、是大中心城市竞争力不足、是销售渠道效率低下......实质上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原有保险商业模式之间适配性的问题,是旧船票不能登上新时代的客船。

根据上述保险业发展趋势,再结合中国人寿的实际情况,业务发展现状、人员结构情况,这就是重振国寿出台的背景。

如果说打赢提振士气的业绩之战是第一场战役,那么重塑经络的未来商业模式锻造就是更为重要的第二场战役,粮草之战。这事关未来。

这也解释了中国人寿为何先后大笔投入、开出综合化、科技化、数字化、一体化等系列强筋壮骨的方子。

于是市场看到了:

产品+服务、产品+创新,提高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适配性,基本建成普惠多元的产品体系;

提高运营效率,强化综合供给,提升客户体验,基本建成销售与服务并重的大服务体系;

“两地三中心”IT基础设施,行业领先的国寿混合云、“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数据治理水平,筑牢网络安全基础,科技赋能取得的新进展,和基本建成科技引领的创新体系;

强化市场对标,全力提高投资能力和投资收益,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投资体系;

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预算政策、费用政策、考核政策,加强战略和风险管控,实施积极进取的品牌宣传策略,基本建成直面市场、直面竞争的政策体系;

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2551”工程,优化干部管理机制,基本建成敏捷、精干、高效、活力的经营型、战斗型组织体系……

还看到了:

中国人寿提出的“一转六化三协同”的总目标,即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构建数字化服务、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生态体系,全力建设客户、服务、销售三大协同平台,打造“任意一点接入、各业务间无缝连接、一站式综合服务”综合化经营模式,实现“一个客户、一个国寿”。

最后,就是我们看到的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协同联动、互促互融的综合金融格局基本成型,队伍结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思路、发展模式加快升级。

落到具体业绩上就是上述的集团合并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保费收入等核心指标均创下的历史新高,且部分核心业务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品牌价值持续领跑金融保险行业。

各子公司亦战斗力爆表,寿险公司稳居行业第一、广发银行经营指标大幅改善、资产公司、养老险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实现重大突破、财险公司、海外公司内生动能更加强劲、国寿投资公司、电商公司改革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寿健投公司开业首个完整年度实现盈利等硬核业绩……

重振第三幕

国寿的未来之战,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经历2020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更加懂得了家国相依、命运与共的道理。

一个我们迫不及待想要送走的年份,却在民族复兴和“重振”的历程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放眼未来,一家万亿级营收金融保险央企,如何在时代大舞台的聚光灯下,找到自己的角色?

一个必须认清的现实是,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保费收入国,但商业保险覆盖的深度、广度还远远不足。特别是体现在这次疫情中:

虽然保险行业通过扩大理赔责任、赠险等方式做出大量赔付,但覆盖整体损失的比例仍然不高,缓解政府和财政压力的力度仍然不足;

虽然迅速扩展了保险保障范围,但是应对突发重大风险保险保障的覆盖范围不够广,参保人数仍然不够多;

虽然向一线医护人员捐赠大量保险,但折射出对特定群体的常态化保障机制的缺乏。

这是中国人寿年初提及的保险商业模式与初心三问,问自己,也问行业。

中国人寿给出的答案是:发展普惠金融,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金融保险方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力量。

在民生保障、社会管理、三农服务、灾害预防与救助等方面,要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力补充。

对于中国人寿来说,既立足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也精进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支持扩大内需战略、服务“六稳”“六保”。

如在加快健康养老产业方面,积极作为支持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布局实现新突破,培育巩固主业竞争优势的新支柱。

这种深度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既是保险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也是行业领航者与金融央企的双重责任。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强劲的发展动力、精准识别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如何承担起推进履行社会治理职责的重任,如何助力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政保产品服务体系,又如何助推提升治理水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因此,保险行业又在经历一场涉及产品、运营、投资、制度、系统等全方位的深化改革,从而提升保险公司各项核心能力。

这既解释了中国人寿因何连续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环境治理、社会管理以及民生保障和自然灾害预防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布局,也解释了重振国寿下的着力稳固市场地位、深化一体化改革、突破科技化创新、优化国际化布局等子战略。

这是在备战未来,强化自身软硬件条件后,走向更为广阔的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