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林通化一名志愿者在帮助居民购买食物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张满是零食饮料的购物单,也许是东西太多、太杂,耽搁了很多的采购时间,导致该志愿者在送零食的途中忍不住吐槽了几句,但这段视频却引来了不少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视频中,一名志愿者拿起纸箱里的零食称,这些天天都在说要饿死的人,买的食物都是一些零食饮料,志愿者的语气中带有一些气愤,也许在他看来,现在处于隔离期间,物资配送本身就很紧张,应该优先购买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先满足口腹之欲。

1月27日,当事女生哽咽回应称,这是事出有因的:我们是外地的,不是通化本地的,我们现在也回不了家,租住的地方是公寓,不能做饭,人也比较多,不让使用电器,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好不容易联系了超市想买泡面,但老板说泡面也不够,只能有什么给她们拿什么。对此,网友表示,相互之间多理解一下吧。

也许在志愿者看来,购买的物资只能是米面肉蛋菜等基本生活物资,所以他不能理解这些采购零食的人是什么心态。但是对于采购零食的女孩来说,没有条件做饭,只能采买一些零食,甚至对于相当一部分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虽然吃零食不健康,但很可能零食就是他们的主食。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但是很多人都愿意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行为,肆意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现象背后,是因为每个人都坚信自己的评判标准是“正确”的,甚至是唯一的。所以评判显得特别理直气壮,ta的潜台词是:我是对的,所以应该听我的。
把所有的事情都分一个对错、黑白、是非,是典型的非黑即白的认知,这也是一种认知缺陷,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标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你认为正确的,别人不一定认同,尤其是对于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更没有什么是非可言,无非是每个人的想法、立场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