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这一个月,各种瓜实在是多。

先是郑爽代孕弃养,后有华晨宇张碧晨未婚有子。

热搜层出不穷,被挤下去的除了万年陪跑的汪峰老师,还有一条新闻:

#敦煌阳关林场遭“剃头”式砍伐触目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21年1月20日《经济参考报》发出的视频中,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万亩国营公益防护林,阳关林场的放沙植物带近十余年来遭到大面积砍伐。

阳关林场是我国“三北”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自1963年组建成立为全民所有制林场后,便是我国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防风固沙生命线。

几代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让这片黄沙中多了绿意。

然而在报道中,这片林场中非常珍贵的防风防沙树木被砍伐,林场面积较之前有大面积减少。

这一点让广大网友非常之愤怒,在各个社交平台呼吁官方彻查。

两天后,人民日报也就此发出回应:

甘肃已成立调查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是否令人信服,后续的处理又如何。

大家都在关注着。

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部纪录片,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前人种树”的不易。

《驯沙记——中国治沙70年》

《驯沙记——中国治沙70年》是央视推出的一个两集纪录片。

在影片中最初出现的,是这样几个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山西省右玉、甘肃武威民勤县、新疆维吾尔区温宿县。

这几个地点,都曾经是中国沙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

磴口县由于地处贺兰山和狼山之间,成为了西北风向东南行径的主要风口。

但因为沙化严重,在强风力下流沙快速东移直逼黄河,每年数万吨黄沙注入黄河水道。

正如当地人形容的,风沙作用下,整个沙漠的头几乎就扎在了黄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右玉地处晋蒙交界的风口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

城镇村庄几乎被黄沙吞没,风沙漫天的白日犹如黑夜,人们只能靠煤油灯照亮。

许多生长于此的右玉人为求生活,只能挥泪作别家乡。

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夹缝中生存的甘肃武威民勤县,曾经拥有一片美丽的淡水湖,青土湖。

然而在1959年,青土湖彻底干枯。

湖干了,草枯了,植物和人都没有了生命之本,周边的乡村也渐渐变成了空村。

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鄂尔多斯高原等等一些地方。

当地打油诗“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照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成为了对沙化环境的生动形容。

土地大面积沙化严重威胁到了百姓生存与经济发展。

于是科学治沙,成为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的这片土地,在人与沙的对抗中首当其冲。

尤其当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与当地发展息息相关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保证一条铁路不被沙丘所影响,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

铁路长度达44千米,不仅需要六次穿越腾格里沙漠,而且还正处于高度上百米的网格流动沙丘的前进方向。

当时的国际上没有成功先例可借鉴。

如何阻沙、固沙成为专家们首要考虑的焦点。

木条、树枝、竹片,先辈们尝试了许多种不同的材料,最终选择的最优解是用麦草。

材料定下来后,防沙带的形状等等也要不断的进行试验。

圆的、方的、菱形的、梯形的,经过几百上千次筛选、评估,才形成了我们现在常见的草方格

无数个麦草方格将铁路两旁的黄沙牢牢锁在了五百米之外。

这些不起眼的草方格,成为了人类在与流沙的战斗中的第一次胜利,沙坡头也成为了中国治沙史上的第一个样板。

之后衍生而来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更是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中国智慧向全球推荐。

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处于北京的上风向,塞罕坝的绿化程度直接影响到首都气候。

上世纪五十年代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北京年均沙尘天数更是高达56.2天。

于是为了改善和优化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几代塞罕坝务林人将青春奉献在了这片土地上。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从一座山到一条山脉。

塞罕坝机械造林工程的成功,以及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大面积铺开,让这片沙源地成为了华北大地上的绿宝石。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例子,中国治沙之路上绕不开的还有“三北”工程。

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东起黑龙江、西至乌孜别里山口、北抵边境、南达海河,囊括13个省,集中了八大沙漠、四大沙地。

三北防护林被寄予了防风固沙、庇护牧场农田,和生产木材三项重任。

但对于我国当时的经济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中国还有不少人民在温饱线上徘徊。

要在此之上建设如此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就必须让生态与生计结合发展。

好在国家允许个人承包治理林场、荒山和沙地的政策,促进了这一方面的发展。

陕西榆林的石光银辞去了铁饭碗,卖掉了家里的每一只羊,带着一众乡亲成立了农民股份制治沙公司。

当时的他们,几乎是在倾家荡产的与沙作斗争。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再因为风沙肆虐而节节后退,次次失去家乡。

在中国的其他地方,还有无数个石光银在为了防沙绿化而作斗争,还有无数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人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逐渐变绿的土地。

而事实也证明,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浇灌,成功让中国成为目前人工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

土地变绿了,风沙止住了,田地、果园、牧场、旅游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不仅改善了环境,经济也随之发展。

几十年的时间,我们的先辈们身体力行的证明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也正是因此,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前人辛苦种下的防护林被毁时才会异常愤怒。

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阳关林场事件。

根据甘肃省新闻发布会的最新调查:经过历年卫星遥感资料对比,2000年以来并未发现林地的大面积减少。

所以阳关林场变“树木坟场”到底是媒体撒谎夸大博眼球,还是官方欲盖弥彰掩盖真相,我们暂且没有定论。

网络上也依旧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争论分析。

即使这次是乌龙,但如果能够借此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震慑宵小,敦促监管,倒也不算是件坏事。

环保问题离我们从来不远。

风沙漫天,是曾经,甚至现在也发生在中国近半数土地上的事情。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

无法改变先辈几代人因为风沙而背井离乡的苦楚和遭逢的劫难。

但至少,我们应该不让他们的努力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