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全国各省纷纷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减负如何落到实处?在1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出台减负清单只是第一步,教育部将加强各地教师减负清单出台以后落实工作的持续督导,防止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

任友群表示,教师减负也是老大难的问题,到目前,全国各省份基本上都出台了教师的减负清单。各地的减负清单既全面体现了中央文件的要求,又要结合地方的实际加以细化和深化,要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完全一样,老师们的负担表现出来不太一样。

他认为,有一些省份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江苏省列出了省级机关部门涉及到中小学和教师的督察、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一共12项清单。“这是个蛮大的创新。”任友群解释,就是以“白名单”的方式,从正面规定哪些督察、检查、评比、考核是允许开展的。换句话说,凡是不在这张清单里的事项,中小学教育系统就有权利拒绝,其他部门也不允许开展。“这实际上是为落实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尺。”任友群说。

另外,山东省则明确提出了切实减轻校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来的负担,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求,对教师评价方式提出了细致、严格的要求,强调减轻教师特别是像班主任这类重要教师的一些额外的事务性负担,把他的精力调整到真正做好班主任这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上来。

任友群表示,各省份都出台了减负清单只是第一步,下面将加强各地教师减负清单出台以后落实工作的持续督导,防止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督察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等重点事项开展集中调研和专项整治,切实减轻与教师无关的事项,激发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潜心教书育人。并结合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各地明晰教师负担界定的标准,细化健全配套制度,形成界定科学、权责清晰、统筹开展的教师负担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步入制度化轨道。

南都记者吴单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