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以及乡村教师待遇整体偏低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乡村学校的学生以及乡村学校的教师均出现了有可能会最终促使乡村教育边缘化的流失现象。

为了振兴乡村教育,各项倾斜和优待政策也是纷纷出台并实施,尤其是城乡教育均衡化当中的城区优质学校的骨干优秀教师要定期按比例去薄弱乡村学校交流支教的规定更是适时推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应有效果。

虽然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区使得更多的乡村学生流向了城区优质学校,每年城区的乡村教师选调进城也使得更多的乡村优秀教师由乡村流动到了城区,结果就使得生源更缺乏和师资更薄弱。

乡村学校学生数量减少会带来按学生人头拨付的教育经费会随之减少,城区学校人满为患的大班额现象虽然一直在进行整顿但收效甚微,导致教师教学压力增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乡村学校超小班额,教师压力虽然不太大,但由于工资待遇过低,也未必能安心从教。

昨天看到有位老师评论(如上图所示)说教育经费按城乡原有的适龄学生数拨付,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乡村学生流向城区都按流失前的应有适龄学生数拨付教育经费,不管城区学校增加了多少学生都按增加前的应有适龄学生数拨付教育经费。

虽然这样的做法未必就能阻止乡村学校学生的流失,但至少可以让城区学校不愿再接受流入的乡村学校学生,同时也可解决大班额问题,另外,按乡村学校原有的适龄学生数拨付的教育经费因学生流失而多出的部分就作为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专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