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Subscribe for Mo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动是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神经本能发展的过程,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快乐。”那么,这种源自本能的快乐,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发展?如何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中延续?如何使启蒙阶段的劳动为日后的习惯性劳动、技术性劳动和创新性劳动奠定基础?

在劳动实践中进行价值引导

劳动是指人通过自身艰苦的体力、脑力劳动及情感付出,创造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活动。

劳动的目的不仅满足生存需要,更要满足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创造需要、幸福需要,劳动最终追求的是真善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劳动需要平衡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种关系属性。在内容上,劳动教育是指基于体力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探索性创新劳动、艺术审美性劳动、社会性公益性劳动、生活自理性劳动的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存在不同的问题,同时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很多人说,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但是今天劳动教育的场域正在转移,学校需要发挥主体责任。

如今,很多中小学校都承担起了劳动教育的责任,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入社区体验宣传服务工作,组织劳动教育相关研学活动;创新劳动教育课程,与学科相结合构建知识体系;开发多种激励形式,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劳动习惯,等等。

的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需要与学科融合、“五育并举”;需要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帮助学生发掘劳动价值,发挥“育”的作用;需要从劳动实践延伸到知识构建、审美教育、创新创造、科学探究等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主要落点是把教育引向立德树人。新时代,学校是一个开放系统,要树立大教育观,需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束缚,改革的推进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

国家重视劳动教育,全民推进劳动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定要同向同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同向同力,学校内部师生和领导也要同向同力。未来,需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此过程中各有侧重、循序渐进,与此同时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建立共同的劳动教育基地和平台。

劳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作,事关治国理政;是一项战略布局,事关强国富民;是一项伟大事业,事关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有五个方面核心内容,即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其中,劳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劳动价值观,这是学生对世界、社会进行选择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人文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也可与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形式相结合,用科研成果支撑劳动新业态教育。在大学劳动教育中,学术劳育起支撑作用,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则需要思想上的引领。

建立适用于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

新时代对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评价。劳动教育如何评价?劳动教育能不能以分数评价,转化到中高考成绩中?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才不会让劳动教育“变味儿”?如果评价,劳动教育很容易摇摆;如果不评价,劳动教育又很容易被虚化;如果劳动教育评价操作不当、没有把握好度,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厌恶劳动。

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劳动教育发展需要一破一立,破“唯分数”,立“全面发展”。任何培养教育过程都是育才和育人相统一的过程。成人的教育是向内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魄力、毅力、能力;成才的教育是向外的教育,是培养技能和知识的教育。

针对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课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加强劳动技能和价值的情况考核等问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发的劳动素养评价系统在探索将评价数据化、可视化、大数据化,并自动生成劳动评价分析;清华附中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发了“基于行为记录大数据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了一套可以观察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发展和教师育人,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在综合评价系统上形成学生发展的大数据。重庆也正在探索建立劳动的清单制度,明确规定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帮助大中小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个性化地安排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爱好,为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开拓空间。目标、内容、形式,有时需要让学生自己决定,既鼓励个体的自主性劳动,也鼓励合作性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当劳动成为习惯,当承担成为习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向上生长,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挑战的习惯,向习惯要质量。

参考资料: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