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匡芳 姜霞

不久前,一段校企合作“比翼双飞”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湘菜界”和湖南“职教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签订“湖南湘菜产业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一系列校企共同育人新举措,培养新一代湘菜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湘菜产业更优、更快、更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湘湘菜产业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事实上,这也是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努力破解校企深度协同育人难题、探索双元育人模式的一个缩影。早在2018年,该校便与京东集团共建了第一个特色产业学院——京东·湘商学院。该校校长刘国华表示,未来将推动学校特色一流专业群“联姻”更多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同时借助产业学院这一平台,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动态打造专业群,专业课程紧跟湘菜产业发展变化

一大波网红美食让长沙成为网红城市的“实力担当”。而徐记海鲜、冰火楼、新长福、炊烟餐饮等一大批备受长沙人热捧的餐饮品牌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长沙商贸旅游职院校企合作“伙伴”。作为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该校的办学定位十分精准——“立足长沙、服务三湘(湘菜湘商湘旅)”,为长沙打造“美食之都、会展名城、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湘菜是服务“三湘”中的重要一环。

(冰火楼酒店各门店店长自我介绍)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课程体系滞后于产业主流技术标准,那毕业生知识技能也将滞后于企业需求。”该校湘菜学院院长谢军介绍,学院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课程为一条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主要专业教学内容分成“湘菜基本功、湘菜烹饪、湘菜营养、湘菜厨政管理、湘菜文化与艺术”五个模块,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点掌握“色、香、味、形、器、养”六大烹饪技能的“156”课程体系。同时,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专业课程标准和湘菜烹饪技能标准进行考核。“根据产业变化,我们重新修订了10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了2门新课程,建成了7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了《湘菜制作技术》等10本教材。”谢军说,在学院不仅有硬件设施齐全的实习实训大楼,还聘请了许菊云、王墨泉等10位全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为客座教授。“大家可以跟着大师在实训室边操作边学习,远离‘纸上谈兵’。”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中国湘菜(湘点)大师名师晋级赛落户湖南湘菜产业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烹饪专业学生正在做甜点)

除了课程改革,学院还顺时顺势打造动态产业专业群。谢军说,按照“对接产业、注重内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建立了“专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将原湘菜产业专业群和旅游服务业专业群进行解构和重构,学院重新组建以餐饮管理专业为核心(包括旅游管理、会展策划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和酒店管理专业)的餐饮管理专业群,解决了湘菜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瓶颈。

(长沙商贸旅游职院湘菜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和练习食品雕刻现场)

得益于“学以致用”,长沙商贸旅游职院湘菜专业群每年能为行业输送优秀毕业生500余人,为社会培训4000余人次。近三年毕业生专业技能合格率、就业率、企业满意度均为100%,毕业生年平均收入明显高于省内同类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创新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学院相继在资兴市职业中专、怀化商校等挂牌成立“湘菜学院湘南分院”“湘菜学院怀化分院”,为烹饪专业的中高职对接确立了新的模式。

瞄准湘菜产业发展痛点,校企合作升级版寻求“最大公约数”

据统计,全国湘菜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达360万人、餐饮企业12.6万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湘菜企业均在6000家以上,湘菜产业整体产值达4300亿。在全国的整体体量、网店布局、销售额等方面,湘菜均在各菜系中排名第一,可以说,湘菜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菜系。与此同时,一批湘菜品牌餐饮企业强势崛起,引领了湘菜产业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但湘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产业链的完善存在考验,如何解决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提质等产业链痛点已刻不容缓。“湘菜行业餐饮管理和高素质烹饪人才奇缺、湘菜制作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偏低、菜品缺乏创新,新产品开发难等,是摆在湘菜产业发展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国初认为,要促进湘菜产业发展,就必须造就一批懂湘菜、爱湘菜的复合型餐饮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紧密对接湘菜产业链、创新链。

(校长刘国华为《中国湘菜大典》编委会授牌)

一方是湖南省最大的餐饮人才学历教育机构,一方是湖南最具权威的行业组织,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和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的“联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副校长崔德明直言,学校深谙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不容忽视的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热企冷”也一度是“老大难”问题。“不能够解决企业、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等根本性问题,校企合作就不可能深入长久。”因此,湖南湘菜产业学院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湘菜产业当下发展的痛点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团体一等奖)

2013年,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已成立了理事会制湖南湘菜学院,探索了“四方合作、公司化管理、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双赢新机制,大胆创新了政、行、企、校合作模式,服务和引领湘菜产业,形成了“政府推动、平台带动、机制驱动、区域联动”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特色,成为产教融合的“新亮点” ,与116家单位形成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成了多个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办了湘菜食品生产工厂,将湘菜菜品开发与标准化研制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产学研一体,学生职业技能不断提升,推动了湘菜餐饮业的发展。

(学生在北京松子料理门店实习现场)

为贯彻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湘菜学院2019年与北京松子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探索性开办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完成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企业与学校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学校还与新长福餐饮服务有限公司、57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长沙鑫远白天鹅酒店、长沙北辰洲际酒店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设了“订单班”,与中华老字号火宫殿等企业联合探索现代学徒制。

如果说之前的湘菜学院是校企合作的3.0版本、现代学徒制订单班是校企合作的4.0版本,崔德明认为,此次成立的“湖南湘菜产业学院”则直接升级为5.0版,因为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共同创新湘菜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共同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行业技能培训中心、共同打造产学研服务平台、共同研制餐饮产业从业人员职称考评体系、共同建立“湘菜出湘出海”平台等9个“共同”,力求实现与省餐饮行业协会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行企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稳定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萨摩亚学员正在认真地切土豆)

虽然“湖南湘菜产业学院”被视为全新的、升级版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校长刘国华却表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早已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产业和专业群、技术和课程体系、业务和实践教学、企业专家和学校师资、国际业务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已经让校企正在结缔为‘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平台,它的出现将让体制机制更为顺畅。”在刘国华看来,湘菜产业学院这一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创新模式,在服务“一带一路”上也将大有可为。“校企共建探索技能人才培养的湖南标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