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天的时候

高新区的不少居民又腌起了咸菜

其中,树山村和镇湖的腌菜最为著名

腌制菜品有许多

金花菜、洋生姜、雪里蕻……

别看不起眼,味道可是一绝

咸菜肉丝、咸菜炒笋......想想都很美味

来这里闲逛的小伙伴都会买上一点带回家吃

还有人专门驱车为它们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树山村的农家乐里

几乎每个店都能看到咸菜的身影

它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咸菜炒肥肠

咸菜炒冬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蚕豆、笋炒咸菜

在老年间的冬天,咸菜是普通苏州人家餐桌上的主旋律。咸菜炒冬笋、咸菜炒毛豆,飘出的都是地道的苏州美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新区常见的“咸菜的文化”。

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本地人有一套土办法来储藏蔬菜,那就是腌菜。或许还有人记得,以前自己家中一定会摆放着硕大的腌菜缸,屋檐下晾着一串串干菜……这些都是人们记忆中亲切的冬天印象。

“春天腌梅干菜,夏天腌黄瓜、大蒜、嫩姜,秋天腌萝卜,冬天腌雪里蕻。”本地人讲究不时不食,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蔬菜,腌菜也是这个道理。

雪里蕻是什么?

它是咸菜江湖里天生的咸菜料。

雪里蕻是一颗神奇的青菜,遍布大江南北,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变成咸菜的。它的长相在各地也有区别,在北方秋冬季节,雪里蕻叶子会变为紫红色,人们又叫它“雪里红”。

与盐相遇后,它的名字又不一样了,有的地方叫“雪菜”,有的地方叫“春不老”。

《素食说略》道:

雪里蕻百合,成雪里凝,切极小丁,以香油炒之,腌制简单,风味无穷,可炖豆腐、炒肉。雪里蕻不仅好吃,而且还通便,具有解毒消肿,治疗疮痈肿痛,咳嗽痰多,牙龈肿烂,开胃消食。

咸菜种类繁多,当然不只有雪里蕻。咸菜就内容来分,有干咸菜和湿泡菜两大类:榨菜、风干咸菜、瓮装咸菜等属于干咸菜;陈酸泡菜、即食泡菜等属于湿泡菜。

中国人吃咸菜最早能追溯到青铜器时期以前。

古代先民将各种蔬菜粗切后拌上食盐和曲进行发酵,后来人们还根据这种制菜工艺还发明了一个汉字“菹”zū,也就是腌咸菜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菜这个字的大量出现是在宋代人的笔记和元代人的戏曲里,是秀才、和尚常吃的东西。中国咸菜之多、制作之精,跟佛教有点关系。佛教徒不吃荤,又不一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于是就在咸菜上打主意。

古人有多爱吃咸菜,我们可以来认识下宋代洛阳城里一个叫朱敦儒的老头,他居然对咸菜有瘾:

“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薤”。他把自己爱吃咸菜称为难以医治的病。

做腌菜的时间往往是在十二月下旬,天气越冷,越适合腌菜。不管是高新区还是别的地方,腌菜的基本手法却大致相同——将蔬菜清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一天,晚上收回来,装进坛子,用老盐水浸泡,最后盖上盖子,并再坛口加水隔绝空气。

以江浙地区的气温,蔬菜腌上十天半个月就成了。

《红楼梦》里有一回

黛玉一病初愈,探春、湘云前来探望,一时触着黛玉的心事了。紫娟端来刚熬的火肉白菜汤和江米粥过来,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安慰林姑娘。这个时候雪雁灵光一现,她问黛玉:“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麻油醋可好么?”黛玉闻之顿时芳心大悦道:“也使得,只不必累赘了 。”

这里说到的五香大头菜,便是咸菜了。

林黛玉是苏州人,她的口味是喜欢喝粥就一点咸菜的,这种习惯现在的苏沪一带及其它许多地方依然保持着。

严歌苓小说里写到上海弄堂里的失忆老太太冯婉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起身下楼,下楼往街上走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却能凭直觉径直走进一家酱菜店,用贴身藏着的十块钱买两个玫瑰大头菜带回家。

这熟悉的咸菜气味,熟悉的咸菜豆瓣汤,熟悉的浇了麻油的腌菜,这熟悉的味道怕都是生活的味道吧,任凭记忆随着岁月怎样流失都无法褪去这点来自生活的底色。

这么多咸菜中,高新区人最爱的还是雪里蕻,腌好之后和毛豆一起炒,配上一口热粥,一口咸菜,肠胃真说不出的舒坦。

“小菜虽咸,足以爽口;何以解忧,唯有稀粥”。

现在,会腌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不再依靠腌菜过冬,腌菜从以前的生活必需品,成为了日常饮食中的‘调味品’,偶尔拿来尝尝鲜。

但其实,“小雪腌菜”是苏州长久以来的民俗习惯,年轻人应该学习这门手艺。

来源:苏州树山、苏州文化

审核:王莉、 阮立璋

编辑:陈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