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日志本记录了周杰锐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在扶贫日志里,周杰锐写满了群众关切的一个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杰锐(右四)深入农户讲解产业扶贫政策。(资料图)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旦 长沙报道

2019年4月1日,到一力物流园找部分企业主沟通,解决部分贫困户务工问题;2020年4月22日,入户走访,朱文建户房屋开裂……翻开周杰锐的三个日志本,每一天工作的情况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尤其是群众关切的问题更是一目了然。

15万字的扶贫日志,是周杰锐的“宝贝”,更是他从扶贫“门外汉”成长为贫困群众“贴心人”的见证。短短2年时间,他走遍了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牛角塘村的角角落落,用15万字的扶贫日志,记录着牛角塘村的发展变迁,记录着脱贫攻坚路上的点点滴滴,更记录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自制信息平台让帮扶更精准

“日志中主要是群众发映的棘手问题或者一些矛盾困难,记录这些矛盾困难,以及自己的想法,主要是为下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谈到日志,周杰锐便想起了自己刚到牛角塘村时的情况。

2019年1月,刚从部队转业到天心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工作的周杰锐正遇上单位选派干部去驻村扶贫,他便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成为牛角塘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

牛角塘村位于长沙南部片区城乡结合部,由原来三个村合并而来,面积大、人口多,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2户,250多人,占了整个天心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近1/4。由于城乡结合部道路错踪复杂,城市小区与自然村落相互交织,人员居住高度分散,即便是本地干部,转进去也会迷路,这让初到牛角塘村的周杰锐犯了难。

“我花了一个月时间,结合入户走访,把每户的地理位置都标在手机地图上。”周杰锐充分发挥在部队学过标绘地图的优势,先是自制了一张地图。可是光有地理位置还不够,周杰锐又挤出时间、自掏腰包,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诉求、政策享受情况等相关信息做成一个网站,再结合地理位置融合成一个信息平台,以方便工作人员和帮扶责任人在手机上实时、全面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并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

“这个平台真是帮了大忙。”周杰锐介绍,2020年受绿心企业退出和疫情叠加影响,牛角塘村贫困人口失业较多,通过该信息平台,借助街道、帮扶责任人、爱心企业家的合力,顺利帮助失业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甚至帮助2名因身体原因闲赋在家、就业意愿不强的贫困户找到了工作。

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委托帮扶

产业扶贫,是周杰锐的日志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在他看来,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支点,只有找准点、发好力,才能“撬动”贫困这座大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2019年9月,产业扶贫资金下拨。如何用好管好扶贫资金,确实发挥出资金效益,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这让作为产业发展指导员的周杰锐着了急。

牛角塘村并非传统农业村,由于长沙南部片区大开发,村里部分地区已经纳入征拆范围,采取种养殖等传统第一产业扶贫方式显然不符合村情。周杰锐便另辟蹊径,提出当地企业资源丰富,可采取委托帮扶的方式,既助力企业成长,又让群众受益。

这一提议得到了支村两委和街道领导的认可。如今,委托帮扶项目已落地,2020年,帮扶企业累计分红14万余元,人均分红500多元。从2021年开始,预计分红收益可达1000元每人每年。

“陈友湘家二儿子,鼓励其养鸡,我们协调单位的工会,发动职工购买他家养的土鸡。”这是周杰锐在日志中记录的一个小故事,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时时刻刻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

“只有把真心给了老百姓,老百姓才会真心对待你。”周杰锐在日志中写道。他的工作日志中写满了一件又一件为群众做的事实,唯独对自己的事情缺只字未提。

贫困户李某女儿因精神病发作送到长沙县精神病院治疗,周杰锐担心他们不熟悉办理入院手续等流程,便一直跟着直到把病人送到医院住上院他才放心回家,第二天又帮助把手续补完。贫困户张某南老两口早年丧子且年老多病,守着家里院子出租收入过日子,受疫情影响,原来的租户退了租,这让老两口犯了难。周杰锐了解情况后,发招租帖,短短十来天,就帮老两口找到了新的租户。

时时刻刻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而在对待自己的事情上,周杰锐却总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2020年3月底,结束一天工作的他突发心脏疾病,幸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然而手术后不到一周,他就出现在了村里。2020年12月,父亲住院化疗,由于恰逢脱贫攻坚年检,周杰锐只好拜托姐姐照顾,自己加班结束后才到病床尽孝。

来源:红网

作者:李旦

编辑:谢叶丽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1/01/26/892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