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荣华

掌上咸宁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2日广东禹能防水集团和咸宁高新区签约,投资5亿元在咸宁建设华中产业基地。15日,全球产能排名第二的玖龙集团落户咸安,总投资54亿元;20日,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32个项目总投资441.7亿元……新年伊始,咸宁各地发展生机勃勃,好项目、大项目竞相落户。

2021年元旦前夕,全国2020年营商环境200强出炉,咸宁高居全省第4位。

咸宁的营商环境为什么这么好?这是全市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措施一:深化改革优环境

全市持续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仅近两年,各地谋划和推进225个改革项目,在2019年度全省改革综合考评中咸宁居第一方阵。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商事制度、村级权责清单制度等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市公安局率先成立行政审批科,对公安7个警种94大项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受理、审批、监管”分离,加强监督制约。

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压缩办理时限,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全市全面推行企业开办“210”标准,推出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线下开办“110”标准,方便了成千上万企业。

市住建、税务等部门实行电子资料全程交换共享,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将工程建设“三类”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67、45、20个工作日以内。

措施二:出台政策优环境

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去年,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政策,我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条”,紧扣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政务、市场、法治三大关键领域,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政务服务改革继续深化。全市推行“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探索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施“窗通办”服务,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商事登记、办税、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事项实现了“一窗通办”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市场主体50项首次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于处罚。

市经信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照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对各类涉企保证金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审核,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上级批准的涉企保证金,出台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仅保留7个部门的10个保证金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措施三:转变作风优环境

党员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市委市政府要求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动营商环境向优向好。

去年市委市政府3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主要领导带领市直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反映情况。会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等单位联动合作,每个企业选配一名兼职督查联络员,督查反映的问题一一解决。

面对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困难,有关部门强要素保障,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化解融资难,市经信局联手建行咸宁分行,共建“企业氧舱”,对企业进行“供氧”帮扶,入舱企业225户,投放贷款13.37亿元。有关单位积极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争取再贷款支持。14家全国性重点防护企业和100家地方性重点防护企业落实专项优惠贷款102笔,争取中央财政贴息1350万元。

为了化解招工难,有关部门及时出手相助。去年,市人社部门针对性组织20 场招聘会,为企业招聘到200多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招聘活动,赴省委组织部联系对接武汉高校,为企业招聘一大批急需高端人才。

措施四:强化法治优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公安机关积极护航疫后经济重振,重点打击侵财、涉企、黑恶等违法犯罪行为。两级法院加强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检察部门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一大批案件得到及时公正处理,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净化了社会风气。

责编:张欢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