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8日,根据与美英在雅尔塔会议达成的协定,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15日,日本投降。但苏军前进的脚步并未随着日本投降而停止。8月18日,苏军对千岛群岛发起进攻。9月5日,苏军占领千岛群岛。千岛群岛遂被俄国控制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

此举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日本已投降,美英也同意千岛群岛归属苏联,斯大林何必要多此一举呢?

看起来,斯大林不讲武德,不过实则蕴藏深意。我将从千岛群岛的自身状况、俄国历史上的出海情节以及战争末期的美苏关系分析这个“不讲武德”的举动。

一、千岛群岛自身状况

千岛群岛地处西北太平洋,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日本北海道岛隔海相望,是非常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对俄国保卫鄂霍次克海尤为关键。千岛群岛港湾普遍港阔水深,适合大型军舰靠岸停泊。千岛群岛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此处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在北太平洋水域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当地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除了海洋资源,千岛群岛陆地同样蕴含丰富的金属资源。可见千岛群岛是一个大宝库。俄国当然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岛群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相比同纬度地区,冬暖夏凉,雨水充足,气候条件同样比较好。

二、俄国历史上的出海情节

俄罗斯海岸非常漫长,但大部分海岸线位于寒冷的北冰洋沿岸,航海价值不高。寻找不冻港成为了俄国的国策。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在与瑞典的战争中一度处于下风,彼得大帝为此下令熔化教堂的钟用来造炮。终于俄军夺取芬兰湾,俄国成为沿海国家。俄国的扩张史很大程度上是寻找出海口的历程。

千岛群岛长期以来一直是俄日两国的争夺对象。早期,日本胜出,控制了南库页岛(库页岛南半部分)和千岛群岛。俄国失去一个进入太平洋的重要基地,很不痛快。

1917年,俄国10月革命爆发后,沙俄变成苏联,但俄国对远东地区失去的权益依旧耿耿于怀,希望重新夺回。再加上前文中提到的千岛群岛自身条件,俄国势必重夺千岛群岛。

三、战争末期的美苏关系

以上分析,还没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同意俄国恢复其在远东失去的所有权益,包括千岛群岛。既然如此,为什么苏联还要出兵拿下?等日本主动交出千岛群岛后不行吗?

如果真这么想,就有些幼稚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这话确实过于极端,但细细品读后却又不无道理。如果一味迷信对方会遵守条约,作为国家领导人而言,也未免过于天真。

斯大林

至少,苏联就是对方不尊重条约的受害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显然,吃过亏的斯大林不可能完全相信条约的效力。

再者,二战后期,美苏矛盾便已浮出水面,双方斗争逐步开始。美国不希望苏联参与分区占领日本。

在欧洲,由于苏联是打败德国的主力军,美国只能服从苏联关于分区占领欧洲的安排。但在亚太战场,美军出力多于苏军。美国就有了话语权。苏联要求获得日本北海道,美国强烈反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只要一个苏军士兵进入日本国土,就会把苏联代表团丢进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上将、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

此外,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当时的情况。蒋介石国民政府下令日军不得向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只能向国民党中央军投降。

基于种种原因,斯大林清楚,千岛群岛问题变数太大。谁知道美国会不会收回承诺,拒绝将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甚至利用日军阻挡苏军占领群岛呢?

于是斯大林宁可兴师动众,对付出一千多名官兵的伤亡,也要拿下群岛—毕竟美国还没变卦,这么做美国也没啥好说的。万一美国反悔就晚了。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决策非常英明。俄国收复千岛群岛后,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拥有了优越的战略环境。千岛群岛宛若悬于一把利剑,高悬日本头顶。即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依旧为此受益。

2019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谈及千岛群岛时,亲切称呼斯大林为“老爷子”,是他对斯大林决策充分肯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