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牛’财了你。”“还行,一头牛养半年,差不多能挣2000来块钱。”1月25日,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副镇长李凤楼到陈辇村养牛场走访,和养殖户张孟聊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32岁的张孟,是陈辇村一名普通回族群众,靠自己的勤劳、实干在济南做了多年的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9年积极响应糜镇政府号召,回到家乡投资100多万元建了养牛场,并从内蒙古进了280头西门塔尔小牛,借助当地养殖业优势,形成了饲养、宰杀、销售一条龙式产业。

近年来,糜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饲养技术培训班、种植技术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鼓励少数民族群众搞养殖、做生意、发展牛肉深加工等产业。“前些年,我们这的群众会做买卖的,富了一批,这几年,前期没做买卖的买几头小牛养着,一年多时间就成了十几头,再过一年,成了几十头,现在大家伙都富裕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前李家寺村党支部书记金洪森感慨地说。

目前,糜镇回族群众共有规模养殖户300多家,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轿车,户户有产业,天天有收入”的小康生活。但是全镇9个回族群众村庄都有肉牛养殖户,他们处于单干模式,进料销售都各自为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2020年7月份,糜镇投资3000万元开工建设李家寺养牛小区,主要功能区为养殖棚26个,青储池5个,存放量1.2万立方米,粪污处理4500平方米。一期项目建成后肉牛存栏量可达2200头,届时可打破养殖户分散养殖模式,实现集中养殖,集中供应草料,集中处理粪便。“糜镇李家寺养牛小区是采用现代化技术,将动物粪便机械化收集后加工成有机肥,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为农户提供了肥料,目前一期还没完工,仅前李家寺村就有60户群众报名去小区养殖。”李凤楼说。

念活“养牛经”,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走进糜镇各个回族群众村庄,宽阔平坦的公路、清洁美丽的环境、和谐团结的邻里,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艺术节、民族杯篮球赛、乒乓球赛为群众文化生活增添了乐趣,“双百”宣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王书胜 李继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