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大街小巷,

划出老城的一道道横格,

那些老街上的老建筑,

就是书写老城历史的一个个文字。

鱼山路,就是这样一条老街。

几乎每一个院子里,

都有可以写成书的故事。

记忆·一段老路,百年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山路始建于1918年前后,原来只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沙土路,1922年才定为鱼山路。

19世纪末,清政府在太平路人民大会堂的位置建立了总兵衙门,当时的小鱼山还没有正名,老百姓习惯称之为“衙门山”。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在衙门山中修建了而今的鱼山路。当时为了修这条路,把鱼山一分为二,西边叫西鱼山,东边叫东鱼山,东鱼山也就是现在的小鱼山。

1939年,鱼山路南北较陡的路段由沙石改铺为小方石,也就是人们所叫的马牙石。1949年后,又把鱼山路改铺沥青。

文艺 • 高“密度”文人故居,每个院落都有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山路,就是这样一条老街。几乎每一座楼宇间,都曾留下岛城名人的足迹。

○ 鱼山路5号 ○

鱼山路5号是闻一多的故居。该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具有南欧建筑风格,闻一多住于南面一间房子,面积约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应聘来到青岛担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楼内,故此楼又称“一多楼”。

○ 鱼山路7号 ○

鱼山路7号曾被称为“寒碧山庄”,庄主是女诗词家吕美荪。

1930年,她来到青岛,并出资建造了这座小楼,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给小楼起了一个很雅的名字:寒碧山庄。

她在青岛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1945年病逝。

○ 鱼山路9号甲 ○

与吕美荪故居相隔不远的鱼山路9号甲,便是赫崇本故居。赫崇本,可以称为“海之子”。他的时间和精力,他的工作与贡献,都与海洋息息相关。

离他家很近的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的诞生,就凝集了他的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鱼山路33号 ○

鱼山路33号则是文学家梁实秋的故居。梁实秋留美回国后,来青岛出任国立青岛大学外语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虽然他只在青岛住了短短四年,但他对青岛感情颇深,直到晚年都念念不忘,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更是有多篇文章提及青岛。他曾说:"我北自辽东,南至两粤,走过了十几个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青岛真君子国也”,梁实秋也是夸赞的青岛。

○ 鱼山路36号 ○

鱼山路36号曾是山东大学教授宿舍,这里居住过不少名人。

文学家夫妇陆侃如、冯沅君曾住在此处长达十年,还题所居为“鱼山别墅”。夫妇二人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合写了《中国诗史》、《中国文学简史》等。

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束星北等也都曾在此处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距离海边百余米的院落,虽不复当年的学术气息成为了普通民居,但几栋小楼还是保存极好的,房屋从始建迄今未曾大修,古韵味十足。

风景·一园藏四季,举目皆美景

循着市南风光迷人的人文走廊——鱼山路一路走到尽头,即可到达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是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附近有鱼山路,因此得名。小鱼山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虽不高,却能远眺。园虽不大,却有亭台。

登上山顶的览潮阁放眼望去,老城秋色一览无余,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汇泉湾、八大关等前海美景尽收眼底。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景是青岛一直以来标志性的名片,世人皆知;

其实,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也是青岛一道闪亮的风景,已显底蕴。

周末来鱼山路走走,穿越百年时光,追寻名人足迹。

—END—

来源: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