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座多姿多彩的城市,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更是被西方媒体称为“2018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

敦煌的伤疤

近日,一则新闻深深地刺痛了敦煌人的心,也赤裸裸地揭露了不法企业家内心的丑陋。

1月20日,《经济参考报》在经参调查以《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为题,披露了位于甘肃敦煌阳关林场万余亩公益防护林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人为撕开了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中,细数了阳关林场是如何从以前“劲风卷白草,野狼窜沙窝”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代敦煌人的艰苦努力,变成了如今郁郁葱葱的绿洲。

事实如此的让人触目惊心,从前有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敦煌老一辈为了子孙后代硬是将沙漠变为绿洲,他们扎根于挤不出一丝丝水分的土地,把一片片绿栽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他们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后代子孙,却将这近万亩的防护林砍伐,用来种经济效益“更高”的葡萄,是作何感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人类的愚昧无知就是从此刻开始,漠视道德,漠视法律,必将无立于世。

评论

事情发酵后,甘肃成立调查组,于1月20日下午赶赴敦煌市阳关林场,对照反映的问题,会同酒泉市和敦煌市全面开展调查核实。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同时,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相关情况。

在1月24日,微博@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绝不容数代人努力毁于急功近利。“欲守敦煌,先守阳关”,一旦阳关的绿色长城被毁,拿什么护佑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

结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守护。

当我们看见那些成林的树木被砍伐,那些历经几代人守护的绿洲被剥夺,心中不禁要问,为什么?就像小学生问老师一样,心中充满了好奇,谁又能解开心中的好奇之心呢?

秦岭别墅违建事件

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

青海木里煤矿非法开采事件,

每一件无不是让人痛心,每一桩无不是让人心痛。

但每一件处理都让人大快人心,每一桩处理都无不彰显国家维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以前为这片防护林流汗,如今为这片防护林流泪。

26日上午,甘肃省举行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调查情况新闻发布会,调查组在会上通报:

经过历年卫星遥感资料比对分析,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情况。2018年至2019年间卫星遥感数据显示,林场范围内有3处面积约42.98亩的疑似林地破坏图斑,经现场核查,主要是阳关林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新修砂石道路和U型灌渠、铺设管线管线造成的,未发现砍树开垦葡萄园地情况。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测算,阳关林场区域内现有防护林面积6979亩。

媒体反映的“2万多亩林地”实际上是林场经营管理面积,“1·3万亩生态林面积”实际上包括林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园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设用地等林场生产生活用地。

阳关林场经营管理区域大致可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片,这1.33万亩林地实际上是西南方位的这一片区域,林场范围内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基本都位于林场西南片区。

调查组通过现场调查还掌握到,阳关林场管理比较粗放,日常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的发生。一是林木抚育工作不够规范。二是林木更新采伐管理不够到位。三是水资源节约利用不够。四是存在违规承租和协调不力问题。其中,近年来,敦煌飞天公司自身发展利益与群众利益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的分歧越发突出,并出现矛盾纠纷,省、市多次组织工作组调查并指导问题整改和矛盾化解工作,但因飞天公司诉求过高,导致矛盾无法彻底化解,问题仍未整改到位。

调查组表示,下一步将举一反三,继续严格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这个回复意思是防护林没事,是闭门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