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上岗的宝爸宝妈们,有很多知识要学,光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喂养问题,就是一门大学问。

吃不饱吧,会影响孩子发育,喂太多吧,容易过度喂养。

那怎么才能知道宝宝到底有没有吃饱呢?其实是有外在表现的,也可以综合判断。这里教你4种科学的判断方式,让宝宝亲自“告诉”你,宝妈们可对照。

一.睡眠状况法

关于这个技巧,越小的宝宝越好判断,尤其是出生两个月以内的。

此时的宝宝每天的“功课”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基本上不会和大人主动互动,也不会玩耍。

因此,根据睡眠就很能判断他吃饱了没有,如果没吃饱他是不会乖乖睡去的,怎么哄也没用,你的喂养确实需要重新审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后的几周内宝宝通常会睡2-3个小时后醒来,需要营养补充,也就是吃奶。

刚醒过来时宝宝就算饿了也不会直接大声哭闹,而是对周边环境表现出警觉、身体活动明显增加、脸部表情开始丰富……到最后才哭闹表示抗议。

不过,宝宝有时不会表达或感觉不到自己是否吃饱,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一样。

比如吃了很多奶后,有的也会继续大口吸吮母乳;有的则会吃得慢一点;有的没吃饱也会左顾右看,表现出对周围很感兴趣的样子,不正经吃……

因此,不能通过这些表面现象来评判宝宝是否吃饱了,有时不那么准确。

二.观察便便法

小便:

一般刚出生的宝宝两天内,每天24小时排1——2次是正常的,三天后每天24小时平均就是每天六次左右,六次到八次小便,这说明母乳足够。

不过,若小便次数超过十次,就需要警觉了,是不是喂得太多太饱。

大便:

出生后24小时之内应该排便三到四次,每次便便多于一汤匙,大便呈金黄色,软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三天后,每天24小时之内排便四到十次较为合理,不过有的宝宝会几天拉一次,这时要注意他的身体情况及便便的颜色和性状、软硬度等。

只要便便正常,宝宝身体也没有异样,精神状态很好,就说明没问题,否则要及时就医。

小贴士:如果宝宝吃完就排便,或排便次数过多,也需要考虑是否过度喂养,这样会损伤宝宝的肠胃,小屁屁也会受罪。

便便的颜色也需要注意,一般是金黄色软软的,犹如咖喱酱料。如果有奶瓣、粘液、泡沫或色彩呈绿色,气味酸臭不正常,就说明饮食不当、消化不良。

三.“安抚奶嘴”法

这个相对来说简单点,适合大一些的宝宝。

如果宝宝经过一段时间,已经接受安抚奶嘴的话,就好办了。只需要观察他对安抚奶嘴的态度,即可判断出他是否吃饱了没有。

哺乳前:

宝宝接受安抚奶嘴,就说明还不饿、不用喂奶;反之,要么哭要么吐出奶嘴,就说明宝宝饿了,需要喂奶;

哺乳后:

喂奶后把安抚奶嘴给宝宝后,他很喜欢,说明吃饱了;反之,宝宝不接受,就说明没吃饱,需要继续吃奶,但不要给喂太多。

(注:处于喂奶间隔期的宝宝,特别是有奶睡习惯或常吐奶的,不适合用这一条来判断。)

四.观察吃奶过程法

宝宝在吃奶过程中,会随着吸奶量的增加而出现变化,这一点宝妈应该最清楚。

  • 吃奶时吮吸频率越来越低,吞咽速度也减慢,就说明差不多吃饱了,可以不用再喂奶;
  • 吃奶时主动停止吸奶并吐出乳头,说明宝宝吃饱了;
  • 吃奶时边吃边玩,也可能是吃饱了,可以再试着停止喂奶再观察;
  • 大量吐奶说明吃得太饱,下次可以适当缩减喂奶时间;
  • 吃奶后宝宝打嗝有水音儿,还是吃得太饱,下次记得缩短喂奶时间;
  • 吃奶后宝宝的神情满足且愉悦,说明吃得刚刚好,可以记下此次的喂奶时间,以备下次参考;
  • 吃奶后过不了多久又要吃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贴士:宝宝吃饱后还会不断出现吐奶、哭闹或扭动身体等状况,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吃太多的缘故,对宝宝的脾胃有损害,必须尽快调整。

媛妈寄语:

以上四点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宝宝喂养状态,平时多注意。但每个宝宝脾气不一样,性格趋向也有所区别,还是需要家长们多观察、探索。

照顾宝宝的路上有苦有甜,但拥有一定的科学喂养基础知识,能帮不少忙。

另外,母乳虽好,但宝宝的发育好坏也一定要查看清楚,如果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不用管母乳少还是缺营养,都需要及时添加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