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瑜伽—网络思维】新闻:近来网络弃养、当爹各种“大瓜”不断,借着吃瓜,娱乐圈里又刮起各种深挖风、粉丝力挺和脱粉、各自骂战、各路批评、各种狗血剧....纷纷诞生!真是目瞪呆、精彩纷呈哦!

其实当今社会名人大V也好、职场明争暗斗也好、网络跟帖也好、国际外交也好,都离不开互黑互捧。吃瓜骂战和互怼互黑并非网络社会才有——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玩这套已司空见惯,都黑出千年文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网络,怎么搞舆论攻势和“黑”人?

首先说一下背景:周朝分封了数百计诸侯国,周王朝逐渐衰落之时各诸侯国就开始了明争暗斗、生死竞争,一直到秦统一中国,这一时期长达千年。不过那个时候诸侯国之间倒是不怎么搞生死大战,因为好歹都是周朝臣子,大小也是贵族,必须遵“周礼”、讲文明风度。不到万不得已不打仗,即便是打仗也要讲礼数规矩,否则就失去君子之风叫人看不起。“君子动口不动手”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这么一来最常见的就是“打嘴仗”,互怼互骂,实在斗不过了就趁着到周王畿(首都特别行政区)开年会之时向周王告状,如果“不讲武德”会被耻笑并载入史册的! 因此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从周朝就是这样。

礼仪之邦不等于大家客客气气,他们还是要争霸的,自然首先要从文化、从气势、从人品各方面诋毁甚至“妖魔化”他国,标榜自己,占领制高点,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方面古人可谓登峰造极:没有网络不要紧,可以写书流传啊(尽管写竹简书比较费劲)!

他们把编段子互黑对手的事情,写到朝廷公文中、写到自己著作里、写到史书里,以至于几千年后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多的寓言和成语故事,这一独特现象可谓中国文化独有,世界各国望尘莫及!

怎么黑的?楚国上大夫这里归类为四,并以成语故事举例:

一是黑老资格的。前面说了,周朝诸侯国多如牛毛,大小、新老、地位各不同,资格最老的恐怕要从夏商开始。商灭夏、周灭商之后,后朝并不对前朝国君贵族赶尽杀绝,而是继续承认他们的高贵血统和历史地位。他们把前朝国君贵族及其后裔,分封到一个地方圈着,比如杞国、宋国等就是这么来的。这些国家虽然名义上很高贵其实已经没落,只能成为“后浪”们嘲讽的对象,为一群后起之秀们当做奋发有为的烘托背景。自然,黑他们就必须专门黑其“古旧保守”、“食古不化”、“墨守成规”…,总之就是脑子僵化、活该被时代抛弃的意思。比如:“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就是黑宋国的,说宋人种庄稼居然嫌长得慢而去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也是黑宋国,宋人傻到居然在树桩旁坐等撞死的兔子,讽刺那些墨守成规、终将一事无成的人。至于“杞人忧天”,更是嘲笑杞国人神经病,居然去琢磨天塌下来的无聊事情。

二是黑地位高的。这些国家一般是周朝国君直系、亲戚家族系统被封的国,很多是周王室的“姬”姓诸侯国,比如卫国、晋国、郑国等等。还有一些春秋早期成名的国家比如齐、吴、越等,还有的是当时势力较大的国家比如赵国。如果要划一个时间线,可以说是“春秋”时期就存在或成名的,故而地位高一些。而后期“战国”时期的一些后来者居上,还有的居然成了霸主,比如赵国、秦国和楚国等等。要知道在早期,秦、楚地位低实力弱,秦王楚王们去参加周王朝诸侯年会时,可能都不能上正席吃饭的。这些“后浪”为了弘扬自己,自然就要黑别人,特别是比它们地位高、实力略强的。比如:“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有个郑国人过于依赖数据,因为没带已在家量好脚的尺码,所以没法买鞋子的傻事。“邯郸学步”和“纸上谈兵”则是贬低赵国的,说赵人一会儿不自信,一会又过于自信,结果葬送了原本唾手可得的霸业。其实纸上谈兵的赵括确实是一员有大才的猛将,“兵棋推演”(纸上谈兵或电脑模拟)本是现代战争必用手段,当时要是运气再好一点秦军就一败涂地,哪里有后来“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军的结局?

三是黑外地落后的。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核心在中原地带,中原以外的就是“夷”、“狄”、“戎”…之类不开化、蛮夷部落,就算立国称霸了文化上也会落后于历史悠久的核心地带国家。别说古人有地域鄙视心理,今天人们不也是吗?比如曾为帝都的城市就潜意识里瞧不起外地的嘛。当时周王朝管理范围其实不算大,南方楚国在当时被看作是一个大区“楚”(含不含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并不在当时人们的知识范围),而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看作蛮荒落后的代表。它居然还要争霸?必须黑它!成语“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氏春秋·察今》),而“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都是嘲笑楚国人的。普通人要嘲讽,楚国贵族和王室也不能放过!“叶公好龙”中的“叶公”是春秋时楚国贵族,被封于“叶”(今河南省叶县),没招惹谁,就被黑成“装模作样实则胆小如鼠”。“晏子使楚”故事中出了很多成语,而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齐国为了自我表扬其外交才能、用来讽刺的楚国国君傲慢自大,不讲道理的。至于“画蛇添足”、“买椟还珠”、“削足适履”、“趾高气扬”等等,那都是楚国人干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黑亡国之君民的。自古就是“成王败寇”。那些江河日下、最后被收编和灭国的,自然在成功者那里只能被当做反面教材,黑起来更是坦然:不是我故意瞧不起啊,事实就是如此,不然怎会被灭了?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齐国《韩非子·内储说上》就一连把齐国最后的齐宣王、齐湣王都黑了。你想一个正经宫廷乐队里居然有长期冒充高手的人?那么可想而知朝廷里没真本事吃空饷的人就多了,能不亡国?成语“南辕北辙”(出自《 战国策·魏策四》)则黑魏国,说魏人去南面的楚国,居然驾驶车子向北行驶。魏国可是大国晋国之后,紧靠秦国斗争多年的,最后被迫臣服。这魏国为何灭亡,那是因为连方向都搞不清啊!

有人不服了:为何寓言和成语里很少见黑秦国的呢?

其实秦国以前也被黑得很惨,经常被妖魔化。秦国小小无名之辈,后来居然要当霸主?怎么可以,必须联合讨伐它。讨伐它需要先妖魔化之,因此常常无中生有说秦国是“虎狼暴秦”,不讲信用、滥杀无辜...为何今不见较多成语流传?呵呵,不知道“焚书坑儒”么?可能秦始皇统一之后把各国黑秦的各种书籍都烧了吧?

中国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已逐渐没于岁月沉沙。楚国上大夫专门挖出成语故事,不光是为被黑惨了的楚国鸣一声不平,而是想到今天的网络社会和职场,想到如今的国际斗争。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互怼互骂,乃至抹黑、妖魔化,实在太多了,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网络上天天都有各自新闻、自媒体的帖子新闻,也有无数“吃瓜群众”和“键盘侠”。看看热闹无伤大雅,就算惹到自己头上,我们有必要因为一时被黑,就生气、郁闷甚至失去君子之风,直接动手开撕吗?大可不必。只要我们心态好,敌人故意搞事、激将就成不了什么事。你若和他一般见识,就可能中计了。有的时候,我们互相怼一下,嘲讽一下,或者怼不过了呵呵一笑,或者“自黑”一下,又能如何?

宽容、自信、心态超好,本应是中华大国的气度,也是我中华悠久文化的底气体现!

比起春秋战国时代,如今的网络互黑骂战,倒是没有那么有文采,估计热不了几天,更谈不上经典流传,比起留下无数典故成语的古代,还是差得远了!不信你看看“花花当爹”事件中女方的帖子,据说其语文老师都着急撇清:事主的语文不是我教的!

【特约作者:楚国上大夫。本文为原创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