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东阳市委关于制定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1月15日中共东阳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通过)

中国共产党东阳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金华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东阳实际,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重要窗口”时代新篇章

1.“十三五”时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突破性成果。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变化交织的风险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信心、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全面推进“影视旅游名城、经济文化强市、生态宜居东阳”建设,开辟了东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预计二〇二〇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2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28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发展战略,数字产业化水平全省领先,磁性产业集群全国领先,建筑业招商和“营改增”工作成效明显,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获批设立,木雕红木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成功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高质量全覆盖,横店城市风貌综合提升决战决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领跑全省,全域美丽格局基本形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挂牌,医共体建设成为全国标杆,人民医院成为全省县域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省首批“无欠薪”县市、省级食品安全县市,普通国省道路况水平全省第一,社会民生事业保持高位水平;“五水共治”深入人心,生态廊道绿道实现全线贯通,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阳江省级湿地公园、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获批,创成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清新空气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访一次”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便民服务中心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实现“平安县市”十四连创,有望夺取一星“平安金鼎”,法治东阳、清廉东阳建设不断深化,政治生态持续净化,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重要窗口”时代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浙江迈入打造“重要窗口”新时期,“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实施和自贸区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东阳处于交通设施大完善、特色产业大转型、教育事业大发展、内外人才大集聚、干部形象大提升的关键期,处于经济发展爬坡过坎、社会治理全面提升、政治生态向上向好的转折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新旧动能转换不畅问题依然严峻,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与科技创新力不够强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弱项。全市党员干部要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窗口”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发展定力,坚定扛起赓续婺之望县荣耀、再创东阳发展辉煌的历史使命,扛起弘扬东阳人“勤勇韧能义”五大精神特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时代使命,扛起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干事创业干部队伍和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的政治使命,努力为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夯实基础、赢得先机。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我市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全省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精彩板块。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实力全面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全方位凸显,东义同城化、东磐一体化、东永协同化基本实现,高铁新城全面建成,城区横店一体化高度融合,美丽城镇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二元结构基本破解。产业转型实现高端化,工业主导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影视高端要素有效集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综合影响力大幅提升,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建筑产业链更加完善,创新发展优势逐步建立,综合实力全国县级市领跑;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明显,党对法治建设领导全面加强,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完成,基层治理基本实现现代化,营商环境和平安东阳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民生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全市人民创新图强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有力,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全面形成。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金华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干群同心、上下同欲、内外同向,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打赢“五大会战”,加快形成“十大硬核成果”,高水平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歌画东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坚持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持续提升制度效能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打造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市。在质量效果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走在金华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42∶56;发展质效更加明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和全国工艺美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奋力赶超、争先进位。

——努力打造百花齐放、文旅交融的文化强市。城市文明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人文素养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东阳传统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实施,东阳人“勤勇韧能义”的精神特质不断传承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文化文艺精品持续涌现;文化产业再上台阶,建筑、工艺美术、教育、恐龙等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加快向发展优势转化,横店影视文化产业成为浙江文化高地上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文旅融合深度推进,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方面巩固优势、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人才集聚、生态良好的科创高地。“三本一专”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东阳籍人才优势进一步发挥,人才集聚、智力回归的态势更加向好,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数、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实现翻番,人才生态更加优化;多层次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新经济、新动能步伐明显提速,以科技创新支撑中高端供给的能力不断增强,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的赛道竞跑中奋力赶超、争先进位。

——努力打造先行先试、互联互通的改革开放高地。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便民服务最优、机关效能最高县市,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带一路”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重要支点功能不断增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联动、金义都市区共建,东义同城化、东磐一体化、东永协同化发展实质性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奋力赶超、争先进位。

——努力打造系统集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治理示范地。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政治生态全面形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平安东阳、法治东阳、数字东阳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巩固优势、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绿色文明的美丽花园。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初步建成,“中国横店”打造成为“中国样板”,“歌山画水”的新时代和美乡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实现全域美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产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奋力赶超、争先进位。

——努力打造和谐有序、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实现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低收入群体增收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公共服务标准化、均衡化和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佳居、弱有众扶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人人向往的东阳教育品牌全面形成,健康东阳、幸福东阳等城市品牌更加响亮,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巩固优势、走在前列。

二、以要素集聚为关键整体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坚持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聚集高端化创新要素,筑强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创新生态,在科技创新上实现攻坚突破,打造创新型城市。

6.大力集聚创新人才。

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东阳籍人才优势,深入实施人才生态优市“八大工程”,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建成规模实力金华领先、重点指数全省前列、生态环境在浙中地区具有显著标识度的人才发展高地。围绕人才引、育、用、留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探索建立项目攻关、科研立项、产品开发、技术难题等揭榜挂帅的人才使用体制机制,创新校企科研项目合作模式,完善“草根”人才评价、工程师直评等制度,全面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和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实施新时代企业家培育工程,开展新生代企业家传承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7.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规上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推动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深入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大力发展“院士经济”。聚焦建筑、影视、木雕红木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大做优,增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的航母企业。

8.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名校共建战略,深化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大力引导支持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东阳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现有研发机构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东阳市创新研究总院,推动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全面提升科创能级。组织实施科技孵化器计划,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推进总部中心等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推进经济开发区等主要产业园区科创平台和孵化器建设,启动东阳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培育建设一批金华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构建多元化区域创新体系。

9.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大力推进科技信贷风险池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工作,推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中国东阳木雕红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支持企业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专利的海外布局,探索建立浙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中心,推进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化运作,加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要素、创新成果向企业集聚。持续抓好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实施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以补链强群为重点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补链强群为重点,立足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强市。

10.推动特色产业转型提升。

推动影视文化产业能级提升,深化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新兴业态、头部企业、平台型企业实体化落地,加快影视产业园、大型外景基地、爱奇艺文娱中心、满天星影视产业工作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影视企业与数字技术、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特色IP、导演、编剧扶持计划,持续做优产业链,做深价值链,努力创建国家级影视文化产业先行先试区,打造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建筑科技产业园、建筑科技研究院建设,大力培养建筑业经营人才、产业人才和技艺人才,引导建筑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创建省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验区,打造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木雕家具产业创新融合,实施木雕竹编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办好“中国的椅子”创新设计大赛、中华大师汇、中国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红木家具展览会等节展活动,积极推进国家林业草原绿色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阳分中心、东阳市家具研究省级重点研究室建设,争创全国木雕红木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打造全国工艺美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动块状特色产业蝶变升级,实施块状经济提升行动,大力推进金银丝、箱包、渔具、缝配等传统块状产业数字化改造和功能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11.构建现代制造业产业链。

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攻坚突破。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健全完善招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标志性项目。重点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做强电子陶瓷、玄武岩纤维、锂电池材料、建筑材料、高端塑料等优势产业,鼓励发展半导体纳米晶体等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水泥基工程等建筑材料、LED配套等照明材料和新型硅氟等化工新材料。做大做强磁性电子、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加快磁性产业平台和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引导磁性材料产业链向应用领域器件项目延伸,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向生命健康产业转型,提高行业竞争力。谋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现代交通装备和通用航空等前瞻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机械装备、塑料塑胶、针织服装、现代建筑等优势产业,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

12.推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强市场商圈空间布局规划,分类推动木雕红木、汽车配件、建材装饰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卢宅、横店、花园等地夜间经济,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加快电商园区建设,做活城乡消费市场商圈,全面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加强与浙中城市群交通组织和城市物流空间的协调衔接,加强东阳“无水港”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合作,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促进物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构建“1+2+X”现代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资金保障,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强化财政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推进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探索住宅用地供应方式,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开发融资管理,引导房地产企业产品升级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进未来社区、智慧社区、绿色社区建设。

13.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

全力打好平台建设大会战,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产业平台体系。做大做强“一核”,围绕经济开发区主平台,探索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争创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不断提升平台承载力和发展辐射力,努力打造科技引领、创新集聚的现代产业园区。提升整合“两带”,围绕以东阳江为主轴的北乡产业带和以南江为主轴的南乡产业带,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机械装备、运动器材、健康养老、红木家具等产业。加快发展“多点”,依托横店通用机场平台,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及基础配套产业,打造横店空港经济区;依托木雕小镇、花园红木家居小镇建设,加快推进木雕红木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实施小微企业园“整转改新、四个一批、五千万亿”工程,构筑形成“两城二十九园”空间承载主体格局。

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努力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全面深化经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持续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江自贸区建设,着力构建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场机制最活县市。

14.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城市。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深化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攻坚突破。深化信用东阳建设,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建设,弘扬信用文化,构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机制和环境。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用地、用水、用电、用能、排污、信贷等环境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制度,畅通各类要素循环。

15.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全力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领域专精特新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大力支持领军型企业集团高质量发展,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积极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打造“三服务”2.0版,开展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16.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全面承接浙江自贸区政策红利,积极推进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东阳联动新区建设,突出影视文化产业政策与改革创新特色,形成“影视文化产业+联动创新区”的自由贸易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区域交通枢纽优势,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园、横店空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依托省级文化出口基地平台,加快培育外向型影视文化企业,引导鼓励出口型影视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探索与国外知名影视节会、影视机构和影视企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搭建国内外推广平台和销售渠道。加强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飞地研发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人才项目对接基地,柔性引进全球高端人才。

17.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建筑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等“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广度和深度,向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上下游延伸,向影视、服务业拓展。扩展东阳木雕对外展示交流渠道,依托东阳家具研究院,实现木雕家具的技术输出、设备输出、人才输出,擦亮“世界木雕之都”金名片。建立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发挥龙头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优势,开展“联盟拓市”行动,积极承建沿线国家港口、铁路、公路、房屋建筑等重大工程项目,抢占国际市场。

18.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发展。

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强战略融入、政策衔接。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引导支持企业积极加入各类产业联盟,在更大空间配置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加快推进科创飞地建设,推进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科技对接和产业互动。加强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区域协作,积极争取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各项改革试点。积极对接金义都市区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三条廊道”建设。加快东义同城化步伐,加强规划衔接、产业协同,加强铁路、城际、高速、公交等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加强教育、文旅、卫生、医保等民生领域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东磐一体化、东永协同化发展。

五、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持续发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构建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

19.构建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快推进高产粮食示范区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快规模养殖场建设,持续提升粮食、生猪、蔬菜自给率。提升农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化应用,健全完善农业项目招商政策体系,推进“东白”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推广销售,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经营主体收益。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实施两进两回“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提升农民就近就业水平,壮大集体经济。

20.高水平推进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

深化“千万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全域建设行动,以“十佳村”“森林村庄”“一村万树”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充分挖掘“三乡一城”元素,着力提升乡村韵味。全面推进美丽风景线建设,实现主干道沿线全域美丽。加快推进共享田园建设,基本完成“三强六无五美村”创建,大力推进“两江两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数字乡村、未来乡村。

21.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依法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农民万元增收工程、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强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实现阳光“三资”。统筹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健全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和深化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成果,积极开展花园村域小城市培育省级试点,打造“中国强村”“世界名村”。深化新时代“寀卢经验”,创新完善“党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模式,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点。

22.加强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优化完善市域供水管网体系,深化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工程,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和横锦水库防洪能力提升等水利建设工程,开展智慧水利建设,谋划推进北部水库联网、水润东阳城(水源部分)、大源水库扩容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补齐水利设施建设短板。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完成市内主要河流治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市政消防供水建设,夯实全市防灾减灾设施基础。

六、以空间优化为契机深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区发展能级和集镇辐射能力,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23.优化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高水准完成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一核两轴多点”城镇空间布局。聚焦城区、横店、高铁新城发展核心,以全面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为重点,推进城区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和环境改善,打造吴宁文旅中心、白云商贸中心、江北科创中心;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为抓手,强化横店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智慧、平安的影视名城;以深化城区横店一体化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推进高铁新城交通枢纽和槐堂未来社区建设,打造城区横店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围绕构筑东义同城化和城区横店一体化发展轴,串联沿线各个节点乡镇,实现东义全面同城化和金义东一体化联动发展。聚力各乡镇点上发展,坚持发挥优势,推动错位发展,增强新发展能力,形成全域分布的发展极点。

24.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打好城市品质提升大会战,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上实现攻坚突破,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建立城市总体设计和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层次体系,明确城市总体空间形态和重点发展片区、通道和节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规划管控水平。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地下管廊、防洪排涝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城市立面改造,优化城区交通组织,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25.加快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立足各乡镇区位特点及资源禀赋,推动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实现“一镇一品”。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实施设施、服务、产业、品质、治理“五大提升”行动,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时代美丽城镇。全力支持横店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镇域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深度促进产业与城镇功能融合、空间整合,打造综合实力最强劲、城镇建设最美丽、社会治理最平安和群众生活最幸福的镇域现代化“中国样板”;积极推动南马、巍山、歌山、千祥等中心镇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产城融合,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大力推动生态型乡镇发展美丽经济,支持其他乡镇统筹发展1-2个主导产业,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成为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重要节点。

26.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统筹推进全市通用航空、干线铁路、市域铁路、综合道路等各类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及枢纽规划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以及高速公路、国省道路、城市道路等不同等级和类型道路间的有机衔接,构建“10-20-45”地区交通时空圈和“1-2-3”区域交通时空圈,打造浙中区域交通枢纽。持续发力综合交通大会战,打通重要对外交通通道,完成杭温高铁、金甬铁路、金义东轻轨东阳段等重大工程,推进沪绍金高铁、杭丽高铁、金台铁路东阳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横店通用机场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义东高速、甬金衢上高速东阳段建设,有序推进以“五横四纵”快速路网为骨架的市域国省道路改建,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调整公交场站布局,加快市内综合交通设施优化建设,加大城区、城乡公交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市内交通通行效率。

27.加强能源和互联网通信保障。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村村通”,建设城市燃气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推进电网主网架结构改善和配网优化提升行动,全面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推动新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加速光纤网络扩容,优化骨干网络结构。高质量建设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镇区、产业园区以及景区、学校、医院、商圈等重点场所全覆盖。

七、以守正创新为使命积极推进文化繁荣兴盛

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品牌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建设文化名城。

28.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弘扬东阳人“勤勇韧能义”的精神特质,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文化丛书”编纂工程,挖掘东阳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培育一批转化利用项目。实施百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推动卢宅、李宅、北后周等古村古宅与商业、旅游业、影视拍摄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百个特色文化展示馆建设,推动古民居、工艺品、收藏品等民间资源转化为公共文旅产品。加大木雕、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创意开发,加快推动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29.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化城市文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市民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新博物馆、新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二期)、竹工艺博物馆和中国椅子博物馆,实施卢宅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城区“三乡窗口”和“文旅核心”。全面优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推动实施“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整合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加强户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10分钟文体活动圈”。推动公共文体场所、文体产品、文体服务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机制,推进新时代“书香东阳”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建立文艺精品激励机制,打造一批东阳题材、东阳元素的精品力作。

30.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全面完善旅游服务配套,优化旅游交通,完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环境,推进旅游云数据中心、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强文化、旅游、体育资源整合,实施“文化资源+旅游”“旅游资源+文化”“体育资源+旅游”融合计划,开展文化资源宜游化建设和旅游设施文化性改造,整合优化大卢宅文化休闲区,加快古村古宅开发,建设东阳工艺美术文创休闲城、横店影视文创娱乐城、东白文博旅游度假城等三大产业集聚中心,重点打造“横店马拉松”“体育舞蹈(国标赛)全国公开赛”“国际青少年(U18)网球巡回赛”等一批赛事品牌,积极发展航空旅游、健身休闲、电子竞技等新业态。加快推动横店影视旅游转型升级,打造国内首家沉浸式影视体验旅游度假区。促进文旅市场监管融合,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能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八、以歌山画水为底色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生态环境改善大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构筑天蓝、水绿、土净、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全域打造美丽大花园。

31.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及勘界定标,开展常态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评估考核,加快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和绿化,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高水平推进美丽河湖、美丽山塘建设和“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强化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完善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攻坚突破。

32.加大污染源综合防治力度。

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推进机动车废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落实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等三类耕地的污染防治和精细化管理措施,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全面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控。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实现污水处理全域覆盖和农村生活污水运维标准化全覆盖,确保两江全流域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33.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推行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注重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完成省级“无废城市”创建,全面实施城乡垃圾分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分拣中心)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建立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广泛倡导低碳装修、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反对过度包装。

34.创新“两山”转化实现机制。

健全大花园建设推进机制,完善生态廊道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制度,构建廊道配套服务链和特色产业带,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和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要求,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完善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塘长制和林长制,构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建立绿色化社会治理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绿色发展财力奖补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美丽经济发展激励,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九、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全面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多元化、精准化和优质化,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35.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着力促进农民工就业,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用工服务保障平台,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更好发挥失业保险作用,强化对困难失业群体的兜底保障。发挥数字经济在稳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促进零工市场健康发展,健全创业担保贷款代偿机制,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拓展就业新空间。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失业登记等方面就业援助服务规范,建立动态监测、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就业保障服务机制,完善新型劳动纠纷综合治理机制,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积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企业在岗职工和退役士兵等群体技能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院校、行业、企业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

36.打造人人向往的东阳教育品牌。

持续发力教育改革发展,高水平建设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加快推进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建设,全力支持横店电影学院建设,推动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特色发展,构建县域高等教育高地。基本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加快中小学校项目建设,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智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创新东阳中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未来校长、“四星”班主任、未来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37.深入推进健康东阳建设。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优化“一核两翼”医疗资源布局,构建完善县域分级诊疗秩序,打造“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深化医共体改革,创新“医共体+物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推进医疗机构等级提升和区域专病中心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浙中医学中心。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建设全市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行动,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不断提升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防控能力。

38.构建均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构建工伤预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和工伤补充保险制度体系。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巩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选缴保费法”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位一体”全民医保体系,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高医保基金可持续保障能力。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高人口发展服务水平,深化养老服务创新改革,强化普惠性养老,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模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1+8+X”大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深化生态殡葬综合改革,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加强重点人群保障,健全妇女儿童保护与服务体系,建立托育服务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完善服务青年各项制度体系,健全“普惠+特惠”残疾人基本保障制度,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十、以数字赋能为动力创新构建现代治理格局

坚持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全面打好现代治理大会战,深入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打造现代治理示范地。

39.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整体智治体系,有效实现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和掌上治理。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感知网、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底座)和业务应用系统,围绕城市管理、平安创建、美好生活、应急指挥等主题,运用“视频+物联网+AI+大数据”技术手段,建设一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着力建设数字东阳、智慧城市。健全警调、诉调、访调、检调、仲调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社区矫正执法力度,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全面加强法治教育,不断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群众法治意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东阳。

40.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深化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运行和作用发挥,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工作体系,健全“一警情三推送”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一网通调”、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打造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综合信息指挥系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入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力量,统一制定镇乡街道审批服务执法赋权清单,建立部门职责事务下沉到镇乡街道、到农村社区、到基层网格的三个准入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化“三社联动”,创新组织发动群众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制度,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做强做优“老娘舅”“帮帮姐”“平安义警”等调解服务品牌,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41.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

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全过程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各领域风险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坚决守牢风险防范底线。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高度重视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与供应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危化品行业精细化管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出租房等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和创新网络综合治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统筹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生态治理和网络文化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公民警校”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十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思维、振奋精神,实干担当、奋力作为,凝聚起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42.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和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集成改革,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决策咨询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

43.提升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和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落实好干部标准,推进“五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建立选人用人闭环工作体系,加强干部培养教育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打造一支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44.全面涵养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化清廉东阳建设,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抓牢“关键少数”,一体推进“三不”建设,遏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聚焦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推动纪律、监察、巡察、派驻等“四项监督”的有机贯通,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高质量开展巡视整改和巡察工作,净化政治生态。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决防止“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

45.完善规划制订和落实机制。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建立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修订、动态监测和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改革创新,拼搏实干,奋勇争先,为高水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