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在历史沟壑的深处,我们总能听到这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荡气回肠,响彻古今。不论这句话究竟是不是项燕的临终遗言,秦朝的灭亡,确实楚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过这里就产生了两个历史谜题,这里所说的“三户”指的是哪三户,灭秦的又为何必定是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户”的含义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这句话后,学术界为此争论了2000余年,虽然始终无法统一答案,但却有3种说法较为流行。

第一个,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说的是楚国的三大家族。这三大家族分别是景、屈、昭。

这个说法的主要理由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会将国内的一些大家大族记录在册。

比如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三恒”,郑国有“七穆”,晋国有“八大姓”等等。所以楚国的三户,应该指的就是国内三个势力较大的家族。

第二个说法源于地名。众所周知,楚国的发源地为如今浙江川县一带,而这个地方在古代就叫“三户城”。

楚国在地十七代楚王熊通的带领下迅速壮大,甚至自立为王。在此后的百年时间里,楚国以“三户城”为基础向南挺进,先后灭掉了南方的十四多个国家。

楚国的版图也因此覆盖了整个南中国,势力更是横跨江淮。

为了纪念先祖,楚国人立国于“三户城”,而楚国历代祖先的宗祠也都设立在这里。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三户”应该指的就是“三户城”,这个让楚国发展壮大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说法是一种比喻。是一种力量虽然并不强大,但却有着无穷的决心和勇气的比喻。

以上就是关于“三户”的说法。那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究竟楚国有着怎样的能力,为何能够做到“亡秦必楚”。

亡秦必楚,何来如此豪语

对于这一点,其实我们从秦灭六国的战役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首先被灭的韩国,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打就被灭亡了。

第二个赵国虽然连续击败了秦国三次,但最终败给了秦军和特大旱灾的夹击之下。

第三个魏国,甚至连一个兵卒都未出动就投降了。

第四个就是今天的主角楚国。当时的楚国地域辽阔,兵力充沛。最为重要的是,平时畏首畏尾的楚国贵族,在亡国之际,却空前的团结,其中就以项燕最为活跃。

面对这样的楚国,连大将王翦都必须使用60万大军才能与之匹敌。只不过秦王认为王翦太过于保守,而是让李信带20万大军进攻楚国。

王翦猜得没错,楚人虽然不团结,但从未软弱。楚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可以在危难的时刻,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果然,秦国20万秦军被楚军追着屁股打,最终不但赶走了秦军,还连斩秦军7员大将。

然而这次胜利,却迎来的秦国更为猛烈的反扑。王翦率60万人前来破城,最终楚军寡不敌众,被秦国所灭。

但这里要注意一下,不论是当时的楚王负刍,还是大将项燕,在都城沦陷之后他们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保持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尊严。也是被灭六国中,唯一一个战至最后一人,也没有一丝退让和乞求的国家。

第五个燕国是其他5国中最惨的一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燕国往秦国派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荆轲。

最后一个被灭的,也是最不堪一击的就是齐国。由于太软弱,这里就不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在被灭的六国当中,最有战斗力的是赵国,最软弱的是魏国和齐国,而最有血性的就是楚国。

这就是为何亡秦必是楚人的原因。

面对强敌,可以没有粮食,可以没有钱财,甚至可以没有兵器,但却不能没有血性和斗争的精神。

纵观六国,虽然楚国因为贵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楚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桀骜不驯。

从春秋时期开始,因为楚国熊氏一族,一不是天子的血脉,二不是功臣,因此被中原各个诸侯看不起,甚至将其视为蛮夷。但桀骜不驯的楚人不服输,不认命。

看看当年的楚武王熊通,周朝不给他封王,他就自封。没有土地,他就开疆拓土。也正是这份傲气,才让楚国辉煌了800多年。

虽然最后败给了秦国,但楚人的那股子傲气还在,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

这本《楚国八百年》,在完整以及深入简出地讲述了楚国历史的基础上,还深刻地诠释了楚国那桀骜不驯的个性,以及永不认输,永远充满血性的性格。

正所谓“以史为鉴”,你只需要随意翻开,随意的阅读,不仅可以研究和了解历史,还可以把他当做一面很好的镜子,照出我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品一壶茶,读一本史书,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惬意。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