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1日

上海新增6起本土确诊病例

随后每天公布的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引发关注

但很多人发现

轨迹不再是

点出姓氏、居住小区、具体行踪了

变为“只提地点不提人”

此前,在一些地方

详细的流调轨迹

引发过网络暴力

比如:成都女孩个人信息被全盘端到网上,有好事者攻击她的工作; “可恨!26岁石家庄女子确诊前连续六天下班后兼职”这样的冷血评论,出现在某官网上; 上海去年也有一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详细信息被好事者全盘曝光,引发大规模调侃; 密接者崩溃表示:“那时手机被打爆,逼得我想跳楼”、 “我们是病毒的受害者,没想到又遭到了网络人肉这样的二次伤害,感觉精神已崩溃”……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引发全国关注的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泄露事件频发,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直接引发群众质疑流调信息安全性、可靠性,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对此,人民网、新华社

纷纷点赞上海、北京的做法

人民网指出:为了全国国民的公共安全,必然会让渡一些个人权益甚至个人隐私。公益与私益相较,显然前者为大,必须理解并执行。但是,让渡必须有度:在坚决确保公众安全前提下,将对个人权益的伤害减到最小。

防疫进入常态化,防疫举措也在走向精细化。各地管理水平、基础条件和具体防疫形势都有不同,防疫手段需因地制宜。如何让抗疫举措更有温度,值得探索。据悉,上海此次隔离重点区域的居民,还允许带走宠物,如此周详考虑,除了爱护宠物的情感因素,也避免了置宠物于不顾可能带来的后续环境安全隐患。最大限度保证防疫有效性,同时尽量兼顾百姓生活便利和对个人权益的尊重,对每一个地区的决策者来说,都是对其整体治理水平和能力的考验。自律、善良和彼此尊重,才能达成整体的和谐、稳定、健康

新华社指出:北京和上海“只提轨迹不提人”的流调报告方式之所以赢得好评,在于把握好信息披露的分寸,拿捏好公权与私权的边界。特别是除必要的轨迹之外,不再公布患者性别、年龄等非必要信息,不给“隐私变谈资”以可乘之机,避免了信息溢出可能招致的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折射出信息化时代国家对公民隐私权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流调是针对患者家庭情况、出行轨迹、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调查,所接触的信息数据庞杂,信息经手的环节也多,流调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事关社会信任。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公布最高效简洁的有用信息,不仅能让公众对涉及区域和场所一目了然,节约了大家时间,又可避免流调报告成为窥探、评价他人生活的“管道”。这样的办事方式更能得到公众配合,也更能赢得群众信赖。

流行病学调查是

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

其实,不仅是公布方式的调整

当我们走近上海流调队伍

更能发现他们与病毒赛跑的努力和毅力

1月21日上海发现疫情后

全市组建超3100人三级流调队伍溯源时间、空间、人群间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在1月22日的发布会上介绍:疫情发生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阻断“下游”,排摸接触人员,划定风险区域,实施隔离管理,阻断疫情传播;二是追溯“上游”,明确感染来源,寻找疫情的源头。

本次疫情发生后,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已派出多批次人员,争分夺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四类对象,即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筛查对象。目前,已对确诊病例、112名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接112人、密接的密接234人均进行集中隔离;对社区、医院、酒店等15918名相关人员进行了筛查和闭环管理。通过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流调、第一时间检测筛查、第一时间管控,与病毒赛跑,控制疫情传播。

疫情溯源方面,主要通过对疫情发生发展的时间、空间、人群间“三间”分布分析,人员样本和工作场所、居住场所、活动场所环境样本检测以及全基因测序,综合运用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等方法,开展溯源调查。目前溯源工作也正在缜密开展过程中。

为了做好新冠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本市组建了总人数超过3100人的三级流调队伍,并组织了多轮次培训和相应的演练,以应对不同规模的疫情调查处置工作的需要。

“疾控女侠”还原

15小时追踪一条传播链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在发布会上还原疾控如何破案,与病毒赛跑。她说,疾控部门快速、有序,与其他部门高度协同,配合非常好,联动速度很快,总体配合度很好。那么疾控部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吴凡说,犹如“破案”,从手头仅有的线索深入开展。例如,当天晚上有一组连续工作15个小时,延伸包括很多人。最开始手头线索很有限,持续深入分析,复原有哪些关键节点与场所,排摸后再确定行动方案,兵分几路,分头取证排摸

这15小时市区两级之间迅速联动, 30个密接者当晚全部隔离,同时排摸出2817人,虽然他们与密接者的接触方式非常有限,但仍要“管起来”。市民可以想象深夜对2817人进行排摸,疾控部门进入重点场所找寻可疑人群,还原活动轨迹,在还原位点上的行为。至于场所涉及到其他的人,如果在场,要进行人、物采样。疾控部门采样476人,环境821件样品。

吴凡说,流行病学调查要两手都要硬,“一手硬”是流行病学调查“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另“一手硬”是实验室检测速度。当晚上千个环境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迅速出来。

吴凡说,特别感谢支持配合疾控部门的多个部门。例如,社区工作人员连夜去敲门,15个小时努力后延伸出来的这一条传播链,获得比较综合的分析研判结果,可以确定传播的风险极低。下一步力量便可转移到其他场所与传播链。

疾控排摸时,遇到“大白”上门,市民该怎么做?吴凡解释,首先要理解,市民遇到“大白”找你,是为了控制疫情,有些要到医院去调查、有些要在环境采样;其次希望大家配合,您可以提供日记、日程、电子缴费发票、通话记录等,各种线索都可以;时间、地点、任务、干什么,对疾控分析排摸非常重要。例如,我们在补充流调补了很多东西,之前还原的人没说“上了个厕所”,一些微小细节最终为“破案”找到了端倪。

“不提人,恰是因为心中有人”

为上海流调、上海防疫工作点赞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方佳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