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真落实“1+1+9”工作部署,提出“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大重点工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其中提到的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增强五大现代化都市圈的集聚功能等内容,与佛山关系密切,引起来自佛山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南方日报记者王辉 摄

1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佛山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特约通讯员覃剑摄

聚焦点1: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沉心静气心无旁骛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佛山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与此同时,“做强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之一。

对此,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鲁毅指出,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保持在55%左右,去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924.88亿元、增长2.2%,实现制造业税收563.36亿元,占税收总量的36.2%,制造业在稳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佛山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去年制造业投资下降9.7%,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不够牢靠,距离实现制造强市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佛山将继续沉心静气、心无旁骛发展制造业,全面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全力推动佛山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改革开放是佛山发展的根与魂。”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表示,在步入“十四五”时期的新起点,佛山一方面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双区”建设,积极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区域合作发展新优势。具体包括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完善“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加强与珠江两岸城市产业协同,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主动与沿海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北部生态发展区城市推进西江、北江流域上下游联动共治、协同发展。

省政协常委、佛山市政协副主席唐冬生认为,持续提升佛山等城市的发展质量,是广东在构建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新格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争取成为重要的典型和示范的举措之一。他建议,佛山要厚植制造业产业优势,在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对接广州商贸和科研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在佛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向广州学习先进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改善佛山的软硬环境,加速广佛全域同城化。

聚焦点2:轨道上的大湾区

抓好珠三角枢纽机场建设 实现佛山交通大发展

●报告提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具体包括建成佛莞城际等项目。省政府工作报告还连续第四年提到珠三角枢纽机场。

省人大代表、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表示,2018年至2020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珠三角枢纽机场的表述几乎都是“推进前期工作”,而今年的报告明确提出“抓好珠三角枢纽机场项目建设”,让他倍感振奋。

梁耀斌表示,高明将全力配合珠三角枢纽机场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江肇高铁、深南高铁、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等项目,完善铁路枢纽布局,早日实现后队变前队、边缘变中心,努力为全市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担当。

在佛莞城际方面,佛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佛莞城际铁路全线铺轨已经开始,项目建成后,线路可与京广高铁相连,同时串联起穗莞深城际、莞惠城际、广珠城际等多条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城际铁路,“不仅极大方便佛山居民出行,而且能够带动沿线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助力佛山与沿线城市的产业合作、人才交流、资源集聚”。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还指出,当前佛山正在谋划打造广湛高铁佛山站、珠肇高铁高明站、珠三角枢纽机场站、顺德学院站的基础上,结合既有佛山西站、三水南站,构成佛山“两主四辅”铁路枢纽布局,助力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要想富,先修路。”省人大代表、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陈洪锦表示,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将进一步释放佛山的区位优势,通过便捷的交通物流,承接广州、深圳等地的人才溢出、产业转移,聚集全球人才,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聚焦点3:省实验室建设

冲击升格“国家级”抓住窗口期引海外人才

●报告提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创新生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实验室体系,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10家省实验室建设水平。

省实验室的建设对广东提升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迈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佛山已启动建设了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两家省实验室。如何借助省实验室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佛山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佛山各界关注的焦点。

佛山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薛立伟表示,两大省实验室目标定位明确,季华实验室远期将冲击国家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则计划打造成为氢能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启动建设至今,两大实验室累计投入近35亿元,2021年还将投入超过20亿元。

“我们将聚集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两家实验室建设,推动早日步入国家一流领域,不管是在人才团队引进还是科技项目立项,都希望能够‘坚持四个面向’,综合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真正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为佛山乃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薛立伟说。

“一直以来,佛山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的成本较高,而此次的疫情让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看到国家的强大,提振了他们回国发展的信心,也能很好降低引才的成本。”省人大代表、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龙莉英建议,佛山充分利用好两大省实验室平台,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正当其时。

省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主委、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小文则建议设立科技经理人制度,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搭建一座桥梁。“科研机构和人员引进来后,不仅要提供项目资金,完善相关设备设施,还要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激励转化制度,注重产出效应,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尤其是应用型成果转化。”

聚焦点4:广州现代化都市圈

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公益设施指引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现代化都市圈要增强集聚功能,引导常住人口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城镇有序转移,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6座城市。

省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宏认为,佛山应该通过加强“三旧”改造,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目前“三旧”改造方向缺乏整体统筹,存在重点项目“改不动”、旧村改造容积率高企等问题。刘宏建议,借鉴广州旧村改造经验,建立旧村改造近期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近期项目一本台账。制定全市统一的旧村居、旧城镇重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近、中、远期的改造目标、规模并划定重点片区,有序推进各类城市更新项目。

在刘宏看来,目前规划设计标准缺乏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公益性设施指引。他建议,在总体规划中统筹布局市、区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在控规编制单元中清算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优先实施建立“容量-设施”常态化体检与修补机制。“对于人口容量和公共设施严重失衡地区,启动控规修编,通过规划容积异地转移、公益超额贡献奖励、城市更新和连片整备相结合等手段调节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成本收益,保障公益性设施落地。”刘宏说。

报告审议中,众多代表认为这是佛山集聚更多人口人才的政策利好,建议佛山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省人大代表、高明得力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英途达人(佛山)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麦荣华认为,打造广州现代化都市圈,佛山要深化广佛同城,更强调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同城化。

聚焦点5:大湾区中医药高地

厚植根基在传承创新中打造全国中医药强市

●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健康广东建设。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广东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明显,佛山也素有“岭南中成药的发源地”“岭南药祖”之誉,要在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发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

省政协委员、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与科研处副处长刘建萍表示,在世界中医药热的逐渐兴起和中医药抗疫需求不断增长的利好背景下,大力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她认为,广东要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动中药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名优中药二次开发和中药制造技术研究,研究开发现代化创新中药。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歌乐村委会梧桐村党支部书记罗纪锋则建议,要更加注重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对全省南药资源进行普查,收集统计好现有品种及其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地区等数据。给予省级奖补资金,专项支持地道中药材品种种植标准化、绿色南药基地建设,逐步提高种植基地源头生产能力,保证中药材产品安全可持续发展。

2019年,佛山中药产业总产值已超百亿元。为了推动佛山中医药卫生事业继续焕发新活力,2020年我市明确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

“基于佛山中医药如此的历史地位,在广东省加快打造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中,佛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更好地传承传统、开展创新。”省人大代表、禅城区祖庙街道兰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程桂琴说。她建议,在传承方面,佛山首先要关注中医人才断层问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发挥中医药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在创新方面,要加强对附加值较高的传统医药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针对当前社会老年化日趋严重的趋势,大力发展“中医+康养”产业。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阮凤娟、路帅、郑奕纯、梁建荣、林嘉慧、谈飞洋、特约通讯员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