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星期天,天气阴

记事人:市人大代表、重庆市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市政府参事 杨斌

在山城重庆,人行道不仅仅是提供给市民行走的道路,也是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

为了做好中心城区人行道完善提升,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改造人行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老城区次支路和背街小巷,步行环境仍不容乐观,所以我提出了《城市步行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关键》的建议,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改善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斌在两会现场

人行道改善提升成绩斐然

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大,如何解决城区内的缓堵问题?我认为近年来大力推行“公交+步行”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可是重庆是一座山城,受客观条件制约,之前修建的人行道步行环境不容乐观,所以去年1月,我市将“主城区人行道完善提升”列入了2020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当中。

这项工作要求按照“畅通工程、安全工程、舒适工程、美化工程”等四个方面统筹推进实施,重点对人行道涉及的路、树、灯、车、井、杆、线、牌、箱、亭、栏、桩等36项任务进行综合整治。

按照计划,2020年重庆将打造人行道示范道300公里、整治人行道50万平方米;2021年,完善提升人行道1000公里左右;2022年,完善提升人行道1500公里左右。

经过了一年的打造,2020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1日我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就有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去年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人行道改造任务依旧超额完成。

不过在参加两会之前,我也对人行道再次进行了摸底考察,既看到了渝北区观月南路这样美观大方的人行道,也看到了渝中区临华村附近不足1米的人行道。两种人行道鲜明的对比,说明在人行道完善提升工作上,未来还需要继续努力。

▲渝北区观月南路的人行道美观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渝中区临华村附近的人行道比较狭窄

街道社区可以参与其中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两侧应设置人行道,其供行人使用的净走道宽度不得小于1.5米;人行道应形成连续系统,不应出现断头路。

要想达到国家标准,中心城区人行道改造面临很多困难:过去拓宽车行道、压缩人行道遗留下的问题较多;建设用地条件差,达标改造难度大等等。

因此要想做好人行道改造的后续工程,需要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发挥市、区、街道、社区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我觉得人行道改造可以从街道、社区做起:首先由街道、社区对不满足标准的人行设施调查,报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列出整治的计划表,按照先易后难分年度推进实施,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资金安排并进行年度考核。

其次在条件受限的区域,可以一事一议、精准施策,建设方案可应因地制宜。比如合理采取架小桥、修短隧道等工程措施,建立舒适、安全、好用的人行系统,实实在在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步行条件。

同时为了人行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应该加强人行系统的整体规划,在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中,均应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把步行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车行交通规划建设同等对待,实现人与车和谐的交通环境。

最后人行道改造完成以后,也要加强管理,重视行人优先的路权观念,及时制止纠正占用人行道的各种行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管理养护水平,使人行系统彰显现代化大都市的水平。

人行道改造虽然是件不起眼的事,却关联着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公用基础设施。

做好人行道完善提升工作,既是为大家也是为自己,在一个畅通、清洁、舒适、安全的步行空间,未来的重庆肯定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