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相信不少人都露出会心一笑,因为经过这么多年媒体的大肆渲染和误导,在人们心中,意大利军队已经成为了''美食家''和''骑墙派''的代名词。即便实际上,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如此不堪,但是它的确闹出了不少笑话,曾经北非战场上的古比井战役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话说1940年,意大利正式向英法宣战,随后意军入侵北非的英军驻地,试图把控苏伊士运河这一世界运输交通隘口。

然而意军并非德军那般具有坚定信仰,相反,这些士兵从他们的领袖墨索里尼那里学到了骑墙和投机的精髓,因战力不及英军,很快被英军重创。此时的德国看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如此不济,就派出了号称“帝国之鹰”的机动作战大师隆美尔出马支援,很快就把英军主力挫败,战局得以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来到1941年11月,此时北非战场已经进入战斗的第四阶段。在此之前,德意联军已经同英军展开了数次激烈的交锋,并夺取了战争的主导权。然而此时,由于德国在与苏联的战争中损失惨重,所以导致北非战场的后勤供应不足,法西斯军队因此开始显露出战争颓势。与此相反,盟军也对北非战场加大了兵力的投入。特别是在一个月后,美国也因为珍珠港事件参战,进而开始介入北非战局,因而北非的德意联军颓势更加明显。

在这番战局的巨大变化下,英军把握战机,迅速出动11.8万兵力、924辆坦克和1072架飞机对德意联军发动''十字军战士''攻势。因意军难当重任,所以英军的早期攻势大部分被隆帅统领的德军吸引了过去。而当隆帅扛住攻势之后,他迅速向意军发布了向英军侧翼发动进攻的命令,以减缓德军的单方面压力。

不过, 当时意军原本就意志薄弱、战斗力低下,当他们发现英军这次玩真格以后,也没有死战的想法。所以当意军在战场上与英军相遇以后,他们只是随便开了几枪、放了几炮,之后便打算同英军交涉,商谈投降事宜。

反观此时的英军是作何想法呢?彼时由于英军在北非战场上的装备和兵力都胜于意军,战时捷报连连,再加上意军一贯给人''儒雅随和''的印象,所以他们并没有想要接受意军的投降。恰恰相反,由于之前英军曾被德军重挫,急于通过一场战争来恢复自己的形象,而意军便是绝佳的开刀对象,所以英军不仅无视意大利的投降,反而将意大利派来谈判的使者给枪毙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成想,英军此举偷鸡不成蚀把米,深深地刺激了意军“脆弱的心灵”,让意军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侮辱。于是,原本佛系的意军也不再颓唐,反而一股怒气冲上心头,发誓要把英军彻底打败来挽回自己的面子:反正已经退无可退,还要遭受你们如此践踏尊严,那便战罢!

1942年1月18日凌晨,此时暴雨初歇,空气十分潮湿,雨水沉积在战壕之中,彼时天空中还是铅色云层。此时并未有雨后宁静之景象,远处的英军正驾驶着坦克和装甲车群朝着意军袭来,引擎之声隆隆作响。此时壕沟中的意军放眼望去,只能看见黑压压的一片,面对强势的英军,说不紧张那绝对是假的,意军士兵们握枪之手都已经冒出冷汗。

很快,英军坦克已经驶入阵地,彼时阿里埃特装甲师将他们的野战炮和重炮纷纷亮出,万炮齐鸣,意军士兵则在壕沟之中密集射击。英军的薄皮装甲坦克触雷即止,难以进发,而其他的重型坦克则再度重组三角阵势,迎难而上。英国步兵伺机等待坦克突破敌军防线,准备进行协同作战。

但是意军这次并未太过惊慌,因为他们心中想着,实在不行就打道回府,反正天塌下来还有德军撑着,所以他们面对英军的强大火力,竟然仍旧军心稳定。当英军更多的坦克逼近战壕之时,意军采用37毫米的反坦克炮给予疯狂反击。或许此时的意军应该感谢隆帅,因为他平时对他们的训练,让这些反坦克炮手的精度大大提高,进而导致英军坦克难以前行。

当时的古比井阵地反复上演着坦克轰炸意军战壕,而意军炮手又反让英军坦克瘫痪的戏码,战斗到后来,意军和英军步兵都纷纷拿起枪械互相近身射击,以及肉搏。终于,英军终究没能经起这次长久而持续的战斗,在遭受惨重损失以后,活着的士兵一个个仓皇撤离意军阵地。

放眼整个二战,古比井战役可谓是意军最高水准的战役之一,而英军第22装甲旅也为他们不接受投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被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再之放眼整个世界战争史,因为被拒绝投降而把对手杀得头破血流的滑稽故事,加之事情是发生在一支很“佛系”的弱旅身上,估计也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