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到山上或者野外的小伙伴一定在一些植物上发现过一些白色的“泡泡”,许多老人说这是蛇的口水,小时候的我们对这个说法也是深信不疑。

那么,这些泡泡真的是蛇的口水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泡泡当然不是传言中蛇的口水,因为蛇虽然有唾液腺,但是无毒蛇的唾液腺分泌只会在进食的时候润滑使用,而毒蛇的唾液腺其实是毒腺,毒腺的分泌通常经由毒牙注入猎物体内,虽然像眼镜蛇会喷射毒液,但是毒液也不会呈泡沫的形状,而是透明的液体。那么,植物上白色的泡沫究竟是谁弄出来的呢?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植物上的泡沫

植物上的泡沫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在野外的水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面上会有成团的泡沫,而且水生植物越多的地方泡沫越多,这些泡沫其实是水生植物本身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造成的,与其他的生物无关。

第二种是在垂直在水面上的植物叶片上。在一些池塘附近通常会有一些植物,这些植物会向水生长,以至于枝叶会垂直于水面之上,这些叶片上也会有泡沫,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的干部高于水面,它的叶片上也会有泡沫。

第三种就是远离水体的植物叶片上也会有泡沫。

以上这三种泡沫的来源都完全不同,第一种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造成的,第二三种分别也是不同的动物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第二、三种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动物。

会在植物上“吐”泡泡的动物

符合第二种情况且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动物只有一种,它就是树蛙。树蛙属于两栖纲树蛙科树蛙属,在该属下一共有超过80种不同的树蛙,主要分布在亚洲,在我国境内约有10种树蛙的分布,最常见的就是斑腿泛树蛙,它们几乎在我国南方的各地都有分布。

树蛙体型比较的小,体长通常都在4-8公分左右,从外观上看,不同环境中的树蛙体色也不同,其中大部分的树蛙体色以绿色为主,也有灰色、橙色等等,这是因为体色于树蛙来说是一种保护色,因此,所有树蛙的体色一定是接近环境颜色的。

树蛙的繁殖习性基本一致,那就是都喜欢爬到水域附近的树上进行繁殖,而且它们产卵所在的地点一定是垂直于水面之上的,这是因为当卵孵化后,小蝌蚪能够第一时间落入水中。与青蛙一样,树蛙繁殖也是靠“抱对”。“抱对”虽然是蛙类的繁殖方式,但是它不同于哺乳动物的交配,而是单纯地抱在一起,目的是雄性刺激雌性排卵。

在排卵前,雌性树蛙首先会排出大量的泡沫,之后再把卵排在泡沫之中,因为在树上排卵,如果没有这些泡沫,卵就会掉入水中,从而造成无法孵化。而且这层泡沫还有保持卵湿度以及保护卵的作用。

之后,这些泡沫会一直存在到卵孵化,所以,我们就能从一些植物上看到泡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种情况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非水体附近的植物叶片上看到的泡沫。这些泡沫是蝉的近亲制造的,它们就是沫蝉。沫蝉又称吐沫虫,它与我们夏天常见的蝉是同目(半翅目)不同科的动物。从外观上看,沫蝉就像袖珍版的青蛙,体长在1-1.5公分左右(成虫),与蛙类不同的是它身上有翅膀。

沫蝉是沫蝉总科下所有昆虫的总称,在沫蝉总科下有超过2000种不同的种类,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寒带除外),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有草地沫蝉、稻沫蝉等等。

沫蝉大都是陆地上的物种(也有栖息在沼泽中的种类),它们之所以会吐泡泡,与树蛙如出一辙,也是繁殖需要,不同的是树蛙是通过泄殖腔直接排出的泡泡,而沫蝉排出泡泡的方式有些复杂。在繁殖期,沫蝉会从腹部的腺体以及肛门同时排出一些分泌物,这两种分泌物会发生反应,然后再通过腹部的瓣吸入空气进入分泌物中,最终形成小小的泡沫,泡沫不断的堆积形成了卵的孵化“池”。

之后,雌性沫蝉将1毫米左右的卵产入泡沫中,卵在孵化后,若虫通常只有1-1.5毫米长,它们依然会待在泡沫中,因为泡沫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罩,可以让若虫躲避天敌,而且还能保持若虫的体表湿润。此后,若虫在里面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与蝉的若虫一样通过口部的刺吸式口器吸吮),慢慢长大。

若虫经过2-4次蜕皮之后(也就是2-4龄,不同的沫蝉蜕皮次数不同)就要开始羽化了。与蝉的若虫(知了猴)羽化一样,沫蝉的若虫在羽化前也大都会垂直于地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牢牢地抓住植物,然后从头部开始,慢慢的出来,最后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成虫的翅膀完全张开,成为成虫。此时的泡沫基本就消失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陆地植物上的泡沫并不是蛇的口水,而是动物有意而为之,从整体上看,可以在植物上留下大片的泡沫的动物有两种:树蛙和沫蝉。其中树蛙的泡沫大都在垂直于水面的植物上,而沫蝉的泡沫则会出现在草地、柳树、榆树等等一些植物之上。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为了繁殖后代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