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历史上有哪些顶级骗局?

那必须提名苏秦死间计划。

01

过去对苏秦的了解,基本是以《史记·苏秦列传》为本。

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其中16章不见于任何史书,是失传已久的古佚书,而且大部分与苏秦这个人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纵横家书

今人以这16章,结合《战国策》与《史记》的记载,为我们还原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潜伏”史。

其计划的精妙与宏大,执行者的隐忍与坚毅,计谋成功后的效果与最终结果的徒劳,令人击节赞叹、感慨不已。

恐怕在人类历史上也鲜有能与之相提并论者。

《史记》中记载的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学纵横之术,最终见用于燕国,然后合纵六国对抗秦国。

他设计成就张仪为秦相的故事也很精彩。

然而《史记》的记载很可能并没有那么贴近真相。

经过《战国纵横家书》的还原,苏秦实际上比张仪要晚。

与张仪同一时期,靠“合纵”对抗其“连横”谋略的纵横家,其实是公孙衍。

而苏秦的主要任务是“死间”。

02

战国时的兵法已经开始强调用间,特别有名的,像郑国当间谍给秦国修渠,结果还帮助了秦国国力的提升。

而“死间”是一种极特殊的间谍。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为了完成任务,必然会死。

有趣的是,谁是战国纵横家心目中优秀“死间”的代表呢?

是商时的伊尹和周时的太公望/姜子牙!

不知道这只是传说,还是说战国时的人能够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史料,上面记载了更为惊心动魄的历史。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读书很多很用功。

早年以“义兵”一统天下的理论游说秦昭王,但未被采纳。

后来他得到了一本《太公阴符之谋》,这是一本讲太公如何用阴谋诡计灭亡殷商的书。

然后就像武侠小说里得到绝世秘籍的主角一样,苏秦逆袭了。

苏秦学完这本书,就去游说燕国。

他的计划是:作为燕国的间谍,出仕齐国,获得齐王的信任,左右齐国的外交政策,膨胀其四处攻伐的野心,以此来灭亡齐国。

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

——《六韬·三疑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350年形势图

03

这张图是公元前350年的形势图,而苏秦是在公元前294年献策燕王的。

当时秦、赵、齐三强鼎立,楚国紧随其后。

七国之中,燕国实力弱小,南有强齐,西有强赵,北有山戎、东胡,地缘政治环境很差。

而且燕国刚刚由于一场内乱,被齐国趁虚而入,燕王哙和相国子之被杀。

只是在其它几个大国的干涉下,燕国才免于亡国。

在这种情形下,苏秦建议燕王,派他出使齐国,视情形而定,实现三个战略目标:

  1. 最好的结果,是令齐、赵交恶,联赵伐齐;

  2. 中等的结果,是“五和,不外燕”,也就是争取燕成为五国联盟中的一员;

  3. 最坏的结果,也可以让齐、燕交好,自保安全。

燕王同意了苏秦的计划。

临行时,二人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苏秦)谓燕王曰:“今日愿耤于王前。(假)臣孝如增参,信如尾星,廉如相夷,节有恶臣者,可毋(惭)乎?”王曰:“可矣。”“臣有三资者以事王,足乎?”王曰:“足矣。”“王足之,臣不事王矣。孝如增参,乃不离亲,不足而益国。信如尾星,乃不延,不足而益国。廉如相夷,乃不窃,不足以益国。臣以信不与仁俱彻,义不与王皆立。”王曰:“然则仁义不可为与?”对曰:“胡为不可。人无信则不彻,国无义则不王。仁义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自复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苏秦说,我像曾参一样孝,像尾生一样守信,像伯夷一样廉洁,大王觉得够了吗?

燕王说够了。

苏秦说,曾参是孝,一步不离开爹娘,于国无益;尾生是守信,连自己的命都续不了,于国无益;伯夷不知道怎么用阴谋诡计,于国无益。

燕王问,难道仁义没有用吗?

苏秦说,谁说没有用?人无信而不彻,国无义而不王。仁义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仁义是自复之术,不是进取之术。

“臣进取之臣也,不事无为之主。”

饮尽,挥手,入齐。

04

苏秦入齐第一件事,是去见了当时的齐相韩珉。

在会面中,苏秦自比管仲,视齐湣王为齐桓公,许诺说如果韩珉能够说服湣王,给他高官厚禄,他将倾燕国之力帮助齐国。

为表诚意,他愿意说服燕王以王子为质,两家合谋伐宋。

韩珉同意了他的建议,把他引荐给齐王,齐王封他了武安君。

燕国出兵两万人助齐伐宋,齐“虚北地以行其兵”,以示信任。

但燕将张㢈率军入齐后,还是跟齐国产生了矛盾,结果被齐王处死。

燕王感到屈辱万分,但还是派苏秦向齐国谢罪。

君臣隐忍可见一斑。

齐、燕攻宋后,赵国内部出现两种意见:

一种,如韩徐为等认为应当联燕攻齐;

另一种如李兑认为应当与齐国联合。

苏秦又特意离间了齐赵关系,令齐国收回要送给李兑的封地。

由此,赵国两派都怨恨苏秦,把他囚禁起来。还是燕王派遣使节解救了他。

但苏秦知道,此时不答应赵国联合攻齐的意见,只因为最佳战机尚未到来。

就在此时,魏冉(穰侯)联合齐、秦攻赵,赵国实力受损。

秦昭王派使节出使齐国,希望能并称“东、西二帝”。

秦昭王剧照

苏秦建议齐王,如果称帝则天下共厌,而如果取消帝号则可以使天下爱齐憎秦。

因此连横攻赵,不如去帝号而合纵攻秦,顺路灭宋。

齐王很喜欢这个建议,而苏秦也借此避免了齐秦联合,过分削弱赵国的后果。

在秦昭王好友韩珉的努力下,秦、齐又开始走向联合。

当时秦国跟宋国关系非常好,一直不希望齐国攻宋。

此时苏秦又出使秦国,以齐国同意秦国获取魏国的安邑为代价,换取秦国同意齐国灭宋,并且承诺齐国攻宋之后,就“西面而事秦”。

权衡再三,秦昭王答应了苏秦。

然后,为了避免魏国迫于秦、齐压力而过快投降,妨碍联盟伐齐的大计划,苏秦又出使魏国,希望魏王继续与秦国作战。

就在此时,魏国发现苏秦早已许诺听任秦国获取安邑,于是囚禁了苏秦。

后来在苏厉的劝说下,魏王才释放了苏秦。

此时的齐国,外交上刚结束合纵攻秦,马上又跟秦国联合;军事上刚刚攻灭宋(为什么要攻宋呢,因为宋有当时的商业大城市陶邑),还没来得及消化战果。

天下厌之,国民疲弊,这,正是攻齐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286年形势图-齐国破宋

05

齐国破宋之后,其余诸国恐惧齐国因此坐大。

在赵将韩徐为和魏相孟尝君(一个齐国宗室,把伐齐当做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的主导下,秦、赵、魏、韩、燕五国相约合纵攻齐。

这次攻齐的主将名字,叫做乐毅。

熟悉这个名字的人,就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了。

公元前285年,乐毅统帅五国联军,进攻齐国。
公元前284年,苏秦因反间罪,被齐国车裂于市。
同年,齐湣王为赶来“援齐”的楚将淖齿杀死。
5年之中,乐毅下齐国70余城,皆为燕郡县,唯余莒与即墨二城。
后燕王以骑劫代替乐毅,被田单击败,齐复国,然自此之后,一蹶不振。

06

为了不熟悉这段历史的同学,再捋一遍:

苏秦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忠诚的对象,那就是燕王。

他为燕王出的计策,是派他出使齐国,鼓动齐国对外扩张,制造对齐国不利的国际关系,以达成合谋伐齐的战略目的。

而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赵国。

赵国是当时毗邻齐国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又跟燕国接壤,所以最重要的是让赵国有意愿攻齐。

苏秦计划的第一步,是助齐攻宋,取得齐国的信任。

但攻宋之后,赵国内部出现了想要联合齐国的派别。

如果齐、赵联合,那么燕国削弱齐国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了。

所以苏秦接下来又要离间齐赵关系。

但是离间齐赵关系后,秦国又利用这个机会联合齐国进攻赵国。

而想要利用赵国,就不能让它被削弱得太厉害。

所以苏秦又离间了齐秦关系,主谋合纵伐秦,这是《史记》记载苏秦的人生巅峰。

伐秦之后,齐秦又开始联合,苏秦此时入魏,试图说服魏王继续对秦作战。

因为当时齐秦还在联合,如果五国联合伐齐,秦国想要救援齐国的话,必须经过魏国。

所以魏国不倒向秦国,是伐齐大计不被秦国干涉的重要条件。

苏秦在这里的劝说是失败的,但并没有影响后续计划。

因为秦国取得安邑后,转身就撕破与齐国的和约,翻脸攻齐了。

然后在乐毅的主导下,攻齐大胜。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战国史》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在对话框菜单里有本号推送文章分类整理清单,可快速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