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娱乐圈,关于生孩子的事儿闹的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一众官媒。看着现在的小年轻们对于生子这件大事办的这么草率,不知道是应该夸他们打破思想束缚,还是应该喷他们越来越不守规矩。在老北京人的观念里,人这一辈子就这么三件大事,出生、结婚、死亡。 所以老北京人对于两个"三"特别重视,一个是"洗三",是指小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一个"接三",是指人去世后的第三天。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洗三"有什么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北京人讲究在新生儿在出生满三天后才能洗澡,目的是为了洗去灾祸带来祝福。在老北京人看来,"洗三"是人生经历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全家人的头等大事,仪式感相当强。"洗三"也叫"三朝洗儿",在这一天,家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到家里参加宝宝的沐浴仪式。这个习俗已经不知道流传了多久了,如今在雍和宫的法轮殿里,还有一个名叫"鱼龙变化盆"的文物,据说这就是当年乾隆皇帝在举行洗三仪式时用过的澡盆,由此可见,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家,都有"洗三"的习俗。

在"洗三"这一天,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专门请一位职业干这行的人来主持"洗三"大礼,这个职业就是旧社会三姑六婆中的稳婆,也就是老北京人俗称的产婆,也有叫接生姥姥、吉祥姥姥的。"洗三"的时候,亲属、邻居都会到场贺喜。有了客人,那必不可少的就是宴席了。在北京人看来,凡是重要的日子,基本上就是在两样吃食里挑,一个是饺子,另一个就是面条。而在"洗三"这天的标准吃食就是"洗三"面,其实就是打卤面。 "洗三"仪式的时间一般定在午饭后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准备工作,主家把"洗三"用到的道具摆放好,在正堂屋供上十三位娘娘的神像,分别是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然后在香炉里倒满小米,当做香灰,由稳婆焚上三柱香。再摆上一对儿祭祀专用的红蜡烛,下面压着黄色纸钱、金箔叠的元宝,算是对各路神仙的孝敬。宝妈的热炕上还要供上"炕公、炕母"的神像。由此就拉开了"洗三"的序幕。

第一步,添盆。主家按照长幼的顺序,依次往盆里舀一小瓢水,再放一些金银疙瘩、硬币,也可以放一些喜果,比如红枣、花生、桂圆、栗子之类的。与此同时,稳婆会在一旁说一些吉利话,类似"长流水,聪明灵俐""早立子""桂圆桂圆、连中三元"等等。

第二步,正式开始给宝宝洗澡。孩子一着水,大多都会吓一跳,然后哇哇大哭。孩子哭的声音越大,家大人越高兴,这叫"响盆"。这时候,稳婆又张嘴了:"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第三步,用艾叶球象征性的给宝宝来个艾灸。然后给宝宝梳妆打扮一番。稳婆的手忙着,嘴也不停着:"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女婿)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然后再用鸡蛋往宝宝脸上滚一滚,说什么"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第四步,用一颗事先准备好的大葱,在宝宝的身上打两下,为什么用大葱呢?因为葱和聪明的聪是谐音,这叫:"一打聪明,二打灵俐。"然后稳婆再把葱扔到房顶上,寓意宝宝长大后聪明绝顶。呃,但愿不是谢顶就好。

第五步,稳婆拿着秤砣在宝宝小手的位置比划两下,念叨着:"秤砣虽小压千斤。"这是寓意宝宝长大后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六步,把宝宝放到一个茶盘里,然后把金银元宝往宝宝的胳肢窝下一放,稳婆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寓意着宝宝长大后大富大贵。

第七步,用镜子往宝宝的屁股上照一照,接着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到了这一步,宝宝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家大人就可以把宝宝重新包裹起来了。

第八步,稳婆把之前供给各位娘娘、炕公炕婆的纸钱、元宝等贡品,拿到院中一起焚烧,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

第九步,把刚才烧尽的灰,用红包包起来,放到炕席底下压好,愿炕公炕婆永远保佑这一家人平平安安。最后稳婆给主家道喜,主家封个大红包给稳婆。到此,"洗三"的仪式就大功告成了。

现在生孩子都去医院,第一次洗澡也都是医院的护士来完成,"洗三"的习俗也就渐渐被淡忘了。但是大家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却丝毫不减,毕竟不负责任的父母还是少数。对此,各位朋友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