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史书中,有名有姓有事迹可考的大概有五千七百多人,河南籍的占了六分之一。这其中又有很多人物影响了华夏文明乃至世界,居功厥伟。金灭北宋是个分界线,从此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到江南,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成了战火频仍之地,便逐渐没落了。尤其到了工业文明时代,河南终究是落后了,正如河南人口占了全国十四分之一,而大学数量却只有全国的百分之一,河南成了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这是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地缘条件所决定的,好在随着中西部大开发的进行,河南将逐渐恢复十省通衢之地的优势,也势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作为河南人,举办“河南历史人物点将录——郭亚东、王东百联书法网络展”,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河南的历史,了解河南的光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我们也将继往开来,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辉煌。感谢李逸野先生为此次活动题词。

——庚子冬月王东于乌有兰若

厚重河南,豫见中国:河南历史人物点将录——郭亚东、王东百联书法展(第三辑)

书法:郭亚东

撰联:王东

吕尚

动心忍性,半生寒微,一遇风云便化龙,竟成灭商兴周大事业;

修德振武,四朝股肱,自依帝王可驱熊,终为封国建邦老诸侯。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路史》:太公出东吕。吕,莒也(今山东日照莒县)。。姜太公的先祖曾封于吕,故以吕为氏,又称"吕尚"。此外,在先秦文献中还称他为"太公望"、"吕望"、"吕牙"、"太公"、"师尚父"等,后世则俗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是我国商周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西周文、武、成王三代的主要政治、军事宰辅,史称其"佐天子为圣臣,治邦国为圣",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他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封国之一-齐国的开国始祖。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军事谋略,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庄公

破京克段,掘地见母,假道学原知情非得已处;

攻卫盟鲁,刈麦射周,真王者最怕乐不思蜀时。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称"郑庄公"。

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领兵与之战于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时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史称"繻葛之战"。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庄",故史称"郑庄公"。

在执政期间,政治上,郑庄公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郑庄公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信陵君

弈棋非寇,奈何臣贤主疑是六国通病也;

窃符救赵,可惜秦强我弱乃天下大势乎?

信陵君即魏无忌(?-前243年),魏国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河南宁陵县), 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魏无忌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无忌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为秦所灭。著有《魏公子兵法》。

张良

楚灭汉兴,不愧智圣;

功成身退,真乃达人。

张良(?-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衡

知地理晓天文,造两仪前无古人,后世赞其科圣;

学五经通六艺,书三赋冠绝当时,中州誉为大家。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已经散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张河间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蔡文姬

婚嫁三夫终非己愿,胡殿空羡太平犬;

诗书二章岂尽生涯,寒月独怜乱离人。

蔡琰(生卒年不详),本字昭姬 ,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吴道子

一时所会即神遇,

千古奇迹休意求。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韩愈

师说马说,百代都听先生说;

杂文祭文,至今尚学高士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禹锡

先生高义,应是陋室铭中人物;

夫子多情,难寻玄都观里桃花。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郭 亚 东 简 介

郭亚东,鹿邑人,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逸野。作家、诗人、书画家,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逸野艺术馆馆长、文化中国网总顾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书画作品四十余次参加省市和国家展览,曾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2006年6月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草书手卷《杜甫诗卷》。作品和艺事入编《河南书画名家志》、《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等。

王 东 简 介

王东,河南周口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化中国网创始人,李逸野艺术馆副馆长,河南派普文化传媒策划总监。

【原创声明:未经文化中国网原创作者给予授权,不得转载、抄袭、翻写,侵权必究】

编辑:孙兴
美编:刘应元
监制:孙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