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诗歌开始,“静”便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概念,且出现了大量趋向静美的作品。譬如,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里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王维《鸟鸣涧》里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里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等。这些静美诗句,总能让人心灵安静、岁月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夜雪》,便是一首经典的静美诗作。它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说到冬日白雪,它与春日骄阳、夏日清风、秋日枫叶一样,都自带一种宁静的美,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缕平和之美。而《夜雪》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它歌咏了白雪的静美,还凸显了冬夜的寂静。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首先,诗的开篇“已讶衾枕冷”,是白居易对于冬夜的感觉描写,即我真的很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和枕头竟然都是冰凉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句诗里虽然没有提到一个“雪”字,但其实它是在写“雪”。我们都知道刚刚下雪时,气温是不会那么快下降的,但雪越下越大,且越下越持久的时候,气温便会逐渐降到最低点,人的寒冷感也就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见窗户明”,即又见窗外一片通明,是白居易对冬夜的视觉描写。同样这里没有提到一个“雪”字,但通过白居易在夜深时分忽见窗明,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雪不仅下得大,还积得深。所以白雪的强烈反光才给黑暗的夜带来了亮光。诗到了这里,“夜雪”的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综合诗的前两句来看,也就是说表面上句句写人,实际上处处写雪。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即到了深夜,我才知道是外边下了很大的雪,因为我不时得能听到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由此可见,这两句诗与前两句一样,都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凸显雪下得大、积得深。不同的是,前面两句是感觉、视觉,这里是听觉而已。另外,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对于屋里的人来说,本就是很微小的。

所以这里它其实还凸显了冬夜的寂静。那么问题来了,白居易为何这个时候还没有入睡呢?这就离不开《夜雪》的创作背景了。事实上,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时。因此,冬夜的寂静,也就意味着白居易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如此一来,环境的寂静、寒冷,与处境的孤寂就自然地融为一体了,诗情和诗境也就丰富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白居易的这首诗,篇幅很短小,仅有二十字,但它却依次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场夜雪,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而从咏雪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寻常诗作中的洁白无瑕,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雪的静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