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糖小三 壹心 图|壹心 封面图:Whiskey

几年前写过一篇《旧时长沙城内有152个庙,今天你却只知道开福寺》,让很多长沙老口子们知道“哦~长沙原来还有这么多老庙啊”。这篇稿子是依托我的毕业论文完成的,当时我在长沙市区内苦苦寻找老庙遗迹,在所剩无几的庙宇建筑里拼命深挖,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

在答辩之时,忽然听说因棚改在楚湘街又找到一处老庙——天符宫。但论文已完成,所以没有加进去,非常遗憾。不过,我与天符宫的缘分不止于此,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长沙城南这最后一座老庙。

拆迁重现“天符宫”

初听闻天符宫是2018年5月19日,“名城长沙”发布了文章《走访长沙天符庙》,看完后我就直接跑楚湘街找老庙去了。当时楚湘街应该已经开始走拆迁程序,街上商铺大多关了门,冷冷清清,没什么人,不复以往的烟火气息。

花了一阵功夫,穿过一栋三层八九十年代的白色瓷砖建筑,再经过一栋红砖房后,“天符宫”终于呈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的楚湘街及天符宫 图片来源:志大少爷

初见天符宫,我内心是复杂的:看到其符合长沙传统木建筑制式的屋架,能确定其年代不晚于民国;看到梁下的镂空木雕装饰,同比于长沙现存只剩大殿的祠庙,更胜精美;又看到屋架之下六根麻石柱子作为支撑的特殊做法,一时之间,喜不自胜。

可是,转念一想,楚湘街即将面临大拆迁,这珍贵老庙的未来究竟将何去何从呢?应该不会拆除吧?但是保留下来只剩大殿的天符宫该怎么再利用呢?种种思绪纷繁搅扰,让我甚是纠结。不过幸运的是,我即将离开长沙前往外乡工作,这些问题不需要我再去思考,留给之后的人就好。

天符宫全景图 糖小三拍摄于2018年5月22日

再次听闻天符宫已经是2021年年初了,长沙的小伙伴们告诉我,楚湘街已基本拆除,目前只留下天符宫和其后面的楚湘幼儿园孤零零地立候在一片废墟之上,等待“命运的审判”。

也有可能是时机未到,据说好像是因为幼儿园还在上课,等到放寒假学生们都离开学校,天符宫和幼儿园这“一老一小”就可以携手离开这片垃圾废墟之地了。

天符宫鸟瞰图 壹心拍摄于2021年1月14日

2021年1月22日深夜,我的恩师著名古建学家、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发了一条呼吁保护天符宫的微博,一下子引发了众人关注,将天符宫的“生死”命运由幕后博弈推向台前,迅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许多长沙市民开始密切关注天符宫的命运,强烈呼吁原址保护。

我想,此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在呼吁保护的同时,极其有必要认真严谨地回溯一下天符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让今人看到他的原貌,感受到他曾经的繁华,进而明白“我们保护的到底是什么”。

是“宫”还是“庙”

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天符宫原为一连四进的庙宇,有一字墙山门,山门后为戏台,戏台正对为正殿,现存的天符宫仅保留正殿一间。正殿坐西朝东,为三开间、平面上有六根石柱、两坡硬山屋顶的传统形式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符宫航拍图 壹心拍摄于2021年1月14日

查了许多天符宫的老故事,也问了许多曾经住在楚湘街上的老人家,他们都称天符宫为“天符庙”。

也曾记得恩师湖南大学柳肃教授曾在课堂上说过,中国古代佛教称寺、院,道教称宫、观,而信仰类的建筑多称为坛、庙、殿、台之类。天符宫祭祀天符大帝,是民间的神庙,理应叫庙,会更符合常理,因此天符“宫”应该改口叫天符“庙”。

不过,就志大少爷在天符宫附近找到的一块界碑看,虽然上面文字难辨,但依稀可见“天”和“宫” 二字。所以,即便信仰类建筑叫宫不那么常见(还是有,比日天后宫、万寿宫、禹王宫这种会馆型的信仰类建筑会以宫为结尾),但界碑为大。故,叫“天符宫”或“天符庙”,都是可以的。

天符宫界碑 图片来源:志大少爷

到底是祭祀谁的?

天符宫肯定是祭祀天符菩萨的(严格来说,只有佛教才能叫菩萨,但是我们老百姓习惯谁灵谁就是菩萨,这是个约定俗成的事)。那天符菩萨是谁呢?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所谓“天符“就是玉皇大帝颁发的圣旨,并且是由玉皇大帝坐下之神仙发布出来的。湖南、湖北、江西一带认为这个发布”天符“的神就是“天符大帝”。

除了传达上天旨意外,天符大帝还有收瘟摄毒、驱邪治病的功能,因此很多地方常常会请天符大帝驱除瘟疫、保佑平安。简而言之,天符大帝就是疫情期间民间最爱祭拜的管瘟疫的菩萨。

事实上,天符宫最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除了拜祭天符菩萨外,还合祀了另外一位彪炳史册、崇德报功的先贤——八方王爷赵汝愚。

赵汝愚(1140-1196):宋宗室。字子直,江西余干人。当过宰相,忧君爱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北方游牧民族金国南侵大宋,南宋朝廷出现主战派与投降派之争,岳飞被投降派秦桧害死于风波亭,激起了南宋主战派的不满。主战派将领“八方王爷”——南宋宗室福王赵汝愚敢于冲风冒雪,千里出征奔赴抗金前线。后被奸臣陷害,被贬到宁远当军节度使。赴永州,至衡州时暴卒,遗体运至长沙,停殡于开福寺。

长沙人历来忠义爱国,于是将赵汝愚葬于长沙南门外的妙高峰。宋理宗时,国家为了纪念赵汝愚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封为福王,谥忠定,祀称“八方王爷”。目前有长沙、余干福王二墓,但不知道哪个是真墓,哪个是衣冠冢。长沙的福王墓位于青山祠,民国时期有所修葺,目前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得好好的。

赵汝愚画像 图源:1923年修《浙江上虞赵氏宗谱》

赵汝愚墓现状照片 图片来源:志大少爷

至于天符菩萨和赵汝愚为何会被合祀呢?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讲赵汝愚曾在长沙做过县令,为官清正,受湖南人民的敬崇,是廉洁奉公的表率。某年春,湘江河里涨大水,从衡州浮来了福王赵汝愚的木偶像,长沙百姓将其捞上,顶礼膜拜,并集资在楚湘街建庙供奉。于是长沙民间便有了这样一句谚语“大河里浮(长沙方言念báo)菩萨,来煞哒神”。所以天符宫(庙)又称八方王爷庙。

这一长沙民间传说,无疑又给天符宫增加了另一层文化的色彩,成了廉政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通过天符宫,百姓获得教化,感受到古代清官的廉政德风,自觉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另有一说,楚湘街天符宫原供奉天符菩萨,无显赫名,香火冷清,长沙百姓决定将赵汝愚(八方王爷)迎入天符庙与天妃菩萨合祭。自“八方王爷”合祀后开始香火鼎盛,成为湘江边上重要的宫庙,远近居民均到此求拜八方王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自罡所绘天符宫外庙会插图

经过文献梳理发现,一位叫曾庆仁的老前辈在2018年第11期《老年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那街,那庙,那少年……》里回忆了天符宫,且足以表明至少在1950年代时,天符宫仍是长沙极其热闹的所在。通过他透着乡愁的文字,我们仍可窥见天符宫当年的鼎盛与繁华:

楚湘街地处长沙南门外, 街不宽也不长, 但北有西湖码头,南有灵官渡,特别是街中有一座声名远播的天符庙, 使得它在20世纪50年代也不失为热闹的去处。

庙里的菩萨多,这个菩萨那个菩萨的生日也多。一遇菩萨生日,庙里便热闹了,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庙内庙外,人山人海,鞭炮声不绝于耳, 香烛烟气弥漫数条街。各种经营食品杂货的小摊小摊摆满街头巷尾,应有尽有,照现在的说法,也是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我家就住在这楚湘街上

……

每逢庙会,王娭毑为了“赶头香",天刚蒙蒙亮,就扶着半醒半睡的我向天符庙踽踽而行。进得庙来,我们就直奔大雄宝殿。记得第一次走进这阴森森的大殿, 只见殿堂两厢立着丈八的四大金刚, 个个高大威猛, 前面又垂着烟熏得发了黑的黄布幔子, 更显得高深莫测,法力无边。中间的菩萨虽慈眉善目却也是高高在上,气势逼人,好像用深不可测的微笑对我说: "小子,你的一切都掌握在我手中。”

……

我实在按捺不住,趁王娭毑与庙祝算香火钱时,一溜烟地跑到了菩萨宝座后面,想看个究竟。哪知后面一片昏暗,似有一阵阵阴风吹过,让我感到头皮发麻,便不顾一切地从一扇虚掩的门冲了出去“哈哈!”没想到,出门就是阳光照耀下的碧湘街。这下,我就解放了:看拉洋片,吃扯麻糖,喝一碗放了紫油萝卜丁的白米粥, 买石板上画的糖画等等,玩了个不亦乐乎。

此外,廖斌秋老前辈在2007年03期《文史博览》上发表的散文《记忆力的楚湘街》中,我们还可看到,天符宫不但是区域信仰中心,更承担起了一定区域卫生服务、救死扶伤的功能。

旧时从南门口到湘江河边还没有路,人们到河边必经碧湘街才能到楚湘街。小时候我身体虚弱,小病不断,家里的老人都十分迷信。外婆带着我坐人力车(当时叫东洋车),到楚湘街的八方王爷庙烧香许愿,求菩萨保佑。

八方庙里的八方王爷高大威猛,两边的菩萨也十分威严,他们都像湘剧里的大花脸武将一样既又威严又可怕。

庙里的和尚还能抽签看病,抽中的签称神方。记得快解放那年,我父亲患了牙痛病。他老人家平日不信鬼神,但这次牙痛经中西医多方诊治效果都不佳。外婆劝他求菩萨,他硬是不肯去。无奈之下外婆只好带我去替父求签。药签上写的处方十分奇怪;地龙十条、片糖五块, 煎水茶饮,三剂。父亲无法拒绝老岳母的一番好意,只得照方吃药。地龙即大蚯蚓,片糖是一种湖南特有的食糖。让人称奇的是三十条地龙服完后牙痛病好了。父亲还是不信神,只是说庙里的老和尚一定是个优秀的郎中。之后,无论谁牙痛,父亲总把这个方子告诉别人,大多数人都有效果。

八方庙就在楚湘街的中段,这庙又叫天符庙。楚湘街位于今天的天心区湘江河边。北起西湖路,南接文铺街。湖南为楚湘故地,故此地取名楚湘街。此街非同一般,有明清著名学者李文岸建造的私人花园“晋园”(大约在现冶金机械厂位置),沿河建有“华昌”、“九如”等六个大中型货运码头。至今尚存地名的有灵官渡渡河码头。街上数十家货栈,大多经营南货、日杂用品等。1929 年,私立雄湘女子职业学校就创建于楚湘街。到了上世纪30年代,交通银行在此落成,德国人办的德孚洋行也在这条街上。

楚湘街一直到“文革”前都十分热闹,八方王爷庙的香火也十分兴旺,又因庙里和尚医术高超更是增加了其神秘色彩。

读罢这些生动的回忆文字,令人仿佛回到了过去,走进了天符宫。

不得不说,天符宫供奉的赵汝愚,以及长沙的福王墓,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祭祀场所,打通了长沙城内关于忠义爱国、廉政爱民的文化脉络,是湖湘文化优秀的载体之一,更是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地。

传统戏剧的重要演出场所

据光绪《善化县志》记载,原天府宫宫内一连四进,咸丰壬子(1852年)兵燹后仅存基址,后百姓捐资修复。可见,清朝时,天符宫应该是一处中大型规模的神庙,供人祭祀和开展庙会。在众多关于湘剧的文章中基本都提及此处,有的甚至还描述了天符宫表演的盛景。

《光绪善化县志》中对天符宫的描述

众所周知,湘剧组织起自清光绪年间,有五云、泰益、清华、仁和等班子,或唱影子戏,或唱庙台子戏,或躜乡,无正式剧场。在民国前,长沙城内都没有剧场,湘剧要演出,只能经艺术爱好者斡旋,借用一些场地用于表演。由于庙台戏用以祭神,天符宫也与城隍庙一道被选作重要的表演场所。

火宫殿庙会的热闹场景 供图: 壹心

经过我与小伙伴们的文献爬梳,我们发现大量传统戏剧主题的书籍中都记录过湘剧、评弹等各种艺术家在天符宫表演的历史。

【湘剧】

如《湘剧志》中曾记述:群艺湘剧团的著名湘剧女演员左剑侬(1924-2007)10岁时被送到长沙湘戏班学戏,1953年因在长沙天符宫演出,竟一炮而响(魏俭主编. 湘剧志[M]. 2015)。

张发颖在其著作《中国戏班史》一书中专门提及:就长沙市面来说,火神庙乾元宫,人称火宫殿,受火灾人家或街坊,经常还愿或凑钱祈禳演戏。商帮如典业之上元会馆,钱业之福禄宫,江西帮之万寿宫;行会祖师庙如泥木之鲁班庙、屠行之三胜殿;神庙如左伯侯庙、定湘王庙、天符宫、玉泉山、李真人庙,除神诞寿戏外,也经常演戏(张发颖著. 中国戏班史[M]. 1991)。

周贻白著. 中国戏剧论丛(全一册)[M]. 1952

【弹词】

长沙弹词著名的作词家杨干音1985年在中国曲协研究部的《曲艺艺术论丛 第五辑》上介绍《长沙弹词》时,一开篇就谈到了天符宫的弹词的盛况。

清朝光绪初年,弹词艺人就有了自己的行会组织“永定八仙会”(亦名“湘子会”)。长沙弹词为大众化的通俗文艺形式,最初均为街头流动演唱(俗称“打街”)。由两人合作,一人执月琴,一人执渔鼓筒、筒板、钹(称为“三响”)。后因戏院、电影院逐渐增多,艺人入不敷出,故逐渐改为一人自弹月琴演唱。1927年后,著名弹词艺人舒三和与张德月、周寿云等在沿江怡和码头一带搭简易露天布棚演唱,开始了弹词的“坐棚”演唱阶段。后“坐棚”遍及火宫殿、天符宫、玉泉山一带,一时盛况空前。——中国曲协研究部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 1985

以上林林种种,不一而足,但却令我们窥见了“天符宫”的另一面——这处湘江边的传统宫庙建筑,不仅是忠义爱国、廉政爱民信仰的载体,更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弹评等艺术表演的重要场所。

教育的“摇篮”

清末,湖南是维新运动的中心,其中私人出资兴办学校,便是实践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办小学影响最大的,是王先谦及其兴办的初等简易小学堂。王在长沙开办简易初级小学堂十余处,校舍都是租用祠宇及官署余屋。长沙很多百年小学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开设的,虽不清楚天符宫具体是哪年哪月被改为小学,但相信和这段历史有关系。

据文献记载,清末至民国初年期间,天符宫改为忠定小学(后为楚湘街小学,现为楚湘幼儿园),由长沙著名教育家丑梅邨先生任校长,而“忠定”就是福王赵汝愚的谥号。所以现在仅存的楚湘幼儿园,其前身也可追溯到天符宫。

忠定小学的资料记载 图片来源:志大少爷

楚湘幼儿园 摄影:壹心

南区消防队驻地之一

民国初年,长沙南区(现天心区)消防组织设楚湘街天符宫救火会。

1936年《从福王墓到天符宫》一文记载:“天符宫:庙宇内香火旺盛,设有学校和救火队。”可知,此时天符宫内既有学校,又有救火队且维持正常的祭祀活动。

1930年代长沙天符宫救火队合影 图片来源:陈先枢

建造时间远早于1947年

值得重点一提的是,目前有很多文章都说天符宫于1947年重建,是源于其石柱上民国三十六年的刻字。不过,据现场对天符宫屋架形制和用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其屋架应该是民国之前的遗存。

从建筑学专业角度看,天符宫的屋架是长沙地区比较常见的穿斗和抬梁相结合的形式,又称插梁式屋架。湖南只有长沙、浏阳、平江等靠近江西的湘东地区才会出现插梁架,特别是长沙的大型传统建筑的正殿,几乎都是使用插梁架这种屋架形式。同时,其用料非常粗大,和同时期1945年湖南大学抗战胜利后新建的岳麓书院文庙在形式和用料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从屋架的考究出发,我们非常确定,天府宫的建造年代应该早于1947年。

天符宫民国三十六年石刻 摄影:壹心

天符宫屋架 摄影:壹心

岳麓书院文庙大成殿的屋架 摄影:壹心

更能佐证这一论证的是另外两份官方文献《“文夕大火”受灾情况记略》和《南区文史资料 第8辑[M]. 1995》。

文献记载,1938年,天符宫因神庙和救火会双重身份,极有可能在长沙文夕大火中幸免于被烧毁。虽然不清楚天符宫具体的受灾情况,但其屋架保存下来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同时,我们又找到许多民国时期长沙发大水的史料。可知,天符宫因地处楚湘街,毗邻湘江,被淹也是常事。民国三十六年的大修,将原有木柱更换为更加耐水的麻石柱,可能是为了防止洪水泡发木柱导致天符宫坍塌。毕竟木头不怕干,不怕湿,就怕一干一湿来回折腾。

《“文夕大火”受灾情况记略》

《南区文史资料 第8辑[M]. 1995》

民国长沙及周边地区灾害表(小邹根据《长沙市志》)

新中国成立后,天符宫赵汝愚神像被迁往长沙北门开福寺,1953年,天府宫曾作为群艺湘剧团演出场地使用,群艺湘剧团的名伶左剑侬在此一炮而红。可以确定在当时天符宫应该还是有戏台存在的,不然湘剧团也无法演出。后改作制鞋厂,工厂期间天符宫进行多次改扩建,天符宫原有的戏台、附属用房可能都是在这个期间被改造掉了。

至此,天符公从以前四进戏台、拜殿、正殿、寝殿俱全的中大规模神庙,到民国时期神庙、学校、救火会并存的联合体,变成了隐藏在工厂建筑中的不见天日的废品站。

天符宫“废品站” 糖小三拍摄于2018年5月22日

建筑特色鲜明

2018年5月,天符宫在棚户区改造中被发现。因其有一定文物价值,于2019年6月11日被天心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天符宫因与湖南省级文保单位福王赵汝愚墓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其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天符宫的扫描模型切面图 制图:壹心

天符宫北侧山墙外,通过铁构件将木屋架与砖墙拉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稳定结构。金属外又塑有寿桃与锦绶,不但有装饰性,还起到了保护铁质构件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初步推测,其图案是湖南地区祠庙建筑中常见的人物装饰主题“福禄寿”与“八仙”,但据湖南古建筑专家刘三爹老师的推测,也可能是戏剧场景。

天符宫北侧山墙寿桃与锦绶 摄影:壹心

正殿内部横梁上设有雕刻精美的万字纹花格,檐柱间横梁上有雕刻至一半,残留线稿的木雕,虽未全部完成,但可从细节窥见所雕人物栩栩如生。檐柱间横梁上还有雕有类莲花瓣的连枋,十分精致。

万字纹花格 摄影:壹心

残留线稿的木雕和雕有类莲花瓣的连枋 摄影:壹心

另外,殿内中间两根石柱上还雕刻有长沙地区著名的书法家“雷氏三雄”之一雷恺的三幅对联,字迹工整饱满。后排石柱联中有“民国三十六岁次”(1947)、“忠定”等字样(南宋右丞相赵汝愚在衡阳逝世后,葬于长沙,谥号“忠定”)。中间两根石柱上则刻有“莫话劫灰红,庙貌巍峨恢再造”“伤心天水碧,乾坤旋转矢孤忠”的对联,上联意为天符宫经文夕大火后,今得以再造,下联则是表达了对赵汝愚爱国忠义精神的敬意。前排石柱因后期加建被砌入墙中,对联已不得见。

天符宫的麻石石柱 摄影:壹心

尾声

再次重读曾庆仁《那街,那庙,那少年……》一文对楚湘街和天符宫的回忆,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天符庙坐东朝西,两扇宽阔的大门旁,各有一座一人多高的铁香炉。地面一色麻石铺地,油光发亮,显然,大庙已是年深月久。两门之间有一座小戏台,专供那些草台班子唱戏。戏台对面就是雄伟的大雄宝殿,大殿旁有一救火队,专为大庙而设,救火队员为各单位派出的义务工,人手一支水枪,每到庙会就一个个扎脚勒手,严阵以待。喜看热闹的小孩,总是围着那个大板车拖着的圆腰形大水桶,看救火队员操练如何吸水喷水。庙里的菩萨多,这个菩萨那个菩萨的生日也多。一遇菩萨生日,庙里便热闹了,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庙内庙外人山人海,鞭炮声不绝于耳,香烛烟气弥漫数条街。各种经营食品杂货的小摊小担摆满街头巷尾,应有尽有。

这段文字描述的恐怕是天符宫作为庙会的最后高光,这段记忆里,天符宫还是楚湘街上的公共中心,被人尊敬和依赖,庙会也充满了烟火气息。之后,天符宫就淹没在城市发展的洪流之中,在钢筋混凝土的厂房建筑里残破地生存着,等待后来人的发现。遗憾的是,现在楚湘街已经完全拆除,那天符宫的消失还会远吗?这事恐怕谁也说不好。

天符宫现状2021年1月21日 摄影:壹心

昨天,刷微博看到有人称天符宫是没有知名度、没有历史典故、也没有实用价值的“三无”建筑,内心十分难过与忿忿:这些所谓的“三无”建筑现在看起来确实残破不堪,那全是因为时间、历史变迁、缺乏维护等因素下的综合结果,这不是历史建筑自身的错,它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是不能仅凭肉眼所见,用非专业的世俗眼光来妄下评判的。

如同世世代代住在张家界的人,发现不了张家界的价值一样,我和我的朋友们想通过这篇小文告诉大家,没有调查和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详细的建筑勘察和海量的文史调研后,我们一致认为天符宫是一个在过去极其有知名度、富含大量历史典故、未来也可以发挥更多实用价值的场所。

天符宫本是可以前途无量,未来可期的,我们是否可以慢一点更细心一点,在全面了解它后,再去定夺它的生死呢?

附:网友们关于天符宫的留言与照片

Whiskey:在一些人口中天符宫中没有历史价值,没有研究价值,请问有没有考虑过其实是你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而根本不懂呢?如果是你所称的毫无价值,那又为什么天心区政府颁布其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呢?是否有价值,需要的是有能力评判其价值的人!

S老师:这个曾经历尽兵燹荼毒,流血漂杵的千年古城,地上历史遗迹所剩已然不多了……天符宫在夕阳温暖的光线中沉默着,喘息着……像一个满腹故事的老人,在等待着子孙们的询问和聆听……(摄影:Y同学)

Z先生:今日惊闻长沙天符宫要拆,特在此再次呼吁保护!愿意捐款作为长沙文保基金,只为挽留长沙濒临消亡的古迹!

Up:冠着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城,本来就攥着所剩无几的"真"文物,而今城内重要的古建筑天符宫又身临大难!垂垂危矣的她深切呼唤大家的多多关注和保护!

月同学:代表幼儿园消灭你!!!

小王:天符宫是长沙所剩无几的古庙之一,曾是湘剧表演的“演绎中心”,也是鲜活的庙会生活的记忆载体……在长沙历经战争、文夕之灾、城市快速建设后,古建筑所剩无几的背景下,更加珍贵。它值得我们发声,值得我们关注和保护。

晟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当有历史建筑给予城市记忆,且天符宫亦有祛瘟毒保平安之意,当下时疫,更希望借此意让疫情早日结束。城市是一本书,切莫再如当年近在咫尺的交行旧址、苏州会馆等一般“身首异处”。

四眼小甜妹:天符宫是长沙历史上一座曾经香火十分旺盛的寺庙,人们在此祈求身体健康、避免时疫,它承载着长沙人世世代代的记忆,孕育着长沙人最朴实的信仰!我们应该站出来保护她!

参考文献:

1. 长沙市天心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长沙市天心区志 1988-2003[M]. 2009

2. 杨奕青 唐增烈 向德育 萧凤生 刘志盛 罗敏文. 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M]. 1983

3. 魏俭主编. 湘剧志[M]. 2015

4. 陈先枢 金豫北著. 长沙地名古迹揽胜[M]. 2002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沙市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南区文史资料 第8辑[M]. 1995

6. “文夕大火”受灾情况记略

7. 志大少爷公众号—湘村发现 120期:长沙天符庙

8. 名城长沙—遗存 | 再访长沙天符宫

9. 城市记忆—走近道教宫观“天符宫”的前世

10.陈平. 长沙祠庙建筑特点研究[D].湖南大学,2018.

作者介绍

糖小三:沪漂长沙伢子,欢迎约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