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712年1月24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诞生

2.1828年1月24日,德国生物学家、细菌学奠基人之一科恩诞生

3.1924年1月24日,黄埔军校开始筹建

4.1938年1月24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被处决

5.1946年1月24日,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创建

6.1965年1月24日,温斯顿·丘吉尔逝世

7.1984年1月24日,中国剧院建成

8.1992年1月24日,我国与以色列建交

9.1994年1月24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

要说丘吉尔,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英国首相,反法西斯斗士,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丘吉尔不只是反法西斯,也是对苏联的坚定反对者。

丘吉尔反苏的历史远比反法西斯长的多,当年苏联刚刚建立,第一个叫嚣消灭苏联的就是他。

丘吉尔在二战之后发表的铁幕演说更是被很多人看作冷战开启的标志,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当时丘吉尔已经离任首相,为何一番演说就能开启长达几十年的大国冷战,这背后究竟都有哪些势力从中引导?美苏冷战究竟是大势所趋,还是早有预谋呢?

上图_ 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在叙述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铁幕演说”到底是什么内容?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目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也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

在这个演说里面引人注目的不是丘吉尔说自己常年为法国的强大而努力,也不是什么意大利被铁托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这类无厘头的内容,而是关于西方阵营关于苏联的未来几十年的方针。

丘吉尔大致就说了两件事。

第一,当时苏联和它仆从的东欧国家,已经将欧洲大陆沿着中欧一带(也就是所谓的一道铁幕)划分为了两个阵营,一边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另一边则是苏联阵营。

第二,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要带着它的西方小弟对抗苏联,直到胜利。

这样一番火药味极为强烈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_ 苏联地图

那么我们不禁发问,为何当时已经不是首相,算是赋闲之人的丘吉尔要冒着被克格勃暗杀的风险发表这样一番演说呢?为何美国和西方阵营选择让丘吉尔来发表演说呢?

这还得从铁幕演说之前的世界局势说起。

对于苏联来说,丘吉尔这个名字很长时间以来就意味着一件事——战争。

早在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丘吉尔就是坚定地反苏分子,天天叫嚣着要把苏联给灭在萌芽之中,所以说丘吉尔和苏联的梁子早在二战之前几十年就已经结下了。

但是要说国与国之间,成熟的政治家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以国家利益至上,丘吉尔的反苏信条在二战时期也得服务于英国的国家利益,所以二战时期的英国和苏联关系还是不错的。

但是不管是丘吉尔还是斯大林,心里都清楚苏联和英国之间那是表面盟友,实际上的隔阂那是无法消除的,当时苏联和英国至少在三个方面有冲突,除了意识形态以外,苏联和英国对于战后欧洲的划分也是各怀鬼胎,早在德黑兰会议时期,斯大林和丘吉尔就已经就战后欧洲问题吵过无数次了。

斯大林认为,波兰必须归苏联旗下,丘吉尔则对保持波兰遏制苏联是颇有幻想,还有斯大林强烈要求英国加大对苏援助力度,丘吉尔则表示苏联已经可以独立抗击德国,根本不用英国援助,所以说实际上双方的盟友关系破裂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注定,只不过德国还没投降,双方没法撕破脸。

上图_ 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

不过表面盟友那也是盟友,而且英国在二战之中实力大损,忙着修复国内战争创伤都来不及,更别提惹苏联了。二战后初期,根据各大国的划分,苏联将东欧国家基本上收入囊中,美国英国则拉着西欧国家,双方在欧洲大陆上划分阵营已经颇具对抗的态势。

但是二战刚刚结束,美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国内反战情绪强烈,更不想继续与苏联直接对抗,苏联在二战之中损失了3500万人口,也无力再继续一场大战,所以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德国完了,苏联和西方阵营之间的矛盾就又得摆上台面了,所以接下来,如何遏制苏联的扩张就成了西方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上图_ 二战苏军

美苏冷战的全局规划

在如何对抗苏联这个问题上,毫无疑问美国和它的西方盟友们决定采用“冷战”的方式,热战和苏联打那是找死,毕竟苏联的钢铁洪流大家都是见识过的,随便一个平推,西欧基本上就得面对数百万机械化军团的进攻,这是谁都承受不起的代价,所以热战肯定不能打,更别提苏联还有核武器了。

但是冷战究竟怎么一个冷法,其实美国内部一直以来都是主张三管齐下,比如以马歇尔计划为代表的一批人认为应该采取经济阻断,军事遏制,外交孤立的手法。

用经济援助避免危险国家比如希腊、法国、意大利变为红色苏联旗下的新成员,用军事遏制的方法进行局部热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防止苏联在亚洲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外交孤立的手段对付朝鲜古巴等亲苏国家,让它们长期处于困难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_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不过要说美国在1946年就想的这么全面,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1946年时期的美国对于如何对抗苏联其实还没有个完备的大政方针,尤其是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过对于冷战的决定,美国那是早就敲定了的,所以美国这时候其实需要有一个代言人跳出来把自己将来的方向公诸于众,至少也得先营造出冷战的氛围,做好舆论准备。

这个人既不能是美国官方的人物,更不能是美国那帮盟友的什么领袖,要不然意图过于明显就给了苏联挑起争端的口实。不过这人也不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否则无论他说什么,基本也没人听。因此,这个人选就落到了丘吉尔的肩上。

上图_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演讲还是宣战

之所以选择丘吉尔来发表后世那著名的“铁幕演说”,一共有三个理由:

1.丘吉尔具有反苏的历史人设

我们前文已经说过,丘吉尔的反苏传统可是几十年时间,对苏友好一共就二战时期的三四年,二战后期丘吉尔也是对苏联连拉带防,根本不敢和苏联推心置腹,斯大林就曾经评价丘吉尔是个“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分子”,自然他来宣布对苏联的冷战宣言是十分合适。

2.丘吉尔的身份恰到好处

我们都知道丘吉尔是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但是二战刚一结束,丘吉尔的首相宝座就被工党给夺走了,成了名义上的“赋闲之人”,也刚好具备了宣读冷战方针的条件。

丘吉尔既有足够的分量能够宣读这份冷战宣言,也有恰当的身份可以避免苏联的反击,毕竟一个没有政治身份的退休首相,苏联说破大天也没法说出什么来。

上图_ 铁幕分割欧洲

3. 丘吉尔的演说能力非常出众

我们都知道,丘吉尔一度被列为是世界三大演说家之一,排在他前面的除了林肯就是耶稣,丘吉尔那次震惊世界的国会宣战演说甚至被拍成了电影,拿了奥斯卡奖,因此我们知道丘吉尔来进行铁幕演说对于全世界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甚至有不少人听完演说以后都认为美国要直接和苏联开战了。

这次演说之后不到十天,斯大林立刻有了反应,斯大林表示这是杜鲁门借助他人之口进行了堪比希特勒的宣言,但是一切已经是无可逆转,对于斯大林来说,美苏之间最后的亲密时光已经过去,接下来的一切,就是顺理成章的全面对抗。

不过这一切的到来,从来也没人觉得突兀,更没人觉得不可思议,大家都觉得是顺理成章,甚至是自然而言。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地球上,永远都只能有一个世界第一。

参考资料:

【1】《美苏冷战关系史》《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等

【2】《冷战史》刘金质

【3】《丘吉尔传》蔡赓生